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场葬礼?

 

“死亡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归,即生命进程向起点的一种回归。这一过程亦是出发的过程,向着另一个世界出发。为此,丧葬礼仪中多有旨在发送、引领亡者离开此世前往他界的各种措施。”——万建中《中国历代葬礼》...



“死亡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归,即生命进程向起点的一种回归。这一过程亦是出发的过程,向着另一个世界出发。为此,丧葬礼仪中多有旨在发送、引领亡者离开此世前往他界的各种措施。”——万建中《中国历代葬礼》

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由于民族众多、地大物博,有着不胜枚举的民俗礼仪。这其中,最为重要、最为讲究、最为普遍的礼仪,莫过于“红白喜事”,而由于“死者为大”,当红白事相撞时,民间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红事让白事,可见白事在中国礼仪上的崇高地位。

“死人是家庭、家族乃至村落最大的事件之一;丧礼也是乡土社会中的大事,是民间各种仪式活动中最为隆重、也是最为铺排讲究的仪式。”

丧葬礼仪,是指安葬、哀悼往生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处理丧葬仪式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相较其他民俗仪式,丧葬的流程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较为相似。完整的丧葬流程一般包括初丧、治丧、出丧、墓葬及祭奠几个方面。

初丧主要是对尸体进行处理,如:沐浴更衣、饭含覆面,对亡灵进行安顿:如:招魂送魂,以及知会亲友,如:报丧。在初丧阶段,孝属心里万分悲痛的情绪尚未平复,对往生者的离去既不舍又无奈,寄托在往生者身上的感情融入到各种仪礼中,目的在于求得往生者干净、体面、安宁地启程。

治丧主要是对往生者进行哀悼,以及对亡灵进行超度。在这个阶段,人们各种仪礼都是为了尽力保持与往生者精神上的联系,表达对其的尊崇与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民族和地区会有一些充满喜庆色彩的仪礼,其目的在于祭奠往生者、答谢吊唁者并为孝属减轻悲痛。

出丧是送亡灵“上路”的仪式,让往生者走上新的生命路途。按照旧时的惯制,这一仪礼包括了择日、哭丧、启灵、引路、送行及路祭,其主旨在于竭尽全力让亡灵路途顺利、放心离去,也是生者对往生者尽的最后一份孝心。

墓葬是对遗体进行掩埋,以祈求往生者入土为安的过程,这其中,既有对鬼魂的畏惧心理,又有因畏惧而产生的取悦鬼魂的心理。各种入葬的仪式和形式都是为了让亡灵有一个好的去处,最终回归本源,这也体现了“死亡及回归”的死亡观。

祭奠将子孙、亲友对往生者的悼念常态化、固定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痛失亲人的悲伤会逐步平复,祭拜的目的从原先的沉痛悼念、祈望亡灵早登极乐,逐渐演变成祈祷往生者对后人进行福荫。往生者,不再是昔日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而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庄严和神圣的“祖先”。

人类最初的丧葬活动,是为了保护尸体,让往生者的灵魂有肉体可以依附,以实现“复活”的可能。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丧葬礼仪,至战国时期趋于完善。在之后的朝代中,随着宗教、儒家思想的影响,丧葬礼仪得到了传承、改良和发展,最终演变成当代的丧葬模式。

“在整个丧葬礼仪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其间的话语,凝含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之中,也表现在两者间的精神联系之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相反,灵魂不灭的宗教信仰意识在这里完全被这种中国式的伦理人情所裹挟,它时或被当作某一礼俗的注脚,时或又成为某一用具的底色,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和色彩。”

随着观念的转变,借助一场葬礼达到让往生者投胎转世、早入轮回的目的已经没有了现实的基础,既然葬礼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举办这项仪式?

首先,葬礼最基本的意义是为了表达痛失亲人的哀伤。“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在葬礼上,生者通过各种仪式来保持与往生者精神上的联系,歌颂往生者的德行与品性,缅怀往生者的谆谆教导,倾诉往日相处的温暖细节,以表达对往生者的沉痛悼念,以及对生离死别的不舍。

其次,葬礼给了生者弥补遗憾的最后机会。表面上,葬礼的过程是为往生者饯行、为灵魂超度,但实质也是活人寻求平素难以获取的精神安慰与寄托的过程,孝属和亲友庄重严谨地完成葬礼的每一个流程,严格恪守所有的礼节和戒律,通过各种兢兢业业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往日对往生者不能尽孝、有过过节或非礼行为的遗憾,以消除内心的不安,净化自己心灵。

再次,葬礼表达了生者对死亡的敬畏。一场葬礼里,既有悼念亡灵的仪式,又有切断亡灵与人世联系的仪式,这种对往生者既眷恋又恐惧的矛盾心理,正折射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当人亲眼见到眼前至亲的尸骨时,死亡的不可抗力变得真实而强大。因此,在丧葬仪式上,生者会安抚亡灵并祈求往生者庇佑,其本质也是源于对死亡的敬畏。

最后,葬礼给了孝属从悲痛中振作并投入日常生活的过渡期。葬礼把有血脉或姻亲关系的人连结在一起,齐心协力为往生者办成最后一件大事。在葬礼上,孝属得到了来自与自己感同身受的亲友的安慰,操办各种大小事宜,招待前来吊唁和帮忙的邻里乡亲,在辛苦忙碌和社会交际中暂时平复悲痛的心情,化悲伤为力量,振作自身以体面地、圆满地完成往生者在人世间最后一场仪式。

“人畏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无论是对往生者的悼念,还是对死亡本身的恐惧,没有什么能比一场葬礼更生动地让人明白死亡是什么。珍爱生命、向死而生,应该是一场葬礼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意义。


    关注 茉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