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是坏事

 

1、中学生的叛逆行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反抗期。第一个是在2-4岁,这个时期的...











1、中学生的叛逆行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反抗期。第一个是在2-4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表现得更突出,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导致,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

2、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三种类型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

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

阳奉阴违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3、逆反心理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希望了解自己,并且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这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4、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也是中学生叛逆的一方面原因

脑科学研究发现,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在整个青春期都发育趋缓;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

进入青春期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明显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他们对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5、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难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由于家长会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习惯性地控制孩子。

孩子处于儿童期时,父母的控制往往还有效,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往往适得其反。家长不但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背道而驰。

6、逆反心理具有消积和积极双重作用

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在于,使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加剧亲子矛盾、师生矛盾,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逃课等问题。此外,逆反心理会加剧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出现多疑、偏执、冷漠等不良情绪,导致意志衰退、生活萎靡等。

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现,逆反心理对青春期孩子也有积极影响。重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孩子通过独立思维和新的尝试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

养育策略

1、适度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家长不要过分焦虑

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过分出格(例如离家出走),家长就不要恐慌、不要过度焦虑。不要见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或者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担心孩子走上歧途。家长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也有叛逆的时候?对孩子的叛逆多一些包容和信心,允许他们去叛逆,相信孩子,他们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2、判断孩子叛逆类型,对症下药

对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当跟孩子观点不一致时,不要用强势的态度逼孩子低头,要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商量。

对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并引导孩子跟你沟通。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表情、肢体语言。了解孩子的心思。想办法让孩子说出自己遇到的事情、平常的一些生活感悟跟孩子分享,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

对阳奉阴违型叛逆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对于这种孩子,家长要让孩子理解“你不同意爸爸妈妈的观点也没关系,有自己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当你有自己的意见,直接提出来就好,我们一起商量”。

3、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交流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开始发展自我,寻求独立,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当青春期的孩子感到父母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时,他们情绪自主的需要得到满足,也就不会通过叛逆的方式来争取自主了。

尊重孩子们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孩子。在孩子遇到苦难、失败时,给他安慰与鼓励;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

4、变言传为身教,减少说教和唠叨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说教和唠叨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的说教和唠叨会使渴望得到独立的孩子感到特别反感,孩子要么直接反抗家长,要么表面上不说什么,心理根本不赞成家长的观点。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在意家长说的是什么,反而留心注意父母是怎么做的,家长如果当着孩子的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这往往会成为孩子以后反驳你的理由。发挥“身教”的作用,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心里感到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关注 涟源学海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