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瓷员工如是”吐槽“稻盛(首次发布)

 

本藏富贵子:“我觉得他是一个花园的主人。花园里,玫瑰呀,百合呀,鲜花盛放,但他却连野花也不忘记施肥……”...



本藏富贵子(进入公司一年半时采访):

“我觉得他是一个花园的主人。花园里,玫瑰呀,百合呀,鲜花盛放,但他却连野草也不忘施肥……”

问题/答案

一个男人要走多长的路,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从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创业的原点出发,追求一个普通男人成长为经营之圣的足迹。

写作背景

《创造京瓷的男人:稻盛和夫》写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彼时日本经济情势低迷,而京瓷公司仿佛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虽然作者写作此书时稻盛和夫的思想尚未如今天一般系统化,但他却敏锐地观察到,从根本上看,是稻盛和夫的思想成就了京瓷公司,而非技术水平、管理方法等外在因素。所以,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在探讨京瓷公司是怎样白手起家直至获得斐然业绩的。在叙述稻盛先生的个人成长经历时,作者没有对稻盛和夫的经历着墨过多,而是选取与稻盛先生思想形成密不可分的事件,展现于广阔的大背景下。这其中,有个人因素(性格特征)、时代因素(二战前后)、地域因素(日本鹿儿岛)、家庭因素(父母影响)等等。在京瓷公司创办后,又重点论述稻盛先生的思想如何在公司的具体事件当中得以体现,发掘深层次原因。《创造京瓷的男人:稻盛和夫》一书中,既有企业存亡紧要关头的惊心动魄,也有逸闻趣事“开心一刻”,颇有可读性。

员工都说,在联欢会等场合与稻盛见面交谈后,会觉得自己似乎成长了许多,受到了某种难以名状的影响。

吐糟稻盛

“稻盛是一个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的人。”(山崎和之,1977年高中毕业入职)

“遇到社长后,自己的生活方式焕然一新!”(长谷川桂祐,1967年入职)

“面试的时候,稻盛问我座右铭是什么。我答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座右铭,但在公司工作7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当时社长却说,‘这很有问题,宽以待人是不是妥协的产物?所谓宽以待人,必须要通过严厉的方式才是正确的。你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想用不着发多大火?’听到这话,我瞬间感到,他已经将过去七年间的自己看得一清二楚。”(福井诚,1973年跳槽入职)

“刚来的时候从早到晚没少挨训,稻盛哪天没对自己发火的话,我反而感觉很失落,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应该都差不多。”(波户元省三,1960年入职)

“京瓷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社长的梦想。社长有了什么打算,会自己在前方引领大家齐心协力跟上。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社长的设想一件接一件地实现,日积月累,越做越大。”(樋渡真明,参与了京瓷的创业)



“社长常出人意料地打破常规。连续不断的突破,如同宇宙爆发一般无限扩张,永无止境。等我们抵达预定目标,社长却又先行上路,牵着我们继续前进。”(青山令道,1960年入职)

这些对稻盛的描绘之中蕴含着一份信任和尊敬,连局外人也看在眼里。再结晶绿色宝石在东京召开展销会期间,一位素昧平生的七旬老人来对冈川健一(人工结晶绿色宝石专务董事)说:“听年轻的员工对贵公司的社长交口称赞。没想到那么年轻的员工平时都能经常接触到社长,而且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一般来说,班车上总有人会对社长或者上司抱怨几句。虽然没有与社长见过面,但我认为,贵公司的社长真是了不起!”

这些年轻员工当然不是有意识地为公司宣传而奉承稻盛,只是心直口快,毫无掩饰地倾吐了平日的感受。一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领导实行高压政策,统一员工口径。对此如何理解,取决于各人的经历和心态。

1929年,鹿儿岛出生的弗兰基堺(著名演员)无偿担任京瓷的公关顾问。他在工会召开的演讲会上曾一语道破“京瓷是倒金字塔结构。”

具体说来,稻盛并非站在组织的顶点由员工支撑,却位于倒金字塔的底端,支撑着整个京瓷。一针见血!
“在这里工作,心里有这种欣慰感。因为即便失败了,我们也能得到社长的帮助。” (奥村常雄,1967年跳槽入职)

“因为得到信任,所以自己能放手一搏。全力飞奔时,摔倒了也会得到帮助,没有后顾之忧。”

(青山令道,1960年入职)

这些言谈都能反映出京瓷“倒金字塔”的状态。

“进入公司以来,社长和高层领导对我们进行培训、教导,大家都尽心尽力地给我谈话。谈话的内容都归结到社长所讲的道理上。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们随之也感受到激情。如果在工作上感到痛苦的话,那是因为领导和员工在思想上没有产生共鸣。社长的领导力并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他人格的全部体现。”(新田和夫,1974年跳槽入职)

“社长曾对我说,要保持活力。听到这话,我顿时热血沸腾,这句话一直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它增添了我的自信。”

(右成胜一,1973年跳槽入职)

“社长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道理,同时敦促我们去体验。这些已经超越了理性的层面,‘单位时间价值’、‘阿米巴组织’之类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与社长伟大的领导能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新崎盛敬,1977年跳槽入职)

“哪怕是很难的技术,经过社长一说,就觉得可以做到。这似乎决定了我们一大半的开发能力。”(山本正之,1962年入职)

综上而言,如果仅凭其海外战略、经营手段和技术能力的话,京瓷无法取得如今的发展态势。



与“反稻盛之乱”事件的参与者之一波户元省三聊天时,他不时地冒出对稻盛的尊敬、信任之语。笔者不由得感慨:“受到这么多员工爱戴,社长真是幸福!”而这句基于常识的判断当即得到一个极其自然却又斩钉截铁的回答:“不,我们才是幸福的人。机缘巧合进入公司,邂逅了杰出的人,能在他那里工作,何等幸运!”

我一时语塞。那时,为本书采访、积累素材已经三个多月,话中所提到的“邂逅”正是一个关键词。

“石油危机”的翌年,即1974年,公司上下为打破困局全力以赴。伊藤谦介(在松风工业与稻盛相识并参与京瓷创业)在某次会议上,对部下们谈起草创时期的稻盛:“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他告诉我们什么梦想。”接着,讲述了下面这段话:“那时我们只有一座隧道炉、两只单窑炉、两三台手动冲床和土炼机,仅此而已。刮台风时,因为玻璃经不起风吹,我们就得拼命地用手摁住玻璃,板壁上也系上绳子防止倒塌。然而,我们怀揣梦想,团结一心,同悲同喜。社长常将军歌中那一句‘一根烟也要两人分着抽’挂在嘴边。大家意气相投,同分一杯羹。基督徒说,面包为基督之肉所化。同样,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东西本身,而是一种精神。”

冈川健一也说:“社长赋予了我人生的意义。”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说人生的意义怎么能来自于别人的给予。而毫无疑问伊藤和冈川的话却是二位《诗与真》(德国诗人歌德自传)的表述;仅凭与稻盛的一次会面便决定进入公司的新崎用“信仰”来形容“相识”的“真”,其意相通。



若有读者认为伊藤、冈川、新崎他们的言谈过于正经,那么,下面这种说法如何?本藏富贵子(进入公司一年半时采访)原本和双亲的意愿一致,希望找一份双休日、高工资的县内工作,于1977年高中毕业进入京瓷,被分配到国分工厂。他与来工厂视察的稻盛握手后一天都没有洗手,是个乐天开朗的人。

“我觉得他是一个花园的主人。花园里,玫瑰呀,百合呀,鲜花盛放,但他却连野草也不忘施肥……”

内容选自《创造京瓷的男人:稻盛和夫》



备忘截止到2015年11月份稻盛代表著作《活法》在中国已经突破200万册,足见这位创造京瓷的男人之伟大!

推荐阅读

书名:《创造京瓷的男人:稻盛和夫》

书号:978-7-5060-8485-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45.00


    关注 山大深圳校友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