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地球,携手同行

 

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寂静的丛林





今年三月中旬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我和费敏再次踏入巴迪亚国家公园的丛林。我仿佛又重回深爱的‘故乡’,多么熟悉的气味,巴迪亚还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神秘……

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接壤的特赖平原,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热点地区,因为千百年来这里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甚至可以和东非的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相媲美。孟加拉虎、大独角犀牛、亚洲野象群和大量有蹄类哺乳动物以及数百种鸟类都依赖这片土地生存。

塔鲁族是特赖地区最早的居民,据说他们对疟疾有先天免疫能力,如今大量的人涌入特赖,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已经被开发,野生动植物迅速消亡,只有在几个破碎化原始地带,这些可爱的生灵才得以幸存。而巴迪亚国家公园正是其中的一个世外桃源。巴迪亚地处尼泊尔的最西南角,占地面积为960平方公里,著名的加纳利河从中流过并将这一片广袤的丛林分隔成众多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众多野生动物最后的避难所。

2013年至今我和夫人费敏共三次探访这个国家公园,并深深爱上了这片无人的荒野。记得一位来自英国剑桥的自然学者曾经问我:“为什么选择巴迪亚?”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只有勉强答道:“因为这里很特别。”现在当我再次坐在大河边的树荫下等待动物出现时,我开始明白巴迪亚是如何吸引我一次又一次的来到这里——是她的宁静与安详,身处其中常常有一种无比享受的感觉,甚至有一种无言的幸福感,在看似空荡荡的森林之中隐藏着世间最稀有的珍禽异兽。

当然,观赏这些美丽景致也需要付出代价,在宁静与美丽的背后,最危险和难以忍受的是毒虫和寄生虫的叮咬。过去总觉得大型猛兽最危险,其实不然,你每天时刻要提防的反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细小生物的侵扰,它们经常会带给你难以言语的痛苦甚至有时会危及到生命,这就是巴迪亚、这就是野性的大自然。

在众多的国家公园保护区中,巴迪亚是最理想的徒步地点,这里地形丰富多变,有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无数的岛屿和壮观的河滩,正因为如此,许多西方游客接踵而至来到该国家公园。







厚皮巨兽:犀牛和野象




至于野象,2013年我们在巴迪亚拍到了两头成年大公象以及一头亚成年的年轻公象,小公象一直追着我们的吉普车很久才离开。

今年我们在等老虎的时候意外看到一个野象群,其中一头幼象才有几个月大,它被包围在象群中间,幼象一直紧贴在妈妈的身旁,透过妈妈的腿它不时地朝我们的方向好奇地张望。在尼泊尔野象十分稀有,而巴迪亚则是能够观赏它们的最佳去处。

曾经有记录表明全世界最大的亚洲野象个体就生活在巴迪亚,但这头雄性野象已经有两年不知去向,或许它早已被偷猎者射杀了。如今尼泊尔政府在巴迪亚国家公园内设立了哨所用以防止盗猎事件发生,尤其是在公园核心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荷枪实弹的军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保护措施,巴迪亚的野生动物数量正逐年增长。像尼泊尔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且相对贫困的国家能够有如此大的决心和力度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反思。


 祥和与快乐的众生

     在巴迪亚你每天都能见到80~100只以上的有蹄类动物,这是生态良好的一种具体表现。我们不时会发现白斑鹿走出保护区,进入到村庄附近的田野里觅食的景象。当它们看到人类时并没有惊恐的表现,而是用一种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周遭的环境,至于猕猴和长尾叶猴则更加胆大妄为了,它们成群结队地栖息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有些种群甚至刚脆来到国家公园办公区安家,因为这里比较安全:首先,偷猎者不敢在这里捕杀动物;其次,虎、豹也会远离这些地段,看来野生动物已经进化出了新的生存策略。

如果你想观看较为稀有的沼泽鹿或者体型健壮的黑鹿,那你就必须来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公园深处,特别是那些胆小而精明的豚鹿(1950年代末在云南南部灭绝)则经常出没于河流与丛林的交接地带。每天日落前昔,你能够在大草原上看到数以百计的鹿群,那壮观的场面令人流连忘返。







观赏大型哺乳动物之余,不要忘记留点时间观赏一下巴迪亚的鸟儿们,从冠斑犀鸟到印度蓝孔雀以及翱翔于蓝天之上的蛇鵰、鹰鵰等猛禽类,当然还有黑鹳、彩鹮和钳嘴鹳等各种大中小型鸟类共同组成了巴迪亚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如果要说巴迪亚最让我难忘的鸟儿,一定是那只丛林小河边来回游荡的白胸翡翠。当我第一次慢慢试图接近它时,它表现得十分紧张和不安,只要我稍稍走近它就飞离,我几乎没有一点靠近它的机会。我只有站在它认为比较安全的距离看着它,等它慢慢习惯时我再往前走一步,“我能再接近一点吗?”每走一步我都会这样说,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后情况出现了转机,我们之间似乎取得了信任,最后我走到距它只有五、六米的距离。我就这样一直站在它面前并保持着眼神交流,我们互相注视着对方,这只美丽的白胸翡翠已经完全习惯了我的存在,它不停地摆出各种造型以满足我的拍摄需求。当我几天后再次来到小河边找它时,它仍然记得我,短时间的磨合后它又再度表现出了信任与好奇。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野生鸟类居然可以和人类如此近距离相处,说到这里我万分感慨,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的野生动物竟会如此的惧怕人类?”







大河里的霸主

虽然沼泽鳄是大河中的霸主,就连大象、老虎见了它们都要退让三分,但是巴迪亚的众多河流中还有一种中小型哺乳动物是鳄鱼的克星,那就是水獭,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游泳高手,它们成群出没于河中捕鱼,当它们遭遇鳄鱼时便群起而攻之,百般无奈鳄鱼只好转身跳入水中逃之夭夭。说到水獭,我们还真有一次与它们不期而遇的经历,向导罗杰带领我们守候在一条河湾附近,突然远处的吵闹声打破了四周的宁静,这时罗杰(Rajen)用低沉的声调说道:“Otter,Otter(水獭、水獭)!”顺着向导手指的方向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大约三十只左右的水獭群体,其中有不少是幼兽,它们发出的吵闹声令不远处的一条沼泽鳄感到不安。我们朝着水獭群缓慢移动,想拍摄水獭捕鱼的精彩镜头,可能是我们移动时发出的声响惊扰到了水獭群,一瞬间水獭们便跃出水面逃进了丛林。正当我们无比绝望之时,罗杰对我们说:“等在原处,它们还会回来。” 我们立刻隐蔽不动,大约半小时后,水獭以为我们已经走了,吵闹声再次响起,小水獭在岸边追逐打闹,大水獭潜入水中开始捕鱼,而那条大鳄鱼再也待不住了,它快速爬入水中离开,此时此刻整条河流都只属于这群水獭,它们在河中在岸上尽情地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大餐。水獭们一路打闹一路猎食鱼类,最终消失在河流的尽头。







丛林再次归于平静,只有鸟儿的欢唱声和树叶落地时发出的擦擦声。巴迪亚又在一片寂静中结束了她的一天,火红的落日挂在地平线上,染红了整条大河、整片丛林,河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继续滋养万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



美丽的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三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纵横交织,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堪称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之一。



三江平原湿地水资源丰富,再加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使得这一地区的地表长期过湿,径流缓慢,积水过多,形成了约240万公顷的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这里夏季独特的沼泽景观。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保持着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



区内由北向东走向的完达山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是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如果驱车进入三江平原,就会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许多的小山丘,仿佛是大海中的小岛。这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比较明显的河床,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流进平原之后就逐渐归于平静,漫散在平原的苇草中,消失殆尽,形成了独特的无尾河景象。以南则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兴凯湖,东亚最大的候鸟“驿站”

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程度最小的温地生态系统,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境内有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200多个,江心岛26个,三江自然保护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然而这里还是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沼泽化的草甸和岛状分布的森林使这里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由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在此越冬的鸟类相对贫乏得多。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不多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它是三江平原最大的水鸟栖息系列地,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驿站”。

每年经兴凯湖迁徙的候鸟超过200万只。其中,仅东部不冻水面湖口处的春季迁徙量就达50万只,每当迁徙季节到来,天空中总是呈现出万鸟云集的壮观景象。其中,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和苍鹭、草鹭、大白鹭等体形较大的鸟类,迁徙时间相对较晚,一般迁徙时间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而像雁鸭科鸟类、鸥科鸟类和鹬科鸟类则迁徙较早,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雀形目鸟类迁徙就更早,经常在10月上旬开始迁徙。

到了秋季鸟类迁徙时期,在三江平原可以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候鸟三五成群地携带着亚成体和当年繁殖出来的幼鸟,也可以看到上千只鸭子一会从水面上掠起,一会静静地浮在水面,它们这是在为南迁做最后的准备。

        洪河,世界濒危物种基因库

洪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腹地,被称为“飘落在天边的净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三江平原最早建立的湿地保护区。这里保留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沼泽区,是中国目前湿地类型最全、保持最完好的原始湿地。长期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只候鸟飞临这个东北亚候鸟南归北迁的重要停歇地,东方白鹳、丹顶鹤和白枕鹤等许多大型珍禽北迁后都到这里筑巢繁殖。这里几乎包含了所有三江平原的生物物种,包括大量国际、国内濒危物种,因而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像三江平原的多数湿地一样,洪河湿地地势平坦,整体上西南略高东北略低,自西南向东北稍微倾斜,分布着一些阶地和河漫滩。地势较高的阶地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形成岛状林。地势低洼的河漫滩周围分布着沼泽苔草,岛状林,和沼泽苔草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是小叶章草甸、杂草草甸和灌丛。洪河湿地有浓江河、沃绿河等多条河流。浓江河流经保护区25.7公里,流布面积283.5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沃绿河是内陆无尾河,全长5公里,在雨季或丰水年水位上涨,向四处漫延。所有的河流都是沼泽性河流,河床不明显,流速缓慢,许多地段与沼泽融为一体。



湿地中的稀世珍禽

在洪河湿地的核心区,由于长年没有人迹,可以多次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蓑羽鹤、白枕鹤、白尾鹞、白翅浮鸥、白尾海雕、雕、普通燕鸥等10多种珍稀鸟类,它们或蹲踞在远处的草丛,或从附近的水面迅疾掠过。其中珍禽——东方白鹳最引人注目。它是体长120多厘米的大型涉禽,20世纪60年代曾广泛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各大沼泽湿地,每年繁殖数量近千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在全球仅有不到3000只,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洪河湿地种群比较集中。它多次出现在我们东侧两三百米远的沼泽中,粗黑的长嘴一动一停,用一只鲜红的长脚单立在草里,身上羽毛为纯白色,翅膀覆羽全是黑色,这些鲜明的色块和线条凑成了轻妙、优雅的精灵。



造成它们数量锐减的原因是由于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和岛状林被砍伐,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繁殖地面积骤减,在洪河湿地的实验区和核心区都可以看到远处的沼泽中心支着很多X型的架子,这就是保护区为招引东方白鹳前来繁殖而筑的人工巢:3根木杆成三角形树立在地面上,交叉处用铁丝、钢筋、树枝、草茎、芦苇做成一个硕大浑圆的巢。这种巢比东方白鹳自已筑的巢要“豪华”,已被它们接受了。目前洪河湿地每年约有20个人工巢繁殖东方白鹳,已招引200多对,繁育雏鸟600多只,因此这里也成为中国东方白鹳招引繁殖的最大基地。

同样,生活在这一区域的鹤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挠力河两岸的湿地由于人为过度频繁地捕鱼、狩猎、旅游、开荒等,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鹤类栖息地被割裂成许多碎片,鹤类难以找到适宜地点筑巢繁殖和觅食,直接影响了鹤类的栖息和繁殖。更有些人在湿地中捕雏鸟、拾卵,对鹤类种群延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而秋季割苇,使鹤类因找不到适宜的栖息地而远走他乡。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湿地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而当我们走进湿地感受水墨画卷般的瑰丽与诗意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唤醒更多的人保护这片脆弱的土地?


    关注 水润至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