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中专校区搬迁受到南通日报关注

 

南通日报:教育之乡大家谈·【实践篇】2016年7月上旬,海门中专全部迁入新校区,目前新校区二期工程进入扫尾阶...





南通日报:教育之乡大家谈·【实践篇】

2016年7月上旬,海门中专全部迁入新校区,目前新校区二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三期建设加速推进,一座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7个多亿的现代化校园正在江海之滨拔地而起。近日,记者就“搬好校区促发展”专访了海门中专党委书记、校长徐忠。搬好校区促发展

——专访海门中专校长 徐忠聊搬迁:

弃旧迎新、扬长避短,努力改变学校的发展质态

问:作为一所师生七八千的规模学校,整体搬迁工程浩大,方案的确定对整个工作的有序实施尤为重要,请问,您对校区搬迁寄以哪些厚望?

徐忠:新校区搬迁,给了我们好好总结走过的历程,好好谋求新的发展的难得机会,我们必须抓住宝贵契机,把原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将过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尽力办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积蓄更充足的动力。

搬迁校园,不仅仅是改变校容校貌,更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形成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风格。每位教职员工都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眼光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力争在改变职业教育的课堂生态上有更多作为、出更好成绩,学校今后的发展科学奠基、夯实基础,也为学校形成更好的发展质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谈教育:

牢记使命、担当责任,为回归职教本性扫清障碍

问:长期以来,您在办学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次校区搬迁后,您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新的理解?会将工作重心放在哪些方面?

徐忠:我于2006年7月走上海门中专校长岗位,10年来,我从改变学校校园环境、增加课堂教学设备、提高学生上课质量、改善教师工作状态等出发,带领教职工共同努力,创造了海门中专跨越发展、优质提升的工作局面。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提高不快、教学质量改进不佳等实际问题深感难以下手、十分不安。本次校区搬迁给了我更广的工作天地,也让我对职业学校回归职教本性的工作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职业学校的神圣使命在于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的存在价值源自于跟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我们要充分用好新校区实训装备大幅度添置的难得契机,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调整,有意识缩小单招规模、有计划扩大五年制高职份额,转型发展,主动作为,严格落实,促使学校发展更加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同时确保学校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政策调整中掌握主动、抢得先机。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去做,提不起充沛的精神去学,我们要千方百计打破陈旧思维,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手段等方面努力尝试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从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喜欢学的内容入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有效改变他们的课堂生态。说未来:

师生为本、服务至上,刷新思路再谱发展锦绣篇章

问:俗话说,新起点、新要求;新校区,新气象。请问海门中专将以怎样的发展思路与工作举措,回应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

徐忠:新的校园,新的梦想,新的奋斗,我们将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一如既往、敢想敢拼,奋勇争先,共同创造海门中专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美好图画。

一是建好人文生态新校园。抓住“十三五”起始之年、新校区全面建成的大好契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科学借鉴同行经验,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深刻继承传统文化,充分融合时代元素,努力打造人文特色丰富、现代气息浓郁的滨江新校园。同时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方面进行最周密的思考、最合理的安排、最全面的布局,建设绿意葱茏、美不胜收的活力校园。

二是建成现代化智慧校园。按照新校区建设规划,对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一次性设计、分阶段实施。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优化数字化资源结构,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专业实训,教师办公、后勤服务等信息化程度,确保学校信息化水平在全海门市保持领先地位,并积极争取在南通市教育系统拥有较好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

三是建设高水平职教强校。以新校区全面建成为契机,对学校各个专业的实训设施进行总体布置,确保实训室建设做到“全覆盖、保重点、凸亮点”,实现实训空间、设备利用效益最大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品牌和示范专业的持续培育和成功创建,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计划缩小对口单招规模,有步骤做大五年制高职,有重点做强职业中专,进一步突出职业学校应有的“职教”特色,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黄伟海)


    关注 海门中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