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世界】跨界"添"创意,竹子"换"新颜!

 

一起来体验奥克兰创意设计工作营跨界创新融合的美妙吧!...



新西兰公共艺术理念
+
藏族面塑艺术
+
德国现代工艺设计
=
跨文化竹创意设计
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之“一竹一世界”2016国际竹创意设计工作营,旨在推动文化创意与乡村业态发展的互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与城市生活美学之间的关系,提升竹文化的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第四轮活动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竹创意设计工作营正在进行中。






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竹创意设计工作营中,领衔教授Jim Speer和果子暄老师带领下大家挖掘竹的材料特性,融入公共艺术创作的理念和方法,脑洞大开,创意无限。PACC还特邀来自青海省果洛地区的藏塑艺人久热大师前来跨文化指导,他是一位虔诚的藏传佛教高僧,主管坛城和酥油花工艺技术,手艺娴熟精巧,同时担任果洛龙什加寺管会委员并负责龙什加寺大云石刻艺术加工厂。同时特邀的获得德国红点奖的施斌老师,辅导学员们从造型设计上进行突破,带来最新的设计理念。







为了帮助学员在创作过程中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开辟新视野,久热大师认真地观看了每一个小组的作品并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之后,给予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使学员们受益匪浅!在与久热大师的交谈期间,大家不仅了解到藏塑这种技艺,更是对中国西藏以及西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人与当代“新鲜”的设计师碰撞在一起,这一幕,使人肃然起敬,倍感欣慰!





学员作品抢先看
Group 1
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 with bamboo
创作方向是运用各种各样的的色彩来表现竹子的另一番韵味,并探索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结合。在此次设计过程中,对竹的外形进行设计以寻求能更好的对其染色,并去比对每种颜色和竹子产生的效果,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小组成员:Kelly、Divgaa、陈梦泽、杨钰乾)





Group 2
Three triangle
创作方向是传统竹编工艺的形态和方法研究,竹材料的空间构成研究,西方抽象艺术的研究以及当代可动装置艺术的研究。在此次设计过程中,把奥克兰山地地貌的景观抽象化成以三角形为代表的几何图形,用竹工艺构成方式来表达并将其设计成可动装置,每个平面都用传统竹编工艺的形态结合,表现成一体可动装置。(小组成员:Jessica、伟晴、林长顺、陈苏翔)



Group 3
Bamboo circual notion


创作方向是运用竹本身创作各种物体形态,探索物体的结构空间。在此次设计过程中,将不同直径的竹子裁切,然后使用这些竹子来搭建立体架构,探索竹子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运用螺丝、竹子或者陶瓷等不同的材质作为构架枢纽。(小组成员:Juniper、Katelyn 、朱静、刘一鸣)



Group 4  
Bamboo Interventions in Gucun Park
创作方向是以竹子为主体,通过对公共空间以及日常生活的介入和干涉,去探索和激活我们周围的大环境,创造人与环境互动的契机。在此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在PACC旁的湖区放置了部分装置,以湖中莲花池为模拟对象,把制作好的三个竹筏投入湖中不同区域。同时,以略带幽默感的形式在湖边插入几根竹子,为的是与周遭环境相呼应。除了湖中的实体装置,也利用了暂时装置—被镜面包裹的竹子以及行为艺术中的位移。(小组成员:Bella、Caleb、刘斐、郑淑丹)







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小伙伴们的作品更加期待了呢?不要着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竹创意设计工作营即将闭幕,届时我们将会发布所有Group的完整设计作品,所有好的设计都值得等待,因为好戏在后面……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关注 yesbym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