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实推进每月一事?

 

​每月一事的实质,是以12个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进行科学的编织,是对生活一串串足迹的综合梳理,对生命一段段旅程的整体观照,更是对人格的一次次用心建构,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一天天真诚践行。...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如何切实推进每月一事?
——新教育实验第16届年会报告(四)
朱永新


文章选自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习惯养成第二天性:新教育实验“推进每月一事”的理论与实践》。

        3,如何切实推进每月一事?

推进每月一事,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也是新教育实验关于习惯养成的独特创新。“每月一事”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习惯养成,但“每月一事”确实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缔造完美教室的重要路径。

“每月一事”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课程的项目,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小课程系统。它始终处于动态生成中,不断被执行与落实,也不断被创造、丰富和完善。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校生活的节律,梳理学校的各种仪式、庆典、主题班会等各种活动,融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多方相关资源,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明确有序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把教育生活变得完整而幸福入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促成人格建构,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我们做“每月一事”项目,不是需要实验师生为这一个项目单独造一条高速公路,而是首先要用“融合”的方式,如同前面所阐述的“融合整合原则”那样,让每月一事与其他九大行动产生深刻的联系,发挥融合的强大效应。甚至可以说,“每月一事”首先需要与新教育的各大行动之间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所做出来的才是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本身就是十大行动中的三个,而它们背后隐含的阅读、自省、沟通这三点,本身就是“每月一事”的三大主题,同时其它所有主题也需要通过阅读来认知,通过写作来省悟,这些只能在教育生活中彼此编织、有序融合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还比如,“每月一事”和“完美教室”,看起来是两件事,但事实上没有“每月一事”的习惯养成,就没有“完美教室”里的生命绽放。

当然,“每月一事”还必然和儿童生活相融合,和教育内容融合,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和核心素养要求融合。只有这样把教育视为整体,把“每月一事”视为切入的角度,以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意识去以整合课程来规划和落实,才能真正做好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1)每月一事的主要内涵

“每月一事”项目的设计,主要从根据习纲主题、目标指向、习目专题和每月事名四个部分展开。习纲主题,指希望养成的习惯;指向,指希望通过习惯养成而形成的品质;习目专题,指按照递进关系把每个习目细化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每月事名,指适合年龄阶段的一件小事为起点。就这样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出发,螺旋式上升,在生活中反复锤炼,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相应的品质。(如下表所示)。

每月一事12习纲36习目

每月一事12习纲36习目每月一事
习纲主题


目标指向
习目专题
事名举例
一月
节俭
讲俭省
节约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节制
1月,让我们在约定时间玩游戏
俭朴
1月,让我们学会爱惜旧物
二月
守规
重原则
守时
2月,让我们按时上学不迟到
守法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诚信
2月,让我们做错事情不说谎
三月
环保
护环境
卫生
3月,让我们做个干净的孩子
护绿
3月,让我们去种树
生态
3月,让我们学会垃圾分类
四月
公益
做好事
参与
4月,让我们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互助
4月,让我们做一件好事
志愿
4月,让我们做一回组织活动的志愿者
五月
勤劳
爱劳动
自理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
敬业
5月,让我们认真值日
创造
5月,让我们制作模型
六月
审美
懂艺术
感受
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
鉴赏
6月,让我们欣赏一幅画
表现
6月,让我们表演一个节目
七月
健身
惜生命
运动
7月,让我们玩球去
健康
7月,让我们按健康的作息生活
坚持
7月,让我们天天跑步
八月
友善
会交往
礼貌
8月,让我们懂得讲礼貌
合作
8 月,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博爱
8月,让我们走进一个民族(国家)
九月
好学
乐求知
阅读
9月,让我们快乐阅读
写作
9月,让我们专注思考
质疑
9月,让我们挑战大师
十月
感恩
有爱心
孝敬
10月,让我们给父母写家书
尊他
10月,让我们为师友做件事
爱国
10月,我爱祖国的十个理由
十一月
自信
我能行
乐观
11月,让我们受了委屈不生气
勇敢
11月,让我们登台演讲
担当
11月,让我们主动挑起一件重任
十二月
自省
善反思
计划
12月,让我们做好计划
自律
12 月,让我们记录生活
自强
12月,让我们挑战困难
     一月的习纲主题是节俭,它的目标指向是讲俭省,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节约、节制、俭朴。节俭是积累,让人生奠定着厚积薄发的基础,将世界变成了一座富矿。《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当节俭成为习惯,就从物质上创造出了聚宝盆。同时,人们都知道,知足常乐。索求无度,自然无法平静也无法幸福。节俭的人,自身付出的努力多,对外界要求却不高,特别容易知足,也就最能感受幸福。我们可以把“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1月,让我们在约定时间玩游戏”、“1月,让我们学会爱惜旧物”等作为这个月的事名。从吃饭时珍惜粮食着手,从爱惜身边的物品开始,在这个基础之上,养成有节制的生活习惯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二月的习纲主题是守规,它的目标指向是重原则,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守时、守法、诚信。我们生活在一个规则的世界,规则是这个世界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共同制定的契约。规则是权利、责任与义务的统一,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和谐的基本保障。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人可能会得到一些便宜,但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成为被规则抛弃、受规则惩罚的人。从开会约会的“守时”,到日常生活的“守法”,再到社会生活中的“诚信”,规则让我们成为有信用的人,文明的人。如果谁不能守时,就是在浪费相关的所有人的生命。如果谁不能守法,就会像断线的风筝,获得瞬间的疯狂,马上就会栽到地面上。如果谁不能守信,就会消耗自己的声誉,成为被人漠视的对象。所以,“守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遵守规则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即规则在自己的心中,有人监督的时候遵守,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如此。我们可以把“2月,让我们按时上学不迟到”、“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2月,让我们做错事情不说谎”等作为二月事名,从这些小事,培养出对规则的敬畏,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月的习纲主题是环保,它的目标指向是护环境,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卫生、绿色、生态。三月的许多节日都与环境保护相关。如3 月5 日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日,9 日的保护母亲河日,12 日的中国植树节,21 日的世界森林日,21 日的世界睡眠日,22 日的世界水日,23日的世界气象日,24 日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等。围绕三月的主题,我们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到保护大自然的习惯,再到珍惜人类的生态系统,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长、互相依赖的关系,有许多文章可做。讲卫生是爱护自己,自己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而这个世界不仅因为丰富多彩而美好,世界也因为丰富多彩才能运转,才能存在。爱护环境是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动物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身。当我们养成环保的习惯时,不仅会用更加平等的目光去看待万事万物,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拥有一种更加宁静平和的心境,享受这一切。我们可以把“3月,让我们做个干净的孩子”、“3月,让我们去种树”、“3月,让我们学会垃圾分类”等作为事名,循序渐进地形成环保的习惯。

  四月的习纲主题是公益,它的目标指向是做好事,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参与、互助、志愿。公益,简单地说,就是于公有益的事。从乐于参与,到互助合作,到志愿奉献,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动,就能够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就能够让更多人分享幸福——而幸福的神奇之处正在于,它会因为分享而增加。这个主题是在我们这次研制主报告时重新调整的。原来只是在三月的主题中含有“公益”的内容,在研制过程中,专家讨论认为志愿者精神与公益情怀应该单独作为一个重要主题,与环保主题并列。所以,我们把“在春天踏青,与大自然相拥”的主题改为做志愿者。4 月的节日也比较多,除了清明节之外,如4 月2 日的国际儿童图书日,4 月7 日的世界卫生日,4 月22 日的世界地球日,4 月23 日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阅读日),4 月25 日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 月30 日的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 月第四个星期日的世界儿童日等等。在这个月,可以合理利用和整合节日的教育资源,如通过公益主题的阅读,让教育更加有实际的效果。我们可以把“4月,让我们参加一次公益活动”、“4月,让我们做一件好事”、“4月,让我们做一回组织活动的志愿者”等等作为事名,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从此时此刻做起。

五月的习纲主题是勤劳,它的目标指向是爱劳动,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自理、敬业、创造。5 月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劳动节。我们认为,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和教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具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正如东汉名士陈蕃的那个经典故事一样:陈蕃少年时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脏乱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任何伟大的人都要从会扫地这样的小事做起。曾国藩曾经说,勤为万德之本,万艺之源,《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敬业、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劳动中学会工匠精神、敬业爱岗是自立的必然追求。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能够在劳动中感到至高的欢乐,能够从劳动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在劳动中学会主动创造、追求卓越。我们可以用“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5月,让我们认真值日”、“5月,让我们制作模型”等等作为五月的事名,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生命呈现出最大的价值。

六月的习纲主题是审美,它的目标指向是懂艺术,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感受、鉴赏、表现。6 月是属于儿童的,也是属于艺术的。6 月1 日就是国际儿童节和国际儿童电影节,6 月30 日是世界青年联欢节,我们选择6 月作为艺术主题,通过每年一个月的艺术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会一两样自己喜欢的乐器,会几首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歌曲,更重要的是拥有审美的能力与习惯。我们一直梦想着新教育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艺术、热爱艺术、尊重艺术的人。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艺术陪伴一生,他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学会审美,拥有审美的良好习惯,我们的生命就能够绽放出更多美好。一个人应该尝试亲近各种艺术种类,从中学习美,感受美。一颗麻木的心灵,对美会视而不见,这样的生命既失去了从世界上收获美的机会,也肯定不会创造出美。一颗敏锐的心灵,能够从生活中捕捉美,就为传播美打下了基础,也成为创造美的前提。我们可以用“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6月,让我们欣赏一幅画”、“6月,让我们表演一个节目”等作为事名,以美装饰我们的生活,以美濡染我们的灵魂,让美的外在与内在完美交融。

  七月的习纲主题是健身,它的目标指向是惜生命,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运动、健康、坚持。7月初开始是长长的暑假,如何有效科学地安排?我们建议,让学生每天有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运动兴趣与运动能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说:健康是1,其他是0。的确,没有了健康的1,后面的0都将成空。健身,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为经营美好人生奠基。不仅如此,大量的科学研究还证明,身和心密不可分。通过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强化意志。身体的健壮,更容易锻造精神的健全。运动不仅能让人的灵活性、耐久力、速度、毅力得到锻炼,变得更加勇敢、机智,还能够增强规则意识,集体运动更能同时培养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的品质。一个人如果终身保持运动的好习惯,对于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7月,让我们玩球去”、“7月,让我们按健康的作息生活”、“7月,让我们天天跑步”等作为事名,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健身项目,弘扬坚持不懈等体育精神。

 八月的习纲主题是友善,它的目标指向是会交往,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礼貌、合作、博爱。八月仍然是暑假时间,许多孩子暂时离开校园,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或者跟着父母去远行度假,或者到亲戚朋友家去小住,或者在社区参加各种活动,接触的人更多了。因此,学会交往的艺术,对于休息在家的学生们来说,是最好的机会。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友善,是一个人最美的名片,是一颗心最可亲的介绍信。友善也是一块最肥沃的土地,能够把希望之苗,孕育成参天大树。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心与心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友善就像胶水,将不同的种族、不同国家的人群凝聚起来,让世界变得温暖。所以,让学生学会微笑地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学会心理换位和沟通艺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习惯、思维、隐私,不要让对方难堪,学会与人合作,共同生活,是这个主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用“8月,让我们懂得讲礼貌”、“8 月,让我们成为好朋友”、“8月,让我们走进一个民族(国家)”等作为八月的事名,是因为社会交往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九月的习纲主题是好学,它的目标指向是乐求知,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阅读、写作、质疑。金色的9 月,是新学期伊始,这是莘莘学子播撒新的希望的季节,营造书香校园,本身也是新教育最重要的行动。9 月28 日,又是孔子的诞辰日,这个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伟大人物,他读书好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这个月中,新一轮的学习成为了新一次的播种和耕耘。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好学的源头,说明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本能。但是,无论从书本中还是从生活中学习的一切,只有经过潜心思考,乃至再三反思,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扎根,成为给人生源源不绝输送养分的智慧。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阅读是学习的最根本的路径。我们希望,书香浓浓的九月只是一个美丽的起点,接下去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都有儿童阶梯阅读,都有教师专业阅读,都有家庭亲子共读。我们可以把“9月,让我们快乐阅读”、“9月,让我们专注思考”、“9月,让我们挑战大师”等作为九月的事名。当学习成为终身的习惯,成为一个人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幸福就有了一生的保障。

十月的习纲主题是感恩,它的目标指向是有爱心,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孝敬、尊他、爱国。刚出生的婴儿毫无生存能力,所以每个人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遭到了世界、尤其是家人的友善对待,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父母、是祖父母、是家族、是这个民族的血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来源于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的工人、农民和许多其他的劳动者。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给我们蓝天白云,给我们河流海洋,给我们鲜花绿荫,让我们享受它的恩惠。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地方,无论是老师、同学、同事、领导、朋友,那么多温暖的手会紧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不再孤独。这一切,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10 月有许多节日与感恩有关:1 日的国庆节、4 日的世界动物日、6 日的国际老人节、13 日的国际教师节,特别是在阴历八月和九月之际、阳历十月的中秋节和重阳节。无论是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还是以敬老为主题的重阳节,都充满着浓浓的感情。因此和西方的感恩节在11 月不同,我们把感恩的主题放在10 月。学会以恰当的形式,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自然赐予之恩,感谢社会关爱之恩,感谢祖国培育之恩,我们可以用“10月,让我们给父母写家书”、“10月,让我们为师友做件事”、“10月,我爱祖国的十个理由”等作为十月的事名,对他人表达满心的感动,让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十一月的习纲主题是自信,它的目标指向是我能行,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乐观、勇敢、担当。自信是可以把渺小变成伟大的力量,是能够让普通的生命书写出传奇的魔笔。自信甚至是拯救人的一种力量,能够让人在逆境之下逆风飞扬。一个乐观的人,容易产生自信。一个勇敢的人,容易检验自信,一个有担当的人,容易体现自信。在这些行动中,我们特别推崇演讲。“培养卓越口才”本身就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我们对于演讲背后的自信,以及自信背后的倾听、乐观、勇敢、担当等品质有着特别的关注。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一生最需要的能力之一。有人说,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演讲的重要心理基础是自信、勇敢与担当。一个人的演讲能力,往往与他的自信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敢于大声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有比较强的自信心。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锻炼口才的过程,也是增强自信心的过程。我们可以用“11月,让我们受了委屈不生气”、“11月,让我们登台演讲”、“11月,让我们主动挑起一件重任”作为十一月的事名,学会让自信这轮心灵深处的小小太阳发光,养成自信的习惯,让自己的人生的路上,沿途都洒满阳光。

   十二月的习纲主题是自省,它的目标指向是善反思,习目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是计划、自律、自强。有人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有人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一过。无论如何,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自省应该成为一年结束的必修课。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积极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生活,那么就一定是个不甘沉沦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用心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能够用这些记录来盘点这一年的得失,就一定能够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学会自己与自己交流,会形成一个具有深度的内心世界。在古代,作为“备遗忘,录时事,志感想”的日记,就是盘点每一天最有效的形式。盘点本身不仅是记录,也是教育,是反思和自省。一个人如果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以写日记等方式记录,就能够养成有始有终、锲而不舍的习惯,就能够拥有很强的韧性与毅力。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不教之教”。一个人如果这样形成了工作的计划性以及反思、自律的好习惯,就可以挑战困难,笑对挫折,自立自强。我们可以用“12月,让我们做好计划”、“12 月,让我们记录生活”“12月,让我们挑战困难”作为十二月的事名,让师生学会自省,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从成功中总结反思经验,激发成长的不竭动力。

(2)每月一事的基本模式

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每月一事”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规范的基本路径,每个主题操作一般分为五步进行。

 一是主题开启,营造情境。主题开启,主要是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重要节日的庆典等,或者班级的晨会等,宣布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月正式开始,使活动本身具有神圣的仪式感。如海门市证大小学精心设计课程,在4月30日全体师生集中体育馆,隆重举行了“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启动仪式暨“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成立典礼,启动勤劳好习惯的“每月一事”。校长、副校长为“星光银行行长”、星光拍卖行的“拍卖师”、星光创业商店的营业员授牌,并详细讲解校园劳动项目及认领方式等。

 二是深度阅读,强化意义。通过深度的主题阅读,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主题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明了主题的价值意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在精神的引领下自觉地参与到“每月一事”中来。

这个环节之中,精心挑选阅读的内容,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宜的内容供所有师生选择阅读,是主题阅读的关键所在。根据活动的主题,推荐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内容。在形式上,幼儿到小学一二年级以童谣、儿歌、短篇故事为主;小学三四年级以诗歌、整本书为主;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以整本书、古文经典为主。

如新教育研究院主编的《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围绕着不同的主题选取了适合不同年龄的诗歌、经典篇章,适宜于选读,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等系列书目,则为每个年龄段的选书提供了参考。

同时,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还推出了“每月一事”电影课子项目,根据不同习纲和习目共推介了72部电影,并以《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结集出版。“每月一事”电影课利用电影的移情效果,结合电影、习目、观众这三方,进行分析和叩问,着力强化习惯的价值意义,为习惯的内化提供便捷有力的帮助。电影课项目组副组长、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王艳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曾于2014年举行《宝葫芦的秘密》亲子主题观影活动,全年级的孩子、父母共800多人齐聚学校报告厅观赏电影。观影过程中孩子们的激动在预料之中,父母们的反应却出人预料:这群成年人鸦雀无声,神情肃穆,若有所思。电影课结束后,父母们有的当面讨论、有的网络留言,反思自己每天唠叨说教的教育方式。

除了结合晨诵午读外,课内深度共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推进师生共读的实践与尝试。老师与孩子们共读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定时举行主题阅读成果分享会,让书中的精髓融化入孩子们的心灵。

在家庭中,亲子共读也可以围绕主题阅读展开。学校通过新父母学校、每周一信、教学开放等形式,向父母推荐相关书籍,建议父母安排时间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记录与交流自己的阅读。个人博客、班级博客、班刊、校刊、校报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心灵交流的最佳平台。

 三是实践体验,知行合一。“每月一事”离不开丰富的活动。但必须特别说明的是,所有的活动并非单一的、碎片化的,而是分别作为不同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整体课程的有序推进,这些活动既让课程变得鲜活,也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渐体悟和习得,促使习惯养成。因此开展“每月一事”过程中的实践活动环节,要特别注重和强调活动参与的全员性、适切性、反复性和实效性。不仅为学生的体验创设良好的氛围,而且让学生在多次的实践体验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知行合一的习惯,逐渐完成人格建构,实现生活的幸福完整。

以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感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该校针对孩子们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如向孩子们征集行动计划后,总结出每天“四个一”活动:要求孩子们早上离家时跟家人“说一声再见”;见面时“打一声招呼”或“给长辈一个拥抱”;上学放学时自己背书包;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每个班开展“算算亲情账”活动,孩子与父母共同回忆并计算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开支,计算父母养育自己付出的劳作,体会父母为之付出的心血。如“爱在人间”探访敬老院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演节目、送慰问品、给老人捶背交谈、打扫卫生,等等。

 四是充分展示,各显其能。主题展示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展示的组织形式上,以开放和民主为原则,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可以是班级展示、也可以是年级展示、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大型活动举行全校性的展示。这样通过群体的展示与分享,既可以巩固已形成的习惯,也可以给习惯尚未养成的孩子以强烈的濡染。如焦作市东环小学专门把展示环节设立为“每月一赛”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比赛的本质是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而不是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把所有的学校竞赛都结合“每月一事”的习纲进行,十二个月份,十二个不同主题的比赛,让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己最擅长的一面,选择属于自己的舞台,而且随着每一年的经验总结,具体的比赛形式和风格还在不断的变化。每一个孩子都在比赛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又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地挑战自我。

五是反思提升,评价多元。反思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评定,评价是一个人接受客观的评判。反思与评价,对于实现“践之以行”向“持之以恒”的转变,克服习惯养成的短期行为,重视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和持久性,把遵守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真正把好的习惯烙刻在心里,融入到“血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月的“每月一事”结束的时候,师生都要结合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互相之间也要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互评。许多学校按照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与父母共评的形式,采用“日日反思、周周评比、月月表彰”的方法,提高学生时时处处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石家庄桥西区采取学生自荐、班级推荐、学校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评选“每月一星”。在环保月中表现突出的孩子,有学校颁发“星光奖章”,其它各个月评选出来的“玫瑰使者”“社区志愿者”“种植小能手”等一个个故事人物,也都分别在学校“星亮谷”里进行月度展示。

(3)每月一事的操作要点

从已有的实施经验来看,要使“每月一事”项目卓有成效,除了在思想上对习惯养成高度重视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操作方法。

一是全员参与和系统设计。“每月一事”虽然是以教室为单元进行的,但如果没有学校的顶层设计与全员参与,很难取得好的成效。所以,建立校长总负责,德育处和班主任及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的一把手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习惯养成的第一推动力。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健全学校校长(副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父母)——学生的管理体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不留空白。学校层面应该做好全年的行动规划与工作方案,每月的月初(或者上月的月底)就把当月(下月)的主题活动方案下发至每个教师,供制定具体的班级活动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做参考。班主任老师或完美教室团队要围绕“每月一事”项目的主题,设计具体的操作流程与活动方案,科任老师把主题有机渗透到各学科,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数学课上的理性思维、音体美的熏陶感染,都是开展活动的有利途径。同时,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多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每月一事”格局。各个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经验表明,学校层面的引领比单个教室的行动更能够整合资源,形成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成长的效果。

 二是重点突破和螺旋上升。我们提出的“每月一事”,在科学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交往需求的基础上,没有沿用以往全面铺开、笼统着力的习惯养成模式,而是采取在幼儿园、小学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以及初高中年段审慎选择、分步实施、重点培养、螺旋上升的习惯养成教育模式。配合“每月一事”的主题教育活动,力争使12个习纲主题和36个习目专题都能养的住、养的顺、养的牢。

其划分逻辑是:3-6岁幼儿园阶段,主要以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同伴交往能力方面的习惯养成为主;6-12岁小学阶段,以初步的阅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提高能力方面的习惯养成为主;12-15岁初中阶段,以较高级的学习、全面的社会交往方面的习惯养成为主;15-18岁高中阶段,主要以研究性的学习、深度的社会交往和高雅的自我修炼方面的习惯养成为主。

以幼儿园阶段为例。有一个记者曾经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问他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在什么时候?他的回答是在幼儿园。他说,正是在幼儿园,让他学会了分享,学会了玩耍,学会了讲卫生,学会了友爱等等。当然,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的保持更是长久之功。哪怕在幼儿园里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也还需要在小学、中学阶段继续巩固。

三是明确要求和鼓励创新。“每月一事”的习纲主题、目标指向、习目专题是相对明晰的,在习目专题之下的行为习惯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所选择为出发点的当月之事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以一月为例,其习纲主题是“节俭”,目标指向是“讲俭省”,习目专题分别是节约、节制和俭朴。节约包括吃饭不多占、吃饭不滴漏、不随意倒饭、多余饭菜打包、适量点餐等;节制包括不暴饮暴食、在规定的时间看电视和上网、不贪玩、花钱有限度、喝酒能控制等;俭朴包括爱惜物品、不追求名牌、不高消费、不赶时髦等。这些具体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工作的侧重点,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统筹安排。

 如上所述,每月一事虽然有明确的主题与专题,但具体操作并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推进“每月一事”项目时,要在坚持新教育核心理念和卓越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12习纲主题36习目专题的习惯养成为目标,鼓励大胆创新,因校而异,因地而异,因月而异。如海门实验小学,就建构了“十个学会”技能课程,即学会整理房间、学会做五种菜、学会游泳、学会写一手好字、学会一项球类运动、学会一项艺术特长、学会办电子报、学会表演、学会主持、学会小发明。其中前六个是必修项目,后四个是选修项目,也可以用其他特色技能替代。2014年,该校又根据江苏省文明办的要求,启动了“八礼四仪”教育,即通过入学式、成长式、青春式、成人式的“四种仪式”,从仪表、仪式、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餐饮八个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八礼四仪”基本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易懂易学易做。

我们永远无法以文字完整再现生活,正如我们用了洋洋数万言,仍然无法尽显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10年来的探索。

每月一事,不是仅仅每月做一件事,而是一年12个月,每个月选择1个主题,彼此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符合儿童生命律动的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其实质,是以12个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在科学的编织中,让我们的教育因此幸福而完整。它是对生活一串串足迹的综合梳理,对生命一段段旅程的整体观照,更是对人格的一次次用心建构,对幸福完整生活的一天天真诚践行。

  我们曾经说过,新教育追求的彼岸,是这样一番景象:我们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的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一个孩子,只有以良好而全面的习惯,为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可能这样长大。        正是为了这美好一幕,为了这理想的彼岸,我们汇爱于心,倾力于行,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月一事做起。朝向彼岸,我们就从此刻启航!

结语:诸城宣言

    2016年7月,新教育人聚集山东诸城,探讨习惯养成的价值,交流“每月一事”的经验,我们形成了如下共识:        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习惯,就像人类心灵深处的发动机,一旦开始运转,就会悄悄操控着人生。习惯是后天形成,却又集中而准确地体现着人的天性,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的个性,所以我们说“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我们用“习惯”一词,希望强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希望以习惯倒逼素养的落实,以外在结果倒推内涵培育。我们希望把内在的难以触摸的“素养”,变成能够外显、可以培养的“习惯”,变成具体的“每月一事”项目,通过一个个可操作实施的课程,养成人的第二天性,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从教育历史看,注重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从世界趋势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从社会环境看,良好习惯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从文明进程看,良好的习惯渐变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        每月一事,不是仅仅每月做一件事,而是每个月选择一个主题,以节俭、守规、环保、公益、勤劳、审美、健身、友善、好学、感恩、自信、自省的12大习惯纲目、36个专题习目彼此关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动体系,成为符合儿童生命律动的一个教育生态系统。          每月一事,把习惯养成细化到从具体小事入手,根据价值澄清、目标明晰、家校共育、反思反馈、融合整合、持续有恒六大原则,遵循全员参与和系统设计、重点突破和螺旋上升、明确要求和鼓励创新的操作要点,以主题开启、营造情境,深度阅读、强化意义,实践体验、知行合一,充分展示、各显其能,反思提升、评价多元的五个步骤有序开展。        每月一事的实质,是以12个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进行科学的编织,是对生活一串串足迹的综合梳理,对生命一段段旅程的整体观照,更是对人格的一次次用心建构,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一天天真诚践行。        新教育追寻的彼岸,是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的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一个孩子,只有以良好而全面的习惯,为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可能这样长大。        为了这理想彼岸,我们汇爱于心,倾力于行。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月一事做起,朝向彼岸,我们就从此刻启航!

 

参考文献:(略)

致谢

本文的写作是新教育团队协同攻关的成果。

本文由我拟定基本思路、框架,并与赵振杰博士、余庆博士、童喜喜女士、余国志博士、诸葛智老师等组成写作小组,在研读文献、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各自分别拿出初稿,互相对各种初稿提出评论与建议,经过前后共计十余次修改,由我执笔写出底稿,最后由我合成定稿。

期间,我们多次请教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孙云晓院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新教育研究中心严文蕃主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许庆豫院长、美国迈阿密大学黄全愈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张荣伟教授、美国休斯顿教育局叶仁敏博士,以及新教育研究院的许新海博士、陈东强副院长、李镇西博士、李西西先生、冯卫东先生、袁卫星先生、吴勇先生、许卫国先生、祝禧校长、卢锋博士等,同时在苏州新教育研究院和海门新教育实验区多次召开了每月一事与习惯养成专题研讨会与开放周,在海门和北京两次召开了每月一事的叙事研讨会,承蒙蓝玫、张硕果、郭明晓等20余位参与者贡献了一线大量案例与精彩点评,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与宝贵的建议。

特此说明并感谢所有为本文做出贡献的专家朋友和新教育同仁。

(文章转自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读写生活》杂志第7、8期合刊。)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习惯养成的价值与意义    什么是习惯?什么是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的习惯?


    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习惯是什么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个好习惯

    美国孩子的7棵习惯树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征


    关于家庭教育的5个忠告

    教育始于家庭

    发现你的小孩

    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整个世界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与美好相约同行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关注 守望新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