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子到竹艺品,一场抵达永恒的重生

 

只是曾经的你不懂它的美.........





成都最近下雨的节奏也是停不下来,

在阴雨绵绵中我忆起一位治水的能人,

不是李家父子,

而是眉山人苏东坡。

他在杭州当官时,

曾疏浚了西湖,

治理了泛滥的太湖,

杭州百姓抬了猪肉和酒来谢他,

美食家苏东坡也不矫情,

把猪肉切成方块,烧至红酥,分给大家吃,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了。



东坡先生真是个上得衙门、下得厨房、去得佛堂的奇男子~

除了肉嘎嘎,东坡先生还偏爱一样东西,

那就是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吃货苏东坡用这句话表达他对竹子爱的深沉,

为啥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



东坡先生解释道: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翻译过来就是,

与竹林比邻而居,他才觉得自己

是个纯粹的人,

是个高尚的人,

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竹子极被古人推崇,

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里。

除了文人们赞扬的品行高洁谦虚正直外,

主要的原因还是:

竹子全身上下都是宝啊!



首选,竹笋可以吃~



竹刀,可以轻松将鸡肉切开~



竹竿可以做竹筷等餐具,

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除了吃,

竹子还可以帮你跨越山涧河流;



▲可以穿的竹编蓑衣;

与你一路风雨兼程;



▲竹编收纳器具;

保管你各种各样的东西;



不仅如此,

还有家门口的篱笆;



挂在门口窗上的竹帘;



可以遮风避雨的竹瓦屋顶;



最爱的老成都竹椅~





除了简华朴实的家居用具,

竹子的浪漫和诗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和所有传统手工艺一样,

单纯的竹编手艺人越来越少,

但有一些匠人仍坚持着这门手艺。



匠人们的智慧代代相传,

繁复的技艺丝毫不输现代工业。

例如竹编: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又穿插各种技法,

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在台湾南投竹山,

70多岁的老师傅们的技艺得到了日本客户的青睐,

却无法传承下去。

究其原因:

传统技艺耗时耗力,

成本居高不下,

匠人收入得不到保障,

对年轻人吸引力不高;

再加上老师傅们往往埋头做活,

不懂商业运作,

传统手法在一定程度内拉开了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一位名叫骆毓芬的设计师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台湾特色竹制工艺,

她决定用自己的设计帮助美好的老手艺和当地产业相结合,

生产出更贴近现代人生活需求的产品。





能坚守这份工艺的人,

也必定是执着不让步的人,

要他们改变几十年的做法,也很艰难。

骆毓芬拿出和竹子一样的韧性,

追在匠人师傅身后死缠烂打,

终于让师傅们接受了她的想法,

做出了更独特的产品。



▲自然而温暖的手提竹灯



▲温润细腻的汝玉板凳

无印良品有一个项目叫Found MUJI,

在全世界寻找符合MUJI理念的产品,

并进行再制造。

下图即MUJI再生产的中国特色的竹制灯具。



一名居住在北京的美国小伙David,

发现北京小区里堆积如山的废弃自行车,

身为骑行爱好者,决定改造这些车子,

让它们重新回到道路上。

在挑选车架的替换材料时,

David很高兴地选择了环保而坚韧的竹子。

大卫摸索着改造自己的第一辆竹子自行车,

前往台湾,向高雄、南投等地的竹子手艺人取经,

学习如何将竹子弯曲、如何让竹子更坚韧、如何打理竹子等。

然后他和搭档合作创建了Bamboo Bicycles Beijing,

教感兴趣的人制造竹子自行车,

并把工作坊开到了日本、美国等地。



传统竹艺遇到设计师,还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





当历史的传承和创意的相聚,

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这股力量的作用将会无比强大




    关注 瑞事吉事香氛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