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愤怒和侮辱,若你无心接受,它便无法伤你分毫

 

天皇和禅师的故事。“我的师父能创造奇迹,因此受到所有弟子的尊敬,他的所做我曾亲眼目睹,绝非我辈可及。你的师父能创造何等奇迹?”“我的师父所行的奇迹就是,他无需奇迹便可向门下弟子证明他的智慧。”...



禅于佛教,如同卡巴拉于犹太教,默观于基督教,苏菲旋转于穆斯林。

禅宗认为,人对于自身存在的真相都有一定了解,因真知一直保存在我们心底,只是被深藏在层层叠叠的误解、内疚、困惑及个体特殊性的错误认识之下,教诲不过是为了唤醒每个人心中的这份了解。

只要在生活中本着尊重一切,时刻清醒的态度,人人都能觉悟。我们熟知的禅坐,其中与《马太福音》有出乎意料相似的部分:
“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向你内在的神祷告,他一直照料你于无形,必会回应你。”



禅坐的目的不是控制思想和感情,而恰恰是我们与佛性建立更强纽带的途径,以修得在平和清明中面对人生疑惑,禅修不是为了获得神秘体验,而是着眼在智慧进展上。

曾读过两个弟子之间的对话。
“ 我的师父能创造奇迹,因此受到所有弟子的尊敬,他的所做我曾亲眼目睹,绝非我辈可及。你的师父能创造何等奇迹?”

“我的师父所行的奇迹就是,他无需奇迹便可向门下弟子证明他的智慧。”

这就是禅宗修得清醒的道路——不离日常。

后水尾天皇历经十年修行,去拜访南隐禅师,希望得到认可,却被好好上了一课,那日恰逢阴雨,天皇刚踏入居室,南隐便问:
“您把雨伞和木屐放在室外了吗?”

“当然,出于礼仪,无论到哪儿我都如此。”天皇回答。
“那么,请告诉我,您的伞是放在木屐左边还是右边呢?”天皇无言以对。

”修禅得念念皆禅,时时禅定。

对细节的留意要如同:

匆匆离家的父亲犹记不可置利刃于稚儿可及处;日日拭刀的武士不会在紧急关头发现刀口生锈。” 南隐道。

另有一则禅宗典故。

一个肆无忌惮、臭名远扬的武士向一位远近闻名的禅师下了战书,因那鲁莽的年轻人还未曾在比试中落败过,听说禅师德高望重,就想着打败他后好让自己更出名。在所有弟子的反对下,老人家接受了挑战。

当众人聚集在镇中心时,老禅师不做任何举动,年轻武士用尽办法想激怒这位老人,连续几个小时里,用石头丢他,朝他脸上吐唾沫,用天底下所有的脏话咒骂他……
老禅师依然分毫不动,整个下午都过去了,怒火中烧又力不可支的年轻武士扫兴地离开了。见老师遭受如此侮辱,学生们感到非常失望。

禅师见状便问:“如果有人送礼与你,你并不接受,那这礼物该属于谁呢?”
“仍属于那想送礼物的人。”一个弟子回答。

禅师解释道:“那就是了,嫉妒、愤怒和侮辱也一样,若你无心接受,它便无法伤你分毫。”

禅这东西,最玄妙也最平常。


    关注 探索生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