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内外兼修 破解逢雨必涝

 

在杨凌人的记忆中,每逢天降大雨,西农路立交、常青路立交、新桥路立交等涵洞因积水严重,导致南北交通受阻。但在今...

在杨凌人的记忆中,每逢天降大雨,西农路立交、常青路立交、新桥路立交等涵洞因积水严重,导致南北交通受阻。但在今年经历了6月11日和23日两场来势凶猛的大雨后,人们惊喜地发现,马场立交、西农路立交、常青路立交、新桥路立交桥下少见积水,路面畅通无阻。缘何今年这几个立交桥未开启“看海模式”?6月25日,记者先后走访示范区防汛办、住建局、市政局等相关部门。

高位推动 攻克城区内涝“老大难”
“前几年,只要遇到暴雨天气,杨凌城区几个立交桥洞就成了积水的重灾区,交通受阻,南边的人过不来,北边的人过不去,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回忆起以前杨凌下大雨的情景,家住后稷小区的田女士记忆深刻。
如何破解城区十几年的积水内涝这一“老大难”,彻底解决困扰群众的雨天出行问题,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多次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群策群力,按照国家标准,立足杨凌实际,编制了《杨凌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决定把原来一年一遇的地下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杨凌大道作为唯一一条横跨陇海铁路的重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南北交通堵塞问题,更是缓解城区内涝的一大重要举措。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杨凌大道南端,杨凌城投公司建设了抽水泵站,在汛期来袭时,即使城区各立交出现积水内涝,杨凌大道仍能保证城区南北交通畅通。
如果说,道路建设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管网则是城市的“里子”。在杨凌决策者看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事关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工程”,更是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的“良心工程”。
上下联动 合力强化城区排水防涝措施
随着杨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区道路硬化面积日益增多,地面渗水能力下降,老旧的城市地下管网已无法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在示范区启动城区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后,示范区住建局、市政局、水务局、防汛办等部门按照《杨凌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同心合力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众志成城建设排水防涝工程。
“每年七八月份汛期,为彻查地下排水管线堵塞原因及堵塞程度,领导都要带着我们走街串巷,撬开一个又一个下水井盖,全面摸查城区雨污管网。”示范区住建局一工作人员说,一天下来,尽管汗流浃背,眼睛被下水道里散发出的刺鼻气味熏得睁不开,但他们仍全然不顾,继续深入每个下水道详细查看管线的接口以及管道淤积情况。
“通过前期几个月的系统摸排和实地勘察,再找准管道阻塞原因后,我们借助先进的雨水防涝分析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这些方面有利保障了几个立交桥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实施的效果。”示范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实施至今,他们已经对渭惠路等年久老化,管径较小的雨水管网进行建设及改造,完成了西农路立交、新桥路立交排水改造,有效解决了城区段几个严重内涝点。下一步将继续对老城区雨污未分流管道改建,扩大升级城区雨水排水管网,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雨水管网系统,有效缓解因集中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
记者探访 杨凌立交排水系统已升级
那么,升级改造后的西农路立交排水系统到底是哪样呢?6月27日下午,记者跟随杨陵区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实地来到西农路立交泵站一探究竟。
一走进西农路立交泵站大门,眼前的场景像一个偌大的存储仓库,站在泵站中央,向下俯视一眼望去整个积水池足足有十几米深。粗壮的抽水管道和电缆直接伸向积水池底端与水泵相连。“汛期来袭,只要打开开关,整个排水系统能马上运行起来。”工作人员说。
“西农路立交排水系统由10000立方米的积水池和3台抽水泵组成一座大型排水泵站,泵站每小时排水量在840立方米。”市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还配有2台粉碎机和1台1000千瓦的备用发电机。一旦涵洞被淹,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完。
随后,记者随着工作人员相继来到马场立交和常青路立交,实地查看了防汛设备。据了解,新改造的马场立交,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南北两端的坡度,将雨水分流至渭惠路和常乐路管道,并更换水泵,以应对暴雨袭击。常青路立交增设了2台水泵,有效提升了防汛抽水能力。
未雨绸缪 积极做好防汛排涝工作
“雨情就是命令”。每逢下雨,住建局、市政局、水务局等示范区防汛抗旱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就会习惯性地在第一时间奔赴城区几个内涝点查看积水情况。在他们看来,雨天最能检验地下管道的排水能力。
作为示范区防汛抗旱成员单位之一,杨凌市政部门主要负责城区内涝点的防御和抢险工作,对他们而言,未雨绸缪做好每年汛前的准备工作和汛期来临抢险,以及雨后路面清洗工作非常重要。
“今年从4月份开始,我们提前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城区道路的雨污管道进行了清淤,刷新每个立交桥下面的水位标线,近期准备采购一辆移动式抽排车,汛期若哪个路段出现积水,将会及时开过去进行抽排。”示范区市政局相关负责人李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月份,他们已将防汛物资准备到位,对每个立交桥的排水系统做了一次“大手术”,全面维修检修泵站。
采访中,记者得知,每年汛期,杨凌市政部门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奔赴内涝点查看,一旦发现因积水导致行人车辆无法通行,便会迅速拉起警戒线,做好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车辆不要通过,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然后启动泵站进行抽排,等雨停之后,环卫队及时上路清洗路面。
多措并举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去年杨凌下暴雨时,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水池很快蓄满雨水,企业有效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浇灌,做绿化景观,效果非常明显。”示范区住建局局长李春安说,这两年,他们在推进城区地下管网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工程中,大力提倡企业和各单位进行雨水收集,希望这一措施能在全区进一步推广。
记者采访得知,城市地下管网改造面临诸多难题,下一步,示范区相关部门仍按照《杨凌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对五胡路及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把东环线地下管网改造与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将积水成功导入湿地公园。李春安告诉记者,当前,示范区正结合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逐步推进杨凌“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多措并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彻底解决城区积水内涝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朝夕之工。”采访中,示范区防汛办、规划局、市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整个排涝系统提升改造工程中,城区几个立交桥取得初步成效,但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发,还面临巨大考验,对于五胡路、东环线等仍存在积水的内涝点,他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干好这项工作。

来源:杨凌时讯


    关注 杨凌直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