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胶片摄影

 

胶片和数码的纷争一直没有停过。也许你需要的只是一张128MB的储存卡?...



Robert Elwood Logan, Gemsbok Group, 1970
你好哟,这里是『艺期』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胶片摄影
在最前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胶片的魅力是什么?胶片摄影需要后期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胶片摄影不需要后期。让我们把卷片轴转回到上世纪90年代或千禧年前后,在那个数码相机还未普及的年代。

那时拍照可是个体力活,还记得小时候去照相馆拍全家福,光坐着看摄影师忙前忙后,就觉得这不是个轻松的事儿。

众所周知,胶片在拍摄完成之后是不能见光的,还需要在暗房中进行胶片的冲洗显影及在相纸上进行二次成像,最终才成为我们看见的照片。当然,在这还有另一种方式,胶片冲洗显影之后可以通过专用的胶片扫描仪使之变成电子文档,再导入电脑进行调色、编辑和输出。

这时在胶片上的色彩——还未经过相纸放大的二次成像或导入电脑调色前,是有些惨不忍睹的。对于高标准要求的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对色彩有较高需求的商业摄影和纯艺术类摄影,是不堪使用的。

拿商业摄影举例,专业的商业摄影师是不会允许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色差的。所以,大部分时候商业摄影师会使用色彩还原更加准确的反转片进行前期拍摄(反转片相较于常见的负片,最大的区别在于显影之后影像是正常的,可以放在幻灯机上直接观看,所以也叫幻灯片。),以获得更好的色彩影像。但即使如此,依然要进行后期调色,以此满足客户对色调的需求。

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

胶片真的无后期吗?




胶片无后期的说法,大概是这些年从『文艺青年』群体流传开的,至于原因嘛……本文不讨论。

这里稍微介绍一点摄影史,摄影术从被发明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从在石板上通过太阳直接曝光的沥青显影,到在玻璃上涂抹剧毒液体的火棉胶显影,再到我们谈论的胶片银盐显影,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让摄影的可能性变得更多,也让摄影从单纯的拍摄,变成了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

到了这个阶段,摄影的发展从前期拍摄的显影材质,到后期调色、修改甚至夸张的『PS』的操作技巧,都在不断的进步。而后期处理也变成了摄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直延续至今。

换一个方式来验证胶片是否有后期要求:我们熟悉的后期软件 Photoshop 中的许多功能,都是脱胎自暗房中的显影及放大技术,要知道 Photoshop 这类软件还有另一个名字——『数码暗房』。

所以,除非有特别的需求,不然『胶片无后期』这种说法,在专业摄影师看来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是一件搞笑的事情。因为不后期意味着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将影响你的画面,这种后果对于严谨的摄影是不能容忍的。

另一方面,所谓的『胶片质感』却被越传越神。『颗粒感』、『胶片色调』等更是被很多人奉为胶片的真谛。与 Photoshop 同属 Adobe 公司的 Lightroom 软件,对于各种胶片的色调、颗粒感甚至都有一键设置功能。如您不满意,还可以再做微调,直至满意为止。

再次,对于强调使用胶片可以培养『快门珍惜感』的朋友,我有一个诚恳的建议,如图:



用容量小的慢速储存卡,再用黑胶带把LCD屏贴起来,拍完看不见效果,就能达到胶片相机的要求了。

以上说法不是为了否认胶片摄影可能培养的良好摄影习惯,而是说对于摄影态度认真的人来说,不是也不应该由器材决定这些,而是应该由个人自身的想法和态度来决定。
现在我们把卷片轴放下,把快门扳手掰到当下。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现如今135胶片在成像的各方面都再难与高端的数码产品相提并论,特别是其便利性远不如数码产品。对于一般的摄影需求而言,数码相机已经足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于是135胶片只剩一些爱好者的情怀加成。

但是胶片在专业领域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暂时还不可被替代。比如尺幅比135胶片大数倍的120胶片。虽然市面上有一些120尺幅的数码后背,但技术还是不够成熟,再加上价格过于昂贵,实在难以得到普及。说句题外话,我倒是很期待 Sony 在未来可能会在120尺幅上带来的突破。

也许有一天120胶片也会被取代,毕竟120尺幅的数码后背技术一直在发展,但真正难以超越的,是更大尺幅的胶片,比如4*5, 8*10甚至更大的自定大小的胶片。但随着尺幅的增大,胶片的价格也呈几何倍的增长,而且拍摄却远没有数码摄影那么方便。我想除了专业摄影师,大部分人是不会对其感兴趣的。

但是,在画质上,特别是经传统的暗房放大、二次成像后,大尺幅胶片的锐利可以用可怕来形容。这种视觉效果不是在电脑前能看出来的,建议去看专业的摄影展。

插播广告:
大家可以留意『艺期』定期公布的各地展讯,其中常有值得一看的摄影展介绍,比如『五月份上海都有哪些有趣的艺术展』,更多内容见文末的往期推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专业摄影师为何常用胶片拍摄?大部分时候,专业摄影师都是摄影科班出身,或者很早就在专业的摄影领域工作。他们最初学习摄影时,接触和使用的就是胶片相机。他们的摄影经验和技巧大多更适合胶片,在使用胶片可以达到专业需求的前提下,改为使用数码相机的时间成本太高。

在此就不举例了,个别摄影师的例子举了也没啥意思,君不见百倍甚至千倍于此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使用数码相机吗?

所以说,仅仅靠一部分胶片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是无法支撑起整个胶片产业的。
这是一个残忍的事实,但事实总是残
忍的。


说个小插曲,在这其中,也有一些东西像是梦一样美好。2001年当宝丽来 Polaroid 相机厂宣布倒闭时,奥地利人 Florian Kaps 不肯放弃宝丽曾来带给他的美好,于是他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准备自行研发『一次成像技术』。在2008年宝丽来宣布停止生产底片相纸后,他发起了拯救宝丽来的 The Impossible Project 计划。虽然,宝丽来最终还是倒闭了,但是这个计划一直在执行中,Kaps 与这群有着同样理想人集资买下了宝丽来位于荷兰的废弃工厂,并成功发行了多个版本的新宝丽来相纸。虽然现有技术和原来的宝丽来还有着一定差距,但是我相信终会超越。因为 The Impossible Project 计划就像是梦一样,而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还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呢?

我的大学专业是摄影,自然也拍胶片,我很感谢胶片带给我最初的惊喜。但是学得越多,我才越加了解,那些惊喜都漂浮在表面。能触及更深层次至摄影核心的,是对于摄影艺术的无穷探索,绝不是纠结于用胶片还是数码这种简单的媒介选择问题。

编辑刊校:Josiah zheng
·
·
·
秦 浩然丨90后
浙江传媒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大三在读
作品
《Pix in Pix》
《夜间》
《断 break off》
《不能说的表情与肖像emoji & portrait》
展览
Pix in Pix 行为艺术与摄影个展
2014平遥国际摄影展
「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艺术类典藏大奖」
入选徐肖冰摄影博物馆首批收藏作品
《夜间》艺术展
「初·相 国际摄影高校联展」
「ABOVE 3000℃」艺术展
《夜间》在线影展
展讯
五月份上海都有哪些有趣的艺术展
贾科梅蒂
保罗·卡普尼格罗
八卦
土豪和贵族的差别究竟是什么?
把爱情射向人海的他终究射中了自己
教学
速写课程第一期
简单粗暴但高效的篆刻入门教学
干货
梵高的灵感
嘲笑的艺术
西方绘画为什么要写实?
风景与照片中的『风景』
达芬奇♂与♂毕加索
关于PK的意义
赫鲁晓夫的楼
我们只是一群
各自在这地球上
某个角落奔波的艺术跟班
活跃于
或匿名在
各类社交媒体
···
我们唯一的共性是对艺术的情感
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的但不拧巴的情感
···
我们在艺期


    关注 艺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