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读|余光中,最想家的江南诗人

 

诗人屈原曾作离骚与招魂。自那之后,中国诗歌便饱含思乡之情与寻根之苦,而余光中便是那最最思乡的一个。...

据说,91%的知识分子都关注了众读
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他说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
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念
离开大陆时正值青春年少
踏上故土时已过耳顺之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他苦
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
洪水成灾,却没有一滴溅我唇上
这许多年来
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
无非是一念执着为自己招魂
否则当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从男友到丈夫再变成父亲
从青涩的讲师到年迈的教授
从投稿的“新秀”变成作序的“前辈”
他把最美好的大半个人生
都献给台湾
余光中
生于南京,祖籍福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于
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
赴美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后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
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85年
任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他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54岁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62岁当选台湾笔会会长
66岁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71岁凭《日不落家》获吴鲁芹散文奖
73岁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他自诩为江南人
江南是他心中辽阔祖国与深情乡土的象征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
遍地垂柳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
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长于书香门第的余光中
从小与众多的表妹一同成长
并与其中的一位范我存结为连理
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乌镇人
因而
他对江南的留恋尤为特别
这首《春天,遂想起》
是余光中真正的情感细腻之作
把乡土情结与爱国情怀凝成诗的灵魂
比诗更细腻的是余光中本人
一位雅人深致的学者
博学、浪漫、细腻、深情
像一块陈年的普洱
在经历岁月的尘封和命运的沧桑后
老成持重,愈加醇厚
细腻的同时
他对故土同样寄有深情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他的一生都在奔波和迁徙之中
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零落远方
1971年,
二十余年未归故土的余光中
于台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
从动笔到完成
只用二十余分钟
诗人的思乡之情喷薄而出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
长大后的夫妻别居
再后来的母子永诀
海岛与大陆的割裂
人生的四个阶段
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层层推进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首诗
知道了余光中——最想家的诗人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从未有一个国家像中国
这个满面风霜的沧桑古国一样
经历过如此多的南渡、分裂与离乱
甚至,永隔一江水
对去国怀乡,处江湖之远的游子而言
故乡泥土的味道
闻起来无比的甜蜜芳香
夹杂着江南的莲花香
夹杂着爱人的发香
夹杂着母亲的味道

余光中:品读乡愁的滋味(上)| 名人面对面

余光中:品读乡愁的滋味(下)| 名人面对面


01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

02
从母亲到外遇
03

幽默的境界

04

娓娓与喋喋

05

猛虎和蔷薇
本期特约撰稿:曹熠
叶嘉莹 | 顾准 | 老樹 | 許知遠 | 丁薇 | 馮唐 | 张悬 | 秦晖
柴靜 | 羅振宇 | 理想国 | 陈晓卿 | 刘慈欣 | 刘仲敬 | 许倬云
贾樟柯 | 崔健 | 馬世芳 | 侯孝賢 | 侯德健 | 汤唯 | 李安 | 顾城
穆旦 | 黄章晋 | 余英时 | 高华 | 杜可风 | 褚时健 | 许政扬
昂山素季 | 古根海姆 | 赖声川| 桂纶镁 | 隈研吾 | 薛岳 | 杨显惠
林夕 | 村上春樹 | 誠品書店 | 草间弥生 | 大卫鲍伊 | 法拉奇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余光中的世纪乡愁


    关注 众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