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内能

 

微课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下面以上海市一堂市级公开课《内能》为例,介绍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作用。


案例沪教版“内能”新课教学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热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的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但在本章前从未涉及内能这类微观概念。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本节课通过视频微课、网络练习反馈,课堂汇报巩固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归纳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已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研究新问题中的应用。然后学生又运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

2.通过“如何改变铁丝温度”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的科学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究热情。

4.通过观看“车内打火机爆炸视频”,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热水、酒精灯、锯子、锤子、砂纸、气球等。

2.演示器材:钻木取火工具、自制PPT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课前微课学习,在线练习,学习知识。课中汇报反馈,内化知识。通过观察“打火机爆炸”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能变化情况,继而过渡到探究如何改变物体内能的大小。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方法是:以“如何改变铁丝温度”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方法是:通过课前微课学习,课堂交流、练习反馈,帮助学生内化内能的概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活动1:讨论反馈

小组交流微课学习情况、完成课堂反馈练习。



 《内能》微课视频

情景:视频

播放“打火机爆炸”视频。

活动2:学生实验

设计并完成改变铁丝温度的实验。

活动3:应用

根据所学的知识当堂反馈。

七、板书设计

5.3 内能


一、内能

二、内能的影响因素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做功:能量的转化

附:学习活动卡
5.3  内能
一、练习

1.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

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50℃的水比40℃的水内能大

2.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改变

C.100℃的水汽化为100℃的水蒸气,内能不变

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二、学生活动

1.请你设计不同方法,升高铁丝的温度,从而改变铁丝内能(提供的器材仅供参考)

设计方法:

(1)                          ;    (2)                  

(3)                          ;    (4)                    

2.归纳与小结: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2)热传递

a高温物体         ,内能         

b低温物体         。内能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物体间内能的        

(3)做功

a 实验一:钻木取火

实验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b实验二:比较气球拉伸时和释放后的温度。发现气球温度         

实验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        

请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希望有您同行。


    关注 最温暖的物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