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退休制度趣谈

 

中国古代把正常退休叫“致仕”,另外也有“致事”、“致政”、“养致”、“请老”、“告老”等不同称呼。也有的朝代把退休称为“悬车”,到了唐代开始正式有了“退休”一词的出现。...




养老智库



中国古代把正常退休叫“致仕”,其意即把曾有的官职卸下还给君王,在家中休息养老度晚年。另外也有“致事”、“致政”、“养致”、“请老”、“告老”等不同称呼。也有的朝代把退休称为“悬车”,也就是年老不再使用(车子去上班)的意思。到了唐代开始正式有了“退休”一词的出现。   

退休意识萌发于氏族社会时期

有史料记载,当时的氏族成员们一过50就不再外出劳动了,只干些力所能及之事,而分配食物则每次比干活儿的人要多一些。那时虽无退休规定,但却要给老人衣食保障,并形成习俗。到了舜帝和大禹时期,少部分老人享受到了一定的养老待遇,并且慢慢形成传统。

退休制度起始于周朝

《尚书·大传》说,官吏70岁就可以退休。古人认为,人到70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所以要告老退休。周代确立的官员退休制度,特别是70岁退休的年龄规定,并能领取一定的俸禄,使人老有所养,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

古代退休年龄的不变与变

自从周期有了大夫70而退休的实行,其后代逐步约定俗成。到了汉代,这一制度日趋完备。公元489年的南北朝时期,70岁退休又有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唐代的退休已形成制度化,它全面详尽有所创新,达到了一定程度。其规定70岁退休的政策仍未改变。

到了金朝时期,70岁退休有了改变,改由60岁退休。它或为中国最早要求60岁退休的规定了,这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朱元璋称帝后,再次确定了60岁退休的政策,如刘伯温刚满60岁就依惯例退休。所以说,朱元璋是一个退休制度的改革家。他甚至规定,相当于今天的部队、警察系统的中下级官员,凡年满5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退休,而且其儿孙还可以接班。

清朝学习明朝,大多也是执行60岁退休的。但又规定:官职越小越可早退休。相对于金朝地域狭小的现状,它关于60岁退休的政策,远远没有正统且统一的明朝之规定更有广泛的影响。

古代的提前退休和滞后退休

古代历朝官员一到年龄,大多自觉请求退休,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较为灵活。其表现:

(一)允许提前退休

唐代就规定,可以“病退”。比如李靖,就是人们传说的“托塔李天王”,他60岁就以“足疾”为由退休。还有人们说的那个门神尉迟敬德,50岁就退休成功。

明朝也规定,年老有病不能胜任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员,可随时勒令退休。这“勒令”就是用行政命令强迫。看来明朝的组织部也搞绩效考核,弄什么“末位淘汰法”了。明代还下令:想退休的人,不分年龄不分工作年限,都可以提前退休。

不单是一般官员可提前退休,连皇帝也有提前离岗退休的。他们或是为了早享乐而主动退休,如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或是被动提前退,如唐代李世民逼其父退休;或是因战争内外交困不得不提前,如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这也算是中国退休史上的奇事了。

宋代虽依唐代制度,但在退休方面也有创造性,出现了“半退”。即名义上退休,领取全额或半全额工资,类似今天的“退二线”。

(二)延迟退休和皇帝不允许退休     

延迟退休在历代没有多少法律上规定。宋朝官员工资高得离谱。如“青天”包拯,有人统计其年薪折合达一千万以上人民币。故此,宋官很少提前退休。有人为延长任职期而篡改了年龄,即主动延迟退休。这无非是名利作怪,此种赖在官位上的情况,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就有了,诗人白居易专门对此写了《不致仕》诗,痛加讽喻。

但历代多有不得不被动式延迟退休的。这全怪皇帝了。晋代王祥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他多次要求退,晋武帝马炎就是不允许。元代也规定:凡年及70岁的内外官员,随时可以退休。唯独80岁的天文学家郭守敬退休不被批准,直至死于岗位上,时年86岁。真不知道是爱惜人才还是误人终生!

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创了中国三个之最:中国打工史上年龄最大的金领、中国军事史上最罕见的长寿将领、中国退休史上年龄最晚的退休者。他就是北魏的大将军罗结,直到107岁还被皇帝任命为高官。其延迟退休到110岁时,好在他一直活到了120岁,也算善终了。

来源:养老智库

玉书坊图书文化工作室
中国“文化+养老”践行者
 好书如玉,儒雅温润,
 读书品茗,君子之风。
读书;品茗;定制出版;书画交流
;艺术品收藏。定期或不定期邀请
知名作家、诗人、书画家、收藏家
与朋友们进行互动。提升个人修养
,培养书香气质。ID:yushufanghu,
欢迎关注!


    关注 玉书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