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深情的美丽画卷:元稹《离思五首》品读

 

这五首诗主题相同,表现手法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都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不管用华丽的辞藻,还是朴实的词语,这五首诗都给人一种恬静自然、真挚走心的感觉,这和作者当时的感情状态是分不开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出身名门贵族的韦丛下嫁给元稹,婚后虽生活贫困,但夫妻恩爱。曾经锦衣玉食的韦丛面对粗茶淡饭的生活,毫无怨言,夫妻二人两情相笃,相濡以沫。七年后,韦丛因病去世。为悼念亡妻,元稹写下了这组《离思五首》。这组诗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夫妻恩爱的美丽画卷,还留下了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一首如下: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自爱残妆晓镜中”里的“自爱”就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残妆”就是经过一夜恩爱睡眠之后的妆颜。残妆当然不如正妆美,连残妆都爱,就表明是发自心底爱这个人。爱一个人的真正体现是爱最不好状态下的他(她),最好状态下的人儿谁都喜欢,只有真正的爱人才会喜爱任何状态下的对方。为什么喜欢镜子里的伊人呢?当然是因为就是喜欢这个人,不管是她本人还是镜子中的影子,丈夫都喜欢。这是一种间接写法,也是一种修饰手法,给人一种艺术美。

“环钗漫篸绿丝丛”中的“篸”同“簪”,就是簪子。“环钗”就是一种环状的头钗。“漫”在这里是长的意思。“绿丝丛”是指妻子油黑发亮的头发就像茂盛的草丛一般美丽。这句诗具体描绘在镜子中看到的妻子漂亮的头饰。

前一联诗的意思是,发自心底地喜欢早晨在化妆镜里欣赏你的残妆,环状的头钗和长簪子插在你如同茂盛草丛的头发里。

“须臾日射胭脂颊”中的“须臾”是指片刻,很短的时间。“日射”是指朝阳的光芒透过窗户直照进来。“胭脂颊”指如同胭脂一般红润的脸颊。这句诗包含了时间的推移。作者正在欣赏美丽的妻子,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快日光就照进屋里来,照到你那胭脂一般的脸颊上了。清晨的阳光强烈但不刺眼,温暖的阳光照在美丽的妻子身上,好一幅温馨动人的生活画面。“颊”指脸的两侧,也就是侧脸。这个字用得很妙,作者描绘的不少一幅正面妻子相,而是一幅侧面照片。侧看美人,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意境悠远的美感。

“一朵红苏旋欲融”中的“苏”是一种植物,茎叶呈紫色,夏天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这里的“红苏”就是指红色的苏花。“旋”在这里是不久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旋欲融”就是很快就要融化了。这句诗把妻子比作一朵红苏,道明了妻子美艳、娇娇欲滴的样子,“旋欲融”中饱含了爱恋、疼惜之情。俗话里的“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中怕化了”,表示对一个人或一种事物的疼爱之情,这种感情在这句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一联诗的意思是,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就透过窗户照在你胭脂一般的脸颊上,仿佛一朵刚刚盛开的红苏花很快就要融化一般。

这首诗通过回忆妻子生前晨起是明快动人的风姿,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直接写思念之情,而是通过精笔刻画妻子的美貌容颜,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首如下: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山泉散漫绕街流”从流经住所的山泉写起,这是远景。“散漫”一词不仅把山泉拟人化了,而且营造了一种放松安和的气氛。“绕”字表明山泉不是平铺直流的,而是迂回流淌的,给人一种美感。古今中外风景画中的水流大都是弯曲的,也是为了给人一种美感。文字与画作都可以给人传递美感,美感的规则具有想通之处。“流”字表明这里的水是活水,是清水,给人一种动态之美。朱熹曾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有水流,就会有潺潺的流水声,这个“流”字同时带给人一种悦耳的水流声。

“万树桃花映小楼”由无生命的泉流和街道写到具有生命的万树桃花。这里的桃花不是一朵两朵,也不是一树两树,而是长千上万的树都开着桃花,给人一种波澜壮阔之感。我曾经于春季桃花盛开之时置身万亩桃林,站在高处,远望去,俨然一片粉红色的海洋呈现眼前,不仅波澜壮阔,而且一阵春风吹来,树枝摇动,仿佛波浪滚滚。“万树桃花”就是要给人一种这样的美感。“映小楼”中的“映”字是掩映之意,把小楼与“万树桃花”的关系描绘出来。在形象上,“万树桃花”之盛大与“小楼”之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关系上,万树桃花遮掩了小楼,小楼衬托了万树桃花。万树桃花固然壮观,但没有人的气息,小楼虽小,却是人类活动的印记。在万亩桃园当中,搭起的帐篷格外显眼,何况小楼呢?在万树桃花中的小楼格外显眼。这句诗给世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观又富有人文气息的风景画。

前一联诗的意思是,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淌,万树桃花红艳壮观,掩映之下的小楼格外明显。

“闲读道书慵未起”承接上一句诗,写到了小楼中的人。“闲读”既与上文的“散漫”相呼应,又与下面的“慵”字相承接,描绘了一种平和无忧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贫苦,但作者及妻子并不为此担忧,他们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现代人匆匆忙忙,焦虑不安,即使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再多,也不过是数字的位数多了而已,享受不到那份发自内心的闲情雅致带来的快乐。“道书”有多种理解,有人认为是指道家书籍,有人认为是指儒家书籍,也有人认为是阐明人间道理的书籍。我认为,不管如何理解“道书”,都不影响本诗的主旨,我倾向于第三种理解。“慵”与“闲读”相呼应,慵懒之意,再次表达这种平和的生活状态。“未起”就是还没起床,可见作者是在躺在床上看书,也可见作者的妻子比较勤快,已经起来梳头了。

“水晶帘下看梳头”才点明这首诗的主题所在。“水晶帘”就是用水晶做的帘子。当时,元稹穷困,应该买不起这种帘子,估计是韦丛的嫁妆之一。“看梳头”是指看妻子韦丛梳头。为什么“看梳头”?一是自己的妻子很美,就连梳头时的背影都很美,自己忍不住看;二是很喜欢自己的妻子,道书与妻子相比,妻子更有吸引力,手捧道书看妻子梳头的情景跃然纸上。“看梳头”这么一个极为简单平常的生活细节,表达出了作者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后一联诗的意思是,小楼之上,我悠闲地翻看着道书,慵懒地尚未起床,透过水晶帘欣赏你梳头时的倩影。

这首诗从山泉写起,写到万树桃花,写到小楼,写到楼上的自己,最后才写到亡妻。由远及近,层层深入,给人展示了一幅设计精美的风景画,画中的人是那么美丽,那么平和温馨。可是,这一切都成了过去,不可再现。山泉已在,桃花依旧,小楼已在,道书依旧,可伊人已逝,不可再见。思念悲苦之情喷涌而出。

第三首如下: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红罗著压逐时新”中的“红罗”是指红色的轻软丝织品。“著”同“贮”,是居积之意。“压”是积压、搁置的意思。“逐时新”是指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红罗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衣物材料,为什么还会被居积搁置起来呢?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这句诗表面上是写人们追逐红罗的新花样导致红罗积存,实际上表达人们喜新厌旧的心态,男人对于女人也有这种喜新厌旧的心态。

“吉了花纱嫩麴尘”中的“吉了”就是秦吉了,是一种鸟,与鹦鹉类似,嘴脚都是红色的,头后有肉冠,善于模仿人说话。 白居易的《双鹦鹉》中有言:“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麴”同“曲”,在这里是酒曲的意思。“麴尘”是指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故称“麴尘”,也用以指淡黄色。“吉了花纱”是指绣了秦吉了的花纱。“嫩麴尘”是指轻微的淡黄色。作者用“嫩麴尘”这种颜色来代指典雅端庄、淡泊贤惠的品格。

前一联诗的意思是,珍贵的红罗之所以被积存搁置,是因为人们追求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的花纱呈现出轻微的淡黄色,正宜人。

“第一莫嫌材地弱”中的“第一”是指首要的、最重要的。“材地”是质地的意思。“弱”与“强”相对,在这里是薄弱之意。这句诗表面上是说,对于布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要嫌弃质地薄弱,那些看上去质地厚实的料子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借布料喻人,夫妻双方之间,合适也是最重要的。

“些些纰缦最宜人”中的“些些”是少许、几分的意思。“纰缦”指经纬稀疏的帛。“宜人”是合人心意的意思。这句诗表面上是说,少许经纬稀疏的帛最合人心意了,实际上用“些些纰缦”代指亡妻,强调亡妻生前是最合自己心意的人了。“些些纰缦”既是亡妻生前贫困生活的写照,由于生活窘迫,只能使用这样衣料,又是亡妻淡雅淑贤品德的象征。

后一联诗的意思是,在选择衣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嫌弃质地薄弱的衣料,那些经纬稀疏的帛料才是最合人心意的了。

这首诗借物喻人,婉转难解。首句借红罗积压之事暗示人们喜新厌旧之心,借此表达自己对亡妻一以贯之的坚贞感情;第二句借用绣着秦吉了的花纱之颜色来赞扬亡妻典雅端庄、淡泊贤惠之品德;第三句借挑选衣料之事阐述合适为上之道理,尾句用些些纰缦代指亡妻,点明亡妻才是最合自己心仪的佳人。整首诗借物寄情,丝丝相扣,鞭辟入里,高潮处即是结尾,给人一种余犹未尽之感,令人忍不住回看全诗。



第四首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由《孟子·尽心上》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变换而来。“曾经”是曾经经过的意思。“沧海”就是指大海,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边。“难为水”是指很难为别处的水而感叹了。经过浩瀚无际的大海之后,见识了海水的波澜壮阔与波涛汹涌,就很难因为见到别处的水而兴奋感叹了,这是对比的结果。我出生在华北平原,读大学之前,没见过高山,也没见过大海,当我到东北大学读书时,见到学校南畔水波淼淼的浑河时,兴奋不已,沉醉于水面的开阔与水势的壮观,时常在浑河岸边流连忘返。当我2003年在兴城第一次见到大海时,才领略到了大海的波澜无边,再见到浑河时,就没有那么兴奋了,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啊!作者用这句诗强调自己的亡妻盖世无双,在经过了婚后七年生活之后,其他女子都索然无味,不可与亡妻相提并论。

“除却巫山不是云”引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的一个典故。宋玉在《高唐赋》中写到:昔日先王曾游历高唐,因为倦怠,睡了一会,梦到一女子说自己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愿意侍寝,先王临幸了她,告辞时,这女子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除却”是除去、除掉之意。“不是云”是指都称不上云彩。为什么除去巫山的云彩后其他的云彩都称不上云彩了呢?一是因为巫山的云彩太美丽了,其他云彩无可比拟,若以巫山之云作为标准,其他的云彩果然称不上云彩;二是巫山之云被《高唐赋》赋予了美丽女性的色彩,作者把亡妻比作巫山之云,亡妻在作者心目中独一无二,其他的云彩当然无法比拟了。

前一联诗的意思是,曾经看到过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别处的水就相形见绌了;曾经领略过巫山云彩之美,别处的云彩也就黯然失色了。这两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道出了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的共性特征。

“取次花丛懒回顾”中的“取次”是随便、草率的意思。“回顾”就是回头观看之意。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花丛总是惹人留恋的,为什么作者懒得回头观看呢?这是因为作者见到过更红更艳的花朵,这些花朵在作者曾经见过的花朵面前相形见绌。这句诗借用花朵来比喻年轻貌美的佳人,正是因为作者曾经拥有那样一位淑德贤惠、端庄美貌的妻子,这些佳人根本引不起作者的兴趣。这句诗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一往情深。

“半缘修道半缘君”是作者本人对上一句的解释。“缘”是因为之意。“修道”是指修身养性,学习领会世间的道理。“修道”与第二首中的“道书”相呼应。当妻子生前,作者一边拿着道书一边欣赏妻子梳头的倩影。当妻子死后,作者为派遣寂寞,就把心思放在了修道上。这样看来,修道也是因为思念。“君”就是指亡妻。

后一联诗的意思是,即使信步在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看一眼,这一半是因为修道的缘故,一半是因为你的缘故。

这首诗使用对比的手法,衬托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强调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女子无法相提并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对亡妻的思念。



第五首如下: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寻常百种花齐发”又展开了对往昔的回忆。“寻常”就是平常、经常之意。“发”是盛开之意。春天是百花盛开的日子,也是人们情谊浓浓的日子,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也不例外。在婚后的春日,常与贤妻一同春游,这样的情景在作者脑海中浮现出来。

“偏摘梨花与白人”中的“白人”是指皮肤白皙的人,也就是亡妻。梨花是白色的,纯白无暇的。梨花也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梨花一枝春带雨”。“偏”字用得很妙,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什么偏要摘下梨花送与妻子呢?因为在作者看来,洁白无瑕的梨花与皮肤白皙的妻子很匹配,白皙的妻子手捧洁白的梨花,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通过“梨花”与“白人”这两笔简单的素描,亡妻往日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前一联诗的意思是,在百花齐放的春日,一同游春之时,我偏偏喜欢摘下雪白的梨花送与白皙的你。

“今日江头两三树”从对往昔欢乐日子的回忆转到了凄凉的现实。“两三树”与第二首中的“万树桃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往昔幸福饱满的生活与如今凄凉寂苦的生活所形成的对比。在凄冷的江头,稀稀拉拉地耸立着两三棵枯树,自己站在江头,一幅多么凄凉的图景啊。

“可怜和叶度残春”道尽了凄苦之景。红花已逝,鲜花不再,春已将终,春兴不再。作者当时只有32岁,妻子已经仙逝,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度过剩下的青春岁月。虽然红花还须绿叶扶,但红花不在,绿叶又陪衬谁呢?“可怜”和“残春”道尽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同时,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若不是妻子去世,哪需忍受这份孤寂之情?眼前的情景也不会这样凄苦。景由心生,心情变了,景色就会随之改变。

后一联诗的意思是,如今我就想那三两棵枯树一般,寂寞地矗立在江头,红花不在,佳人已逝,只能和树上绿叶度过剩下的春日。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同是春日,时过境迁,佳人不再,往日的幸福不在,只能和树上的绿叶同度残春。本诗没有直接表达思念之情,通过勾勒两幅截然不同的春日画面,思念之情豁然涌出。

从手法上看,这五首诗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手法不同。前两首通过回忆往昔生活中的平常之事,勾勒了亡妻的美好形象,勾勒了令人向往的夫妻生活之情景,思念之情自然涌现。第三首使用比喻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对亡妻的思念。第四首和第五首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思念之情,但同是对比又有不同。第四首通过横向对比,强调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第五首通过纵向对比,凸显了对亡妻的思念。

从安排上看,这五首诗依次展开,层层递进。头两首回忆了往昔生活之情景,这是思念的常态,思念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回忆。第三首递进一步,通过比喻,从整体上赞美了妻子的美德,思念之情随之更进一步。第四首通过横向对比,确立了妻子独一无二的地位,思念之情也达到了极点。第五首通过纵向对比,凸显了今昔之不同,落脚于因思念而产生的悲哀上。

从艺术表现上看,第一首为读者勾勒一幅晨起佳人图,第二首和第五首都为读者勾勒带有人文气息的自然风景画,第三首通过比喻阐明了人间的一个道理:符合自己心意的才是最好的。第四首则因阐明了人们心目中的共性特征而成为千古名篇。

总之,这五首诗主题相同,表现手法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都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不管用华丽的辞藻,还是朴实的词语,这五首诗都给人一种恬静自然、真挚走心的感觉,这和作者当时的感情状态是分不开的。


    关注 文光荐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