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余堂主人阳光普照

 

这几天看到一个新闻。5月31日南京某警务站接到某超市报警,称抓到一名小偷。经查,该女性小偷身上搜出了一点杂粮...



这几天看到一个新闻。5月31日南京某警务站接到某超市报警,称抓到一名小偷。经查,该女性小偷身上搜出了一点杂粮、一个鸡腿和一本儿童读本《三字经》。女子交代,她两个女儿都有肾病,这次带大女儿来南京军总看病。因住不起院,只好租一个2平米的小房间,每天挂水,花费要一两百块钱,自己收入每天只有四五十元。此事经民警帮助,朋友圈转发,已有热心市民捐款。6月1日下午,媒体发起募捐,短短两小时内捐款额就超过了30万。此后又有一些媒体跟进,对偷东西反而得到捐款的现象提出质疑;又有媒体说这个妈妈是一个“惯偷”,对此,该女士做了否认。

这则消息看了让人感觉心酸不已。我平时碰到类似腾讯公益、轻松筹之类的捐款页面,多少都会捐一点以示微薄心意。但这则消息只是一个新闻页面,没有捐款链接,故不能聊表心意,觉得遗憾。只是读此新闻,心酸之余,总觉得要写点什么,不吐不快。这件事虽是个案,但整个社会中,未被媒体发掘出来,未受到及时救助,默默无闻地挣扎,默默无闻地消失的人,应该会有不少。我想,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也许都会联想到那个在1935年偷面包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她的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几天没吃东西了,老太太走投无路,到面包房偷面包,后被控诉,面临要么十美金的罚款,要么拘役十天。这时有人从法庭旁听席上站起,他向老太太鞠了一个躬,说道:“请接受10美元的判决。”说着,他转身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说:“各位,我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法庭上顿时一片肃静。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我们每个人是否也欠这个妈妈“五十美分”?这个妈妈的行为是不对的。她已认错,因所涉金额较少(90元多一点),免于处罚。无论是否“惯偷”,无论是否被处罚,问题的重点显然不在这里。这则新闻后面有一条评论:“如果一个人为金钱犯罪,这个人有罪;如果一个人因为食物犯罪,这个社会有罪。”同感。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进化到何种文明程度的问题。这是不是个丛林社会,你强,你享受;你弱,那你就自生自灭,怪不得别人?如果这个社会不是丛林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应该让一个带着两个生病的女儿的母亲上超市偷取必要的食品。她可以不过一种享受的生活,但她应该过一种普通的,但不会为看病、生存而发愁的生活。在一个具有成熟的民生制度的社会里,这个妈妈凭着她的实际情况,应该每月可以领取一份属于她和孩子们的补助和营养,并有相应的教育物品的资助。她的生活可以并不奢侈,但她可以心无旁骛、没有太多经济、心理负担地帮女儿治疗、生活。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医疗体制、贫困补助体制、教育帮困体制等等相应的配套制度。

我有时候感到困惑,表面上我们似乎各种帮困制度都有,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底层人士游离于救助体制之外,挣扎求生无果后,黯然消失。前两年有一次在杭州火车东站,我看到一位车站保安对一个蹒跚行走的老人说,怎么又看到你啦,你这种年纪,好好呆在老家养老有什么不好,偏要出来流浪,我告诉你,在这里我见的人多了,我就亲眼看见有些人晚上就睡在车站,睡到半夜,睡着睡着人就没知觉了,人就没啦,死啦,回去吧,别再出来啦。老人沉默无言,迟钝麻木,置若罔闻。

我愿意看到一种温暖的制度。他能把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托住,让他们幼有所教,病有所治,穷有所救,老有所养,给他们提供一个救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即使暂时贫病,却依然能乐观地看到远方,走向未来。在那里,依然有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一个国家是否让人自豪,不仅仅看它有多少火箭升天,更要看它有多少制度政策接地;不是看有多少人在国外能横扫奢侈品,而是要看这个社会底层的弱势人群能受到多少制度的关爱。因为制度的关爱,才真正代表了社会对他们有形的、具体的爱。我总是直观地认为,一个国家的文明进化程度是与底层小人物的幸福程度成正比的,而不一定与这个国家的GDP总数成正比。

因为自己是穷人出身,看到底层辛酸处,常觉心有不忍。坚信能够照到底层的阳光,也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福祉。有了阳光普照,那么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草,才能俱得温暖,才是真正的万物和谐。

写于2016-6-4

作者醉余堂主人,觉人生之乐趣,常包含于生活中的吉光片羽,点点滴滴。余忧喜叹笑之间,时而记之,不求醉人,但求自醉,故自号醉余堂主人也。

 

(本订阅号文字皆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关注!


    关注 醉余堂主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