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中国】第二站 扬州

 

285公里。运河渡口,长过相思,长过年华。...



环游中国

栏目介绍



2015年,我独自背包上路,完成环游中国之旅。

8个月,33000公里,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点点滴滴。

现在,我把旅途故事讲给你听。

第二站

扬州

还没来得及对苏州好好地整理一番,我已经动身出发前往第二站扬州。

对扬州的印象,在踏足之前,除了尝过名声在外的扬州炒饭,全部停留在诗句里,接受过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我能随口吟诵出来,像个诗人。



到达时烟雨朦胧,也是三月伊始。可惜,在经历去年最晚春节的“事故”后,我惊奇地发现,我和大诗人所说的农历三月,相差了两个月。

此时的扬州,南方的潮气和北方的寒气相互夹杂,街道两边的行道树都还是枯枝败叶,是灰白的萧条。



住宿的青旅在京杭大运河的沿岸,毗邻东关古街。如果把时间拨回大唐,你便可在这条古街上见证“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了。

到了明清,东关街更是成为交通要道,街口设有渡口,很多从水路来扬州的人就在东关古渡上岸。后来很多盐商富贾都聚居于此。



时过境迁,古街不可避免地颓圮于荒烟衰草间,直到2000年后的三次考古发掘才得以重现人间。

如今,这里改造成了商业街,城楼上辟有博物馆,那些穿越唐宋而来的断壁残垣被妥善地保管在地下,过去的日日喧哗、夜夜笙歌也只有对着那些厚重痴痴地遥想一下了。



第二天,新雨初晴,经过洗礼的天空褪去了蒙尘,这让瘦西湖之行有了一个清心淡然的开始。

瘦西湖有名的景点,扳指就来的无外乎五亭桥、白塔和二十四桥,一张150元的门票我仍然在计较。从南大门步入,是一条长堤逶迤北去,堤旁两侧花卉大多还未展开所有腰肢,甚至含苞待放,却也已引得游人争相合影。



我不以为然,脚步匆匆。若不是我从一对老夫妻身边经过,无意间听到他们的谈话,恐怕等我走完这条长堤也不知此处景点:长堤春柳。那对老夫妻肩并肩慢悠悠地晃着,有说有笑,我想这该是比赏花更悦目的事情。




说起长堤春柳,让我联想起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因为相仿,人们大凡喜欢拿西湖和其作比较。

在我看来,瘦西湖窈窕曲折,众多景点错落期间,依山傍水,仪态万千,就连那一座座桥也都不重样,实在百看不厌。拥有白娘子、白居易、苏轼、苏小小、岳飞等众多故事的西湖,则在心境上多了一份情趣。







西湖大气,瘦西湖柔美,若是作画,前者泼墨挥毫,后者柔美考究。西湖的美,还在于开放,所有的人都可以去湖边散步遛狗或谈天说爱,而瘦西湖是封闭的,它需要购票才能一睹芳容。



我想,这大概是和城市发展有关的,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而古老的扬州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没落转型成为依靠旅游业发展的城市。



个园和何园的取舍就如同西湖和瘦西湖的对比,一直是道难题。一个号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个被誉为“晚清第一名园”,纠结良久。

所谓众口难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偏爱个园,乃一家之言。

何园


个园
临走时,我又去朱自清先生的故居看了看。巷弄里的一处普通民宅,因为是接近傍晚的关系,除了管理员仅有我一人,是我求之不得的参观环境。

进门的右手边辟有两间客房,是当年先生的书房和卧室,陈设简单,据说书橱、烟斗和文房四宝是朱家后人捐献的先生生前遗物。屋外是一个窄小的天井,种着一株贴墙生长的矮树,屋内推窗即视。



往里,是扬州典型的“三合院”建筑。屋门朝南,从门楼往里看,六扇雕花屏门显得古朴而庄重。正中是堂屋,左右是厢房,中间是天井。东西厢房分别是朱自清的父母及庶母等所住。与堂屋正对的是下堂房,是朱自清的子女所住。所有房间里面都摆放着很朴实的老式床柜,还有一些字画挂在墙上。

最里面,是先生的展馆,从这里便可领略先生的一生——那个写《背影》的拳拳孝子,那个借《荷塘月色》排解苦闷的爱国雅士,那个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铮铮汉子,那个大喊“我是扬州人”的赤子之心。一个人在此,是会动容的。



浮光掠影太匆匆,虽然此番之行感觉扬州老暮不再年轻,但我依然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读出他对扬州的爱,那种爱我懂,想必每个远行的人都深有体会,那种爱被称作“故乡”。

原创环游中国明信片(纪念版)↑↑↑
整套共86张
148*100mm,350g进口白卡
记录旅途风景与故事
现原创环游中国明信片(扬州版)接受预定
详情可留言或咨询微信806965020

扫描二维码,支持一份情怀。


    关注 出远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