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见西雅图·续·海外ACT学者分享---罗厚员 篇

 

第十四届ACBS国际大会与会学者心得分享——罗厚员...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朱睿婷硕士生的参会心得,接下来让我们继续看看罗厚员博士生在本届ACBS世界大会上有什么感悟吧。

罗厚员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生

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学生会员

美国心理学会(APA)学生会员

2015年起在美国西雅图循证治疗研究院(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stitute)学习接纳与承诺疗法与行为疗法。曾在埃德蒙顿克罗斯癌症研究院心理社会与灵性资源科(Department of Psychosocial and Spiritual Resources, Cross Cancer Institute, Edmonton)见习。



我于2016年6月17日至19日在美国西雅图参加了语境行为科学协会(以下简称“ACBS”)第14届世界大会。对这次大会期待已久,因为它是接纳承诺疗法(以下简称“ACT”)以及语境行为科学方面的世界顶级盛宴。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先简单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与ACT结缘。然后再谈谈这次参会的一些感受以及所学到的东西
我是在硕士第三年的后期开始从一些阅读材料中了解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叫ACT,而真正促使我去专门阅读相关材料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关键个案。在与TA的咨询中,我逐渐意识到,“改变有问题的想法和情绪”并非永远都是最值得追求的治疗目标。或许在拥抱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想法和情绪的同时,还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更有意义的目标(出于伦理考虑,我无法介绍具体情况)。很多时候来访者使尽浑身解数去回避痛苦的想法和情绪,结果TA们的生活慢慢变得乏味和病态。从那之后,我便开始读一些对ACT以及第三代行为疗法基本原理的介绍。
在我来到加拿大攻读咨询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专业里有一位老师和好几位同学都将ACT作为TA们的主要咨询取向。我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慢慢地并有计划地开始学习和实践ACT。当得知这次ACBS世界大会将在西雅图召开时,我便决定要前往学习。



ACBS大会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开放包容以及友好支持。参会者是从世界各地来的,不少人都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但是组织者和讲师都会非常耐心地倾听从非英语国家来的参会者,去了解他们的视角。
       我去的其中一个工作坊便是如何在癌症患者及幸存者身上应用ACT。这个人群有很多特殊之处,比如他们的很多想法可能并非是扭曲的,而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治疗可能会失败,或者即使成功也会有一些副作用
)。 在这种情况下便不那么适合应用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去检验并挑战他们的想法。
而ACT提供了一套完整和连续的框架,先促使来访者去接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身体和心理苦难,然后再在这种怀着苦难的情况下(因为不太可能消除某些苦难,比如某些手术,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甚至终身)去做一些与自己的价值相符合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这个过程中又会出现另外一个这类人群的特殊之处,那便是我们咨询师不要成为一个“法西斯接纳主义者”。它指的是我们不要一味地总是让来访者去接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苦难。因为这样会传递一种信息,便是如果TA们做不到,那便是他们的又一次失败(很多人认为自己患癌症是因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完全是自己的责任)。我们需要传递的是,我们接纳他们的不接纳,TA们也可以接纳自己的不接纳。这个时候往往自我慈悲就可以发挥作用。于是我去参加了另一个在ACT中应用自我慈悲的工作坊。
自我慈悲的经典定义包括三个成分,自我仁慈(self-kindness),共同人性(common humanity)以及正念(mindfulness)。自我仁慈是指当自己在遭受苦难的时候,对自己采取一种温暖和理解的态度,而不是指责或无视自己的痛苦。共同人性指的是认识到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其实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并非自己独有。正念是指以一种不加评判并且保持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去注意我们的任何痛苦情绪。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到自我慈悲,比如从身体,思维,情绪,社会关系和价值观上做一些工作。
在咨询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来促进自我慈悲,一种是具体的练习,另一种则是咨询关系。具体在肿瘤患者和幸存者这个人群上来说,如果他们在知道要接纳自己之后还是做不到接纳自己,那么咨询师完全可以表达对这种不接纳的理解和接纳。通过咨询关系传递出来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慈悲和接纳,也可以促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慈悲的接纳。而具体的练习方面,比如我经常会邀请我的来访者们做一个叫“慈悲式写信”的练习。每当TA们觉得自己不应该有某种想法或情绪的时候,TA们可以用“我觉得XX,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XX”来造句。比如“我觉得自己非常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肺癌的治疗的确有可能会失败,我对于此的确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工作坊里还提到很多其他的练习,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当来访者对自己更加慈悲和接纳之后,TA们也会更有力量去做一些与自己价值相符合的事情,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对于某些肿瘤患者或幸存者来说,重要身体机能的破坏或者丧失乃至生命的结束,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带着苦难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是更为现实的目标。而接纳与承诺疗法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巨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就是罗厚员博士生的参会心得,非常感谢他的分享,想要了解罗厚员博士生在会议更多内容,可以点击末尾“阅读原文”回顾,下次我们将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注性别平等、歧视污名等议题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项南硕士生在会议中有什么收获吧。(咦,项南是男生还是女生呢?哈哈,下次给大家爆照~#^_^#)

本期编辑:ACT小蜜蜂 陈玥



关于我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课题组以“心理灵活性”为研究核心,旨在推动接纳承诺疗法(ACT)及关系框架理论(RFT)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家长的评估与训练

祝卓宏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ASBS中国分会理事长,国际EAP中国分会理事。


    关注 接纳承诺疗法AC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