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之高,根于人品”一代艺术巨匠黄宾虹

 

宾虹老人言:“古来画者,多重人品学问,不汲汲于名利,进德修业,明其道不计其功。虽其生平身安淡泊,寂寂无闻,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黄宾虹照片(1865-1955)

黄宾虹自幼攻读诗文经史,学习书画及篆刻,同时潜心研读黄生、刘献廷、黄宗羲,顾炎武等明代遗民的著作,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宾虹老人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



“画品之高,根于人品”是宾虹老人在诸多论述提出的,人品与画品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人质疑这种说法:艺术作品,怎么能“如其人”呢?哪个字,哪张画会像作者呢?人品很好,画并不好,画得很好,人品却并不好,这种例子不是很多吗?歧义的产生,在于对“人品”的理解。人品,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评价,而是这个人的全部内在素质。



《着色山水轴》

宾虹老人释为:“纯全内美,是作者品节、学问、胸襟、境遇,包涵甚广”。宾虹老人言:“古来画者,多重人品学问,不汲汲于名利,进德修业,明其道不计其功。虽其生平身安淡泊,寂寂无闻,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那种居于艺术殿堂最高层次的神逸之品,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天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蓄积,修炼。这漫长的过程,艰难而又寂寞,不具备宾虹老人提出的这种坚韧非凡的品质,定然会在种种阻力和诱惑之下,偏离正道,成不了正果。

我们还是介绍一下宾虹老人的艺术成就吧!宾虹老人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第二阶段: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第三阶段: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澹宕,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第一阶段:师古人;宾虹老人的绘画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第二阶段:师造化,六十岁以后,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自此以后,黄宾虹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脱跳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在章法上前无古人。



《设色山水轴》

第三阶段:黄宾虹在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宾虹老人作品欣赏:














    关注 藏品定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