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13年,机床行业之改变进步

 

2003年,我大学毕业在某研究所车间工作。研究所刚刚引进了一批数控车床,工作的新奇,加上设备的自动...



2003年,我大学毕业在某研究所车间工作。研究所刚刚引进了一批数控车床,工作的新奇,加上设备的自动化动作,深深的吸引我进入了数控领域。就是简简单单的二轴联动,都让我痴迷。我师父是一位老技师,没有学历,他操作普通车床30多年,我照着英文版FANUC操作说明书,给他翻译,和他一起编写程序,从G01到G83,到宏程序车椭圆。

从2005年从事FANUC维修和改造,一步步见识了各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由此对这个行业深有体会。

进步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国产数控系统,如雨后春笋,北有KND,南有广数,他们的存在,大大的挤压了FANUC,三菱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降低了我们国产机床的价格,迫使国外系统厂家降价。

2 数控产业模块化,以前国内的机床厂家,都有自己的部门生产面板,电缆,钣金,联轴器,轴承座等。现在的厂家都是模块化采购。在国内能做立加的机床厂家,大大小小有几千家,工厂总人数不超过10人的公司有几百家,他们如何造机床?他们造一台机床所需要的供应商不超过10家(光机,系统,钣金,刀库,油冷机,配电服务(面板,手轮,三色灯,变压器,开关电源,空气开关等电器柜内配件)。

3 机床人才精英化,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大范围的给国内转移机械零配件加工,数控机床行业也是一个人工密集型行业,大量的80后,90后加入了这个行业。不论是机床自身的生产,还是使用机床零件加工的生产,都在不断的想办法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2003年到2016年,工资涨了5倍,但是一辆桑塔纳汽车的价格却为原来的一半。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技术的进步及劳动效率的提高。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 不谈性能的先进,就单单是可靠性,国内的系统都赶不上国外的系统。因为成本的因素,简简单单的一个连接器,广数和KND都选用的是价格2元不到的连接器,而FANUC和三菱都选用的是几十元的品牌连接器。本人从事FANUC改造10年时间,改造的系统有近50台,FANUC,三菱,西门子系统从来没有在一年内出现故障,而国内其它系统,很多在一年之内出现故障。

2 机床行业无硬性规范。我们有行业标准,但是规范不强硬,人人都可以生产机床,如同深圳赛格的山寨手机,几百个小机床厂检测没有激光干涉仪。机床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完整,一台国内的机床PLC图都不超过500行,而国外机床的PLC图,大多在1000行以上。这样组装出来的标准机床,有什么可靠性,稳定性而言?

3 利润率过低,系统是FANUC和三菱,丝杆导轨是上银和银泰,轴承是NSK,刀库是德大和圣杰,主轴是罗翌,四轴是潭兴和亘阳,这些标准器件厂家垄断了机床制造的大部分利润。因为我们大多数厂家只是简单的拼装机床,而没有进行二次提升,没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导致所有的组装机床都用加密定时面板,防止客户拖款欠款。一台20-30万的立加,行业利润不超过10%。

4 创新技术差,我们现在的创新,都是简单的创新,没有实质的创新,立加的结构,我从业13年来,几乎没有变过,所谓的创新,都是很多小聪明的创新,都是节约成本的创新,而牺牲了机床的固有质量。标准立加,车床,我们不需要创新,我们更需要机床的稳定性,特别是精度的稳定。机床的创新,是需要生产更多智能化,柔性化的复合机床和专用机床,但我们缺少技术创新的土壤,学校和国企申请虚拟专利的目的是国家拨钱,完成任务;小的私企多是抄袭,有点专利因为专利意识薄弱,也不会主动申请。

5 山寨机床横行,同质化严重,都是打台湾合资品牌,其实都是国内组装机,可能就是用台湾台正的光机,上银的丝杆,罗翌的主轴而已。这就迫切推动国内几大机床厂家,技术革新,推出优于山寨机的机床。

机床行业的出路:

1 生产专用机床,专用机床加工效率高,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 机床和机器人结合,用机器人上下料,检测,节省人工成本。

3 机床和先进检测仪器结合,如雷尼绍工件检测仪。

4 机床与智能监控结合,管理者可以数据分析停机率,工件数量,运行效率,机床利用率。

5 3D照相技术,3D打印技术。

更多FANUC技术资料,请关注"屹高FANUC"

方法一: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方法二:搜索公众平台---搜索“FANUC"--添加“屹高FANUC”。

方法三:长按下图3秒--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屹高FANU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