失败者唐僧——节目中没有说的故事

 

一个外表完美的人,一个各种品格我们都无法企及的人,最终却迎来失败,这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最感兴趣的...



在《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本书里(视频节目点这里: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Simple Read)有一段关于玄奘故事的解读,我没有在节目里说,但今天想想还挺耐人寻味,所以就摘取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以下内容大多摘录自《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有缩减。

作为旅行家,玄奘是成功的。他不仅完成了常人不可能完成的旅程,还撰写了极为重要的史料《大唐西域记》,以至于印度本国的历史研究,都还会参考玄奘的这份记录。

作为翻译家,玄奘是成功的。他西行求法,学成回国,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玄奘对中国佛教的贡献都极为重要。

作为佛学家,玄奘是成功的。他在印度佛教公开讲法,相传讲了十八日,无一人是玄奘的敌手。

可一个外表完美的人,一个各种品格我们都无法企及的人,最终却迎来失败,这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最感兴趣的。



图片选自电影《大唐玄奘》海报


玄奘有一个他自己无法克服的问题:他意志坚定。历史上的玄奘和《西游记》中描述的不同,并没有皇帝也没有菩萨逼着他去取经,反倒是沿途有无数的力量劝他不要西行。玄奘去印度求取的是《瑜伽师地论》,他认为这本佛经超越了当时中国所有佛学教派,是最完美最优秀的佛经。

回国后,他坚持《瑜伽师地论》唯识学的教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慈恩宗。也正是他对《瑜伽师地论》唯识学的坚定坚持,最终导致了慈恩宗在中国的迅速没落,导致了他在佛学传播上的失败。

具体对于教义的论述这里就不跟大家啰嗦了,总结下来就是,玄奘所坚持的正宗教义,非常复杂,单是经典的《瑜伽师地论》就有近一百万字,其中还包括大量的术语和抽象的哲学概念,想要读懂,绝非易事。玄奘坚持的佛学教义,观点并不新奇,研究起来却极为繁琐。

中国知识界向来喜欢简洁,喜欢写意,对繁重的逻辑思维比较排斥。就算是对于喜欢研究逻辑的佛教徒们来说,《瑜伽师地论》的唯识学也很令人头疼。

更何况,唯识学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佛,跟中国佛教界普遍接受的、符合中国人传统习惯的“人人可以成佛”的观点相矛盾。

而在唐朝,佛教发展繁盛,中国僧人并不是无佛可学,而是可以选择的学派太多了。唐朝的僧人可以学中观、天台、华严,学很多我们没有介绍过的学派,并不一定非要去学唯识。和其他宗派相比,唯识学不适合中国知识界的口味:新意不大,理论复杂,又不主张人人可以成佛。唯一的优势只是在于更忠实于印度经文。


想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然而想了半天最终想到的却是吃o(╯□╰)o,在城市中,我们现在已经比较少见正宗的几大菜系,该辣的不辣,该清单的不清淡,连炒牛河都没有了镬气,取而代之的都是更符合大众口味的“融合菜”和“改良菜”
季羡林先生对佛教颇有微词,在谈论佛教发展的时候,他经常会用到“天国入场券”一词,在他看来,佛教的发展史可以用一言以蔽之:天国入场券,越卖越便宜。他说:

天国入门券,越卖越便宜。法相宗(即玄奘的慈恩宗)的入门券卖得贵了一点,所以买的人就少。它以后的华严宗和禅宗,就便宜得多。华严宗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可以成佛。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简便便宜的。禅宗流行的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广,难道是偶然的吗?

想到在汪洋的娱乐内容大海中,李好帅这样,坚持做《Simple Read》这类较为严肃内容的创业者,感觉前途很渺茫啊……其实并没有,李好帅很有信心,哈哈哈哈哈哈(为什么笑着笑着哭了)


    关注 图森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