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起红岩谷的神秘面纱

 

按:红岩谷,位于宁海县王爱夏孔、西跳自然村不远处,玄武岩地貌,层岩叠障,造型天成,并因仙人造桥之民间传说而扬...





按:红岩谷,位于宁海县王爱夏孔、西跳自然村不远处,玄武岩地貌,层岩叠障,造型天成,并因仙人造桥之民间传说而扬名四乡。石林环绕于岗,恰如孔雀开屏之扇,展翅于宁海与天台两地之间。其妙妙在清水垂流,绿叶点缀,鬼斧神工,妙趣横生。石沉谷底,经溪水浸泡,则色呈暗红,故名红岩谷。

霞客研究会成员随野客老师自西山锦绣桃园而出,过吕家,经高塘村,前去红岩谷探秘。红岩谷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处女地,此行意为试卷朱帘,寻山问谷。

王爱中学旧址尚存,昔年曾有友人在此任教,于这云雾山巅,同宿一晚。路过村宅,方知昨日高塘、西山、夏孔自然村,如今已合而为一统称高塘村。立于山顶远眺,一路标赫然标明此去为红岩谷方向。

寻路拾级而下,穿过夏孔老村,村中央有一新修祖坟。娄氏祖先宗伍公原住岔路上金,明成化三年烬其庐舍,始迁王爱高塘。碑记显示,听公于1579年自高塘分迁夏孔开宗立派,瓜瓞延绵,至今已逾四百多年,而今村民多已移居岗上,出行更为便利。

 
(一)
 
沿田间小道来到村外竹林,回望山田就在眼前,远处人影依稀可见,心想无非一寻常小山,何来异景可言?尾随队友向山坡下行百余步,两侧山田久未耕作,木石渐幽。

山峰一转,忽见景色突变,先是看见山体,与寻常所见不同,鬼斧神工,层岩叠障,恰似一天然大书架,一本本精装古书或叠或竖,册立眼前,神秘悠远,待你捧读。

日常所见宁海景色,多以秀美为主调,在市井农耕不远处,隐有如此幽深险绝一景,实为称奇。更有情趣的是那千年藤条深植岩缝,粗如巨臂,枝蔓交错,悬空倒挂,于耕云樵雨、吟风玩月之余,竟可当庭悠然荡之。这些藤蔓吮吸千年雨露,盘根错节,似已沾仙成精,令人不由得合掌虔诚膜拜之。

沿山道缓行百步,遥见前方有一神龟作俯身攀爬状。相传此乃神仙之化身,在与天台造石梁、国清寺造塔的神仙大比赛中,此神拟在这造一凌空石桥,横跨宁海天台,造福二地百姓。正忙于挑石修桥,不想鸡鸣破晓,只得撂担弃石,扔于谷底而成双撞岩。

因修桥未成,一时情急,神仙转身伏背,含羞化为龟石,矗立于此,亿万斯年,默默保佑着一方百姓五谷丰登、平安富足。旧时勤耕勤伐,树木尚未长成这般茂盛,能看到造桥遗落的巨石错落有致,一直延伸到对岸。

移步近观,这神龟巨石又瞬间幻化为一堵守卫大山要道的巍然城门。城门之侧,有一古道蜿蜒而过,延伸谷底,直通对岸天台地界。隔岸观望,与天台的泳溪家湖村鸡犬相闻,房舍阡陌宛在眼前。据说这红岩谷两岸相对,地貌类同,岗顶沿线均为壁立奇石,恰如孔雀开屏之扇,展翅于宁海与天台两地之间,寻思这夏孔美名莫非由此而来?

同行众人斜依石门频频留影。这城门门框由块块条石无缝垒起,坚固巍峨,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眼尖的米胖堂一眼瞥见城门上端的石壁上有红字隐现,踮脚凑近一看,似有古人留下的蝌蚪文和神秘图案,有待高人前来解谜。

这时突闻有人大吼一声,扭头一看,原来是野客老师气沉丹田,双脚站直,单手用力上顶,欲将巨石托起,怎奈此石重达万吨,野客老师纵是臂力过人,亦万难撼动了。
 
(二)
 
一群年轻的娄氏族人临时担当起这座大山的义务讲解员,他们热情地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路经道旁一洞穴,但见锦缝含水,常年湿润,谓之大地之母。洞口处微红藤须如珠帘垂挂,同行女子缓步入内,疏帘遮影,含笑探头,佳人深居,男儿勿入。

我只顾痴赏帘内佳人,却不见了随行的赵小桐身影,于是一边唤其小名,一边加快脚步。却见二棵小树如同尽责侍卫立于两侧,挡步于前。此处俗称天牛栏,内有上下二个连环小水洞,常年积水。旧时农耕之牛,若有桀傲不顺者,村民于天牛栏两头放几根木栅,围栏于此,不出七天,放之出去,即可奇迹般地变得温顺肯耕。若遇阵雨天,放牛娃们牵着初生牛犊,入内避雨,嬉戏于此,成为他们难得的少年乐地。

天牛栏据传乃神仙坐骑寄身之所,神仙因造桥未成,化身为石,长留此间。其坐骑亦伏地为牛相伴相随,并替神仙为一方百姓开荒耕耘。待其功德圆满,奋蹄一跃,凌空而去,于山巅留下一硕大蹄印。自此村中之牛每每路过山巅,必踩此印,梦想着自己也能有朝一日如天牛般脱离劳作之苦,升天而去。

尚沉浸于天牛栏的神奇传说之中,右侧传来同伴的欢声笑语。好奇过去一瞧,见一天然洞穴,宛若神仙坐莲。自外观之,两侧奇岩峭立,中为拱形穹顶,洞口斜伸绿叶几枝,似有流水潺潺之声;入内视之,则干燥舒适,别有洞天。

远观近瞧,浑然天成一莲座。未央身着素色服饰,入内合掌打坐,神似一虔诚修炼女居士。童老师相携而行的新疆籍美丽夫人,头裹丝巾,顾盼生辉,入洞一坐,宛如一异域女神翩然降临红岩谷传经播道,众人获此奇闻,奔走相告,镁光频闪,明日估计可上新闻头条。
 
(三)
 
在说笑中继续前行,仰视前方之石,又与众不同,状如巨大蜂巢挂上岩壁。红岩谷之玄武岩不同于其他石林岩体光秃、无物附生,其妙妙在清水垂流,绿叶点缀,妙趣横生。石沉谷底,经溪水浸泡日久,则色呈暗红,故名红岩谷。

相传此处谷底有龙潭,甚为幽深。山涧水质纯净,溪流逆行,立于此地,可听到娃娃鱼如婴儿般的哭声自谷底隐隐上传。

因谷底路况不佳,为安全起见,本地娄氏青年劝我等先不要下坡。正遗憾间,恍惚见一夏孔老人肃立一侧,不由得我身退半步,驻足行注目礼。细瞧老人侧脸,鼻梁笔挺,眼睑低垂,面朝大山,神态安详,几支刚吐新芽的枝条恰好伸展在他的额头处,宛如细心为他点缀的几缕发梢。

我们的贸然闯入,显然丝毫没有打扰到他。是什么力量让老人修炼到如此心如止水的地步,是眼前这些老去又重生的古朴草木吗?亿万年前,老人眼前的这方天地曾呈现过怎样天崩地裂、石轰雷鸣的壮观异象?待火红熔岩喷薄过后,在那些漫长悠远的洪荒岁月中,又发生过何等至圣传说?众人远去,我欲留步探秘问究,又怕扰了老人的千古沉思,只得放缓脚步,轻轻走过。

山道狭长,落叶层叠,我于这红岩谷中留恋盘桓,不愿离去。感恩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让我们徒步咫尺,就赏得这般如仙奇景;感念王爱子民对大自然恩赐的无限珍惜,未加任何人工矫饰,葆其原生态面貌。此等罕见景致,待盛夏炎热之际,相约再来,定有别样清凉体验。
——END——
作者:赵聪芬,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摄影:林克刚,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编辑:野客。



你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吗?请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加入我们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