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瓒水墨山水画作品赏析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无锡(今属江苏)人。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又为他请了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家中有藏书楼“清泌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泌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认真地写生。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至正戊子(1348);那时倪瓒48岁,已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明初,朱元障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组年。

明洪武七年(1374),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疲,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死于契友名医夏颧府上,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英蓉山麓的祖坟。

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六君子图》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收藏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此图后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渔庄秋霁图》  纸本水墨 纵96厘米 横4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信奉道教(全真教), 崇尚佛学, 常与和尚和道士们为友, 也许因研习佛道之故, 养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 加之他爱洁成癖, 故世人称他为“倪迂”。倪瓒主张作品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 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 反对刻意求工、求似, 曾云:“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渔庄秋霁图》一画是倪瓒山水画典型风格的作品。近景是平坡, 上有杂树五六枝, 中景是一片空白, 实为浩森的湖水, 远景是低平的峦头,境界极为旷远。此画墨法浓润, 与他晚年一意平淡的风格稍有不同。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幽涧寒松图》 纸本墨笔 纵59.7厘米 横 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干笔皴擦, 以侧峰着纸, 稚嫩中见苍老, 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古木幽篁图》 纸本墨笔 纵88.6厘米 横3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平坡之上立一巨石,石边一寒树独立,树旁又有双竹挺立,并分向左右弯曲生长,其周围亦有细篁数丛。构景简洁是倪云林画的突出特色,此图亦通过一石、一树、数竹这极简之景构成一个荒寒萧疏的意境。画中笔法疏率,画树以鹿角法,画石以折带皴,二者皆用淡墨干笔,画竹叶亦以轻盈简率的介字点法。此图中上方有作者自题诗一道:“古木幽篁寂寞滨,斑斑鲜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皎溪古遗民。”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容膝斋图》  纸本水墨 纵74.4厘米 横35.5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少小聪明, 早年专意读书, 家中清秘阁藏书数千卷, 经史子集, 佛道经典, 他都专心阅读批校, 所藏法书名画, 亦悉心临学。其书法天然古淡, 有魏晋人风格。倪瓒隐居于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湖州、松江一带, 常领略这里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 他的画也多取材于此。此画分近、中、远三景, 近处作平坡, 上植数枝树木, 间或缀以茅舍亭阁; 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 不着一墨, 是为湖水。
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雨后空林图》 纵63.5 厘米 横3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倪瓒是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有林下风,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关注 水墨CHIN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