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论坛】治理“吃空饷”应当机立断

 

5日,湖南岳阳湘阴县”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湖南当地媒体登报,要求该县110名在编不在岗的公...



5日,湖南岳阳湘阴县”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湖南当地媒体登报,要求该县110名在编不在岗的公职人员返岗,此事引发关注。记者从湘阴县获悉,这些涉嫌“吃空饷”的公职人员长期联系不上,“登报寻人”是当地依法依规处理涉嫌”吃空饷”公职人员的无奈之举。 7月5日,湘阴县”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媒体上公布了110名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名单,并要求这些公职人员自登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返回本单位上班,逾期将按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新华网7月5日)

“吃空饷”现象几年前国家就在治理,为何湖南岳阳湘阴县迟迟不见行动,而且地方政府无奈登报寻人,“吃空饷”就成了慵懒散浮拖中特别突出的一项,导致“吃空饷”愈演愈烈,老百姓怨声载道,拿着纳锐人的钱不干事,简直就是社会的蛀虫。不难看出,这跟当地有关领导的装聋卖哑不无关系。一个大活人,几年、十几年都没来单位报到,无论负责同志、还是同事下属,以及监督检查的部门与人员,竟会视而不见、甚至“习以为常”,映射出基层的治吏无力。这在作风建设不断向下、向基层延伸的当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评价也只算是意犹未尽,“玩忽职守、尸位素餐”恐怕才是较为贴切合适的形容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一些基层地方的“退二线”、不合规的“留薪留职”,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原因,需要逐步稳妥解决。像湘阴全县110名在编不在岗的公职人员 “吃空饷”的管理混乱,却深刻暴露出制度的缺漏与执行的松懈。“吃空饷”人员较多,在职人员存在不满情绪,工作量大,工作氛围也不好,直接影响单位办事效率,甚至部分单位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单位对这种现象虽无奈却又无能为力。凡此种种,是一些领导胆大妄为,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谋求私利和他人利益所致。领导允许或默许单位或个人的“吃空饷”,是一种“软腐败”。只有让公职人员工资薪金的监管与日常的考勤严肃起来,让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与责任的追究渠道疏浚开来,公共财政的宝贵资金才会真正为公、为民所用。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真正改变,除了在日常考勤、管理上严格管理以外,还应加大惩罚力度,各地政府应主动作为,建立相关管理及惩罚力度,安排人员定期清理各单位中吃空饷人员人数,限期回来上班,逾期不回的应该给予纪律处分,屡教不改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开除处分。“吃空饷”事件的主角,都是已经在社会竞争中占得优势位置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利益。他们似乎已不满足于自己稳做“人上人”,而且要利用手中的资源构筑利益共同体泽被他人,“财源广进”,构筑自己的财富帝国。然而,官员对“吃空饷”人员的过分关爱与照顾,必然导致公平正义的失衡,阶层流动的停滞,财富和地位上的悬殊加大,这不仅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是于社会和谐十分有害的现象。

伴随着财政公共性、公开性、透明性和法治春天的到来,彻底遏制“吃空饷”现象并不复杂。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无机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同时,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治理干部“吃空饷”势在必行,必须要对“吃空饷”的干部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真正给他们“治治病”。但更重要的是,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也就是说不能“就病吃药”,而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一方面,要严守干部管理关。对于财政供养人员,各地相关部门要心中有数,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要联合起来,坚决把好干部的进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吃空饷”的重要性,对本单位的“吃空饷”人员进行坚决清理。另一方面,要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对于“吃空饷”人员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对于这类人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能仅停留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更不能停留在说过就算、算了就忘、忘了又犯的表面惩罚,而是要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绝不手软,当机立断,让他们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更要以法律的严肃性来警示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让干部不敢吃空饷、不愿吃空饷。


    关注 法治黔西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