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褚时健和季克良的伟大相见!

 

这一天或许我们等待得太久,也或许,就从来没有奢望发生过;他们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曾经曾经的曾经...





这一天或许我们等待得太久,也或许,就从来没有奢望发生过;他们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曾经曾经的曾经,今天今天以前的以前,他们一股脑儿地投身和沉浸于各自所热爱的领域,就像启明和长庚两颗从来都不会相交的“双子星”。可当有一天,一个名叫“李克”的“法师”让时空瞬间发生神奇地逆转,于是,他们从各自的轨道里欢喜地走出来,两双刻满岁月但依然充满力量的大手欣喜地紧握:那一刻,两颗璀璨的星星,那道交汇时发出的烛照的光辉,便成为了永恒和定格。

之一


2016年的7月16日绝对是中国烟酒界一个应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在著名咨询人李克的创意组织下、在知名酒业媒体人王安石的有效协助下,中国“烟王”褚时健和中国“酒王”季克良在云南玉溪大营街褚时健的家中历史性地会面了。

褚时健和季克良的相见,既是两个古稀和耄耋老人行进到生命更远处极其不易的一次相见,又是烟酒两个顶级企业红塔山和茅台“教父”、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烟王”和“酒王”的伟大相见。烟王和酒王历史性地相见,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嗜好品烟草和白酒业的血脉和情缘。
之二


将时间往前回溯,早在2005年,我和阿丙作为《糖烟酒周刊》烟草的主要负责人,到云南红塔集团探访、参观时,看着不远处矗立的“红塔山”,我们满脑子想的就是“褚时健、大营街、哀牢山”。那年的褚时健已经摆脱囹圄、“扎”进哀牢山的柑橘园了,种植的冰糖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那时的“褚橙”还不叫“褚橙”。

2009年,我陪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老爷子应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和其顾问、也是我的好大哥李克之邀参加“红塔山”创牌50周年庆典活动,庆典结束,柳董事长曾问询过季总,要不要去看褚老。但那一次的行程和机缘,使得两位“大王”错失了见面机会。这一错就是七年。

今年5月的某一天,李克给我打电话,说褚时健褚老想见季总季老,让我帮忙衔接并确定季老的时间。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次与季总通电话,并与李克协商确认,最终将两位老人见面的时间定在了7月16日。考虑到褚时健褚老已近90岁的高龄和身体原因,我们商定见面的地点就在云南褚老的家里。季总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7月15日,我刚刚从兰州结束“2016年黔酒中国行”的首场活动,再专门飞到贵阳,陪着季总及他的好朋友贵州董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贵州迎宾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明锋一行四人赶赴昆明。在李克和褚时健的公子褚一斌以及佰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昆明短暂停留一夜后,于7月16日一早八点钟,驱车100多公里,到达位于玉溪市大营街褚老的家里。

在见面的前一夜,想到神交已久的两个传奇老爷子的即将见面,我们都禁不住地兴奋和激动。李克说,山高人为峰,富有传奇色彩的褚时健褚老是一座高峰,为茅台甚至是整个中国白酒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季克良季老爷子也是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峰,今天褚老和季老爷子的见面就是“两座高峰的相会”。

说来也巧,一是生于1927年的褚时健与生于1939年的季克良都属兔儿,两人年龄刚好相差一轮儿,二是今年5月初,我在北京与知名职业经理人、故友路通见面,他赠送给我其夫人著名财经传记作家周桦耗时一年多精心完成的的新著,恰好就是《褚时健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认真地读完《褚时健传》,对褚时健的人生脉络和其至今仍然作为极富意义和象征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深入的认知。再加上此前原本对季克良季老的熟悉,他们俩的正式见面,仿佛就是冥冥中的安排。

在去往褚老家中的路上,我掩饰不住喜悦心情,也出于职业的习惯和对两位老人相见的重大意义的考量,不断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着类似于“直播”的信息,也不断有大量的朋友在朋友圈各种留言,极其关注和各种嘱托。那时我和李克都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仅是褚、季两座高峰相会的策划和实施者,也将真正见证“烟王”和“酒王”的伟大相见。
之三


陪伴着季总,从昆明到玉溪100多公里的路途好像一下子缩短了。

路途中,季总给我们讲述了他作为茅台酒厂厂长和茅台集团董事长时曾经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谈到了关键的茅台酒的质量、茅台酒价格的演变和博弈、独特的茅台酒厂的“质量效益观”。他把“质量”上升到企业领导人政治生命的高度,指出“质量不仅是品牌和企业的生命,也是领导人的政治生命”。他强调,“在烟酒这样传统而特殊行业里的制造企业,质量就是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质量就是市场占有,茅台这么多年来奉行的就是通过质量取得效益”。他也分析,“如果以‘效益’为中心,很可能就会出现以次充好”;他坚持“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懂业务”的治企理念。

谈到价格,他也告诉我们,曾经有过到百货公司蹲点两个多小时进行市场调研的经历,专门看女同志买衣服。他发现,女同志在选购衣服的时候会很仔细地看,一个一个针眼地看,一颗一颗纽子(纽扣)地看,正反面地看。他说,我们卖酒,不能光考虑自己,更要考虑消费者。“我们虽然是生产者,但也是消费者”。他高度赞扬了这段时间以来李保芳书记对茅台市场尤其是茅台酒价格的管控和治理的行为。他也简要向我们回顾了茅台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几个关键时段出现的酒业发展观点和思潮的竞争。

行程异常顺利,不知不觉,不到十点钟的时候,我们的车就到达了褚时健褚老的别墅小区中。一路引领我们的褚一斌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



进家,见到褚时健,褚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拔、壮硕。褚老的腿脚有些不灵便,季总主动迎上前去。在褚一斌给他们二人相互介绍完后,褚时健紧紧握住季克良的手。他平静的面容下,或许内心也是波澜起伏波涛汹涌。那一刻,作为在场和见证的我无从得知两个老人首次见面的具体内心活动,只是觉得,他们握住彼此双手的那一瞬间,他们的眼神好像突然都亮了起来,好像突然迸发出了一种熠熠生辉的光彩。这光彩中有彼此的温暖和慰藉,有惺惺相惜,有对时代和命运以及曾经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掌舵者时面临相似境遇时的感喟。



褚、季的相会,既是不期然而然,又仿佛是期待已久、早就应该“生发”的“故事”。从他们握紧双手的那一刻起,“两王”历史性地见面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他们彼此欣喜,甚至眼中也噙着泪花。

之后,从堂屋进入客厅,在一个宽大的俄式皮沙发上坐下来,他们再一次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握住之后,许久都没有松开,他们就那样一直握着手交谈,仿佛也不愿松开……在两个紧邻的单人沙发中相邻而坐,在上午充沛的射进屋中的阳光下,他们好似攒了许久、内容充实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褚时健对季克良说:“茅台做得好呵,没有茅台酒,日子一天也过不成!”



季克良对褚时健说:“褚橙做得好,我有买来吃。”他也关切地问面前比他年长12岁的这位传奇老人,“今年挂果了吗?一定要去褚橙庄园看看!”

他们说起一些共同的旧相识,说起共同的经历,早已拿出老相册的褚一斌,在一旁翻开一些照片,帮着两位老人回忆往事。

面容刚毅、精神矍铄的褚时健无限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磨难太多了,一年一个变化,三年一次运动,现在太幸福了”!

季克良告诉褚时健,这次来看褚时健,不仅茅台酒厂非常支持,而且儿女们也催促了好几次,让他早点成行。他也跟褚老讲,“我们新来的李书记(2015年8月到任茅台的集团党委书记李保芳)很能干,很勤奋,让我告诉你,他会选一个周末来看你。”褚时健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季克良也给褚时健专门儿从贵州带来了陈年茅台酒,送给褚老,并早已在其中一瓶30年陈年茅台酒的瓶身上工工整整地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写着“褚时健先生留念”。





季克良将签好名的那瓶酒交到了褚时健手中。褚老接过酒,很仔细地看,一边说着“谢谢”,一边也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很动容地告诉比他年幼的“小兄弟”季克良,他说自己曾经很喜欢喝那个2斤装的茅台酒,不过今年由于身体原因,不怎么喝了,烟也不怎么抽了。季克良闻听,赶忙询问着褚时健的身体状况,也委婉地建议他这位老大哥,每天少喝一点茅台酒,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在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谈话中,不时有随行者与两位老人合影。

董酒公司蔡友平董事长也给褚时健带来了老董酒,打开,放在褚老前面的茶几上,季老则在一旁帮着介绍和讲解。大姐大刘湘云给褚老带来了法国波尔多大河酒庄的葡萄酒和柏联庄园的普洱茶,并重点把“茶”的情况介绍给褚老。



听完刘湘云的介绍,褚时健大加赞赏地对刘湘云说,“小妹呵,你为云南人民做了大贡献,云南的茶业现在发展得还不够好,普洱茶还没建立标准,许多基础工作还没完善,你的普洱庄园有机会建立标准”。一旁的季总插话说,“谁建立标准谁就有话语权,就像你的柏联酒店,完全建立了一个高标准”。

听完二老的肯定和勉励,刘湘云认真地说,“佰联茶园的‘第一车间’是跟褚老学的,窖藏是跟茅台和季老学的,十年磨一剑,我们还在学习成长的路上”。一旁的李克也不失时机地向褚老与季老介绍相关情况。

在攀谈了近两个小时后,褚老招呼着他的老伴、现年已经85岁的马静芬老师和一斌大哥帮我们准备午餐。午餐主要是云南特色烧烤。我们一行人在褚老的带领下来到室外的小花园中,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褚老一家人为我们精心烤制的云南特产“饵块粑粑”。粑粑里裹上马静芬老人亲自做的肉酱,蘸着褚老亲手剁的干巴菌,美味无比。季总也胃口大开,吃了好几张粑粑。





期间,褚老在烤饵块粑粑时有感而发的话被我的同行云南本地媒体人周重林记录了下来。褚老说,“烤饵块的时候要用心,不用心就烤不好,火一大就容易糊”。李克补充,“用心烤出来的饵块就香”。



坐在旁边的马静芬老人看着为与季总和褚老见面特意穿着白色长袍盛装的李克,幽默地问,“你怎么穿着我们(女人)的衣服?”给马静芬老人拍照的时候,马老师特意强调,“要离远点拍,离远点拍,没皱纹”。她还让一斌大哥帮她开通微信,吵吵着要我们给她发拍的好看的照片,开心的像只小鸟。



除了饵块,褚老也准备了其他的烤食,还有各种菌子、烤鸡、汤,马静芬老人也热情备至地不断地向季老和我们推荐着她各种自制的诸如鲜花饼、蜂蜜等美食。她今天的心情超好。关于她的健康,虽然前几年历经了一次攸关生死的化疗手术,但据一斌大哥讲,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耳聪目明。午餐前后,马静芬老人也来者不拒地和我们每个人合影,异常活跃。最后,她还鼓励季总亲自试试烤饵块。



在整个午餐过程中,褚老一直在后厨指挥、忙碌着。开始的时候,也陪着我们坐到小花园里,但言辞不多。后来,他进入屋中的厨房里,一直忙活。在他进入厨房长时间忙碌的时候,我也换了长焦镜头,站在外边的窗下,通过敞开的窗户、透过相机的镜头,审视和观察着褚老,拍下他在厨房里各种劳作的照片。他自顾自地忙碌,无视我对他的拍摄,也并不回避我的镜头。从镜头中,我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的衰老,他一点儿也没有通常耄耋老人的那种沧桑和老迈感,而正相反,我看到的却是更加鲜明的从一进屋就对他建立起来的那种“刚毅和挺拔”的印象。褚时健方正普通的面容下,皱纹丛生,然则似乎写满厚重,也呈现出一颗平静的内心。我想这是褚时健历尽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涅槃和超越。



读周桦《褚时健传》中,褚时健在他《种橙十年》的自述中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我种橙也都有13年多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变成了80多岁更老的老人,我一点儿也不惆怅,我觉得这是我这80多年最放松的阶段”。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竟然生发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和感动,还有深深的钦佩和敬意。应该说,褚时健的人生比季克良的更加充满波折和跌宕起伏,再加上年龄,也正因此,表现出来,褚时健的内心也更安静和沉默。而季总,显然要轻盈一些。



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结束的时候到了,也到了褚老的午休时间。我没有注意到褚老和季老两个老人是如何告别的。我们一一地与在小花园里、始终忠实守候在烤盘旁、意犹未尽的马静芬老人握手告别。据说从新加坡回来后、被父亲褚时健坚决要求下田干活、皮肤晒得黝黑的一斌大哥将我们不舍地送出来。我最后一次再看了一眼屋里挂了不少照片的褚时健和马静芬老人温暖的家,看了一眼就在几个小时前、两个老人握手攀谈的那张宽大的皮沙发,簇拥着季老走出了院子。

发动机鸣响,汽车缓缓开动,褚时健和季克良,一个“烟王”和一个“酒王”的历史性见面结束了。
之四


在过程和归途中,我一边发着朋友圈,按照之前答应微友们的要求,及时公开和发布着两位老人相见时的细节和他们相会时拍下的珍贵照片,一边也不断地想和思考:

褚时健和季克良作为两位极具相同气质和工匠精神以及拥有共同治企价值观、曾分别执掌烟酒两个最著名和复杂国有企业的智者和“大师”,究竟有哪些不同?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在向后人传承时又会有如何的侧重?他们历史性的相见意味着什么?将给烟、酒以及农业企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将会改变什么?

归程中,我也把从《褚时健传》中读到的诸如“无论你做到哪一行,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不过硬,单靠宣传或者什么优惠,人家上一回当,第二回、第三回,肯定不上了;我们红塔山香烟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涨一块钱,这还是我们控制了的,把这个涨幅控制在一块钱左右,不然纯粹按市场需求,会涨价更多,我是考虑企业生产产品是要给消费者消费的,他们如果在价格上承受不了,即使买了一回,也不再买第二回,我们不这么干;农作物这个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你尊重它的生长规律,按规律办事,认真对待,一定会有好回报;我的个人价值就是要通过不断做事才能体现”这样我“称之”为褚时健的“语录”读给季总听,把朋友圈里大家关注、热评和热转褚、季见面的微信内容让季总季老看,季总不说话,会心地笑着。

我知道,这次与褚时健褚老的见面,季总季老还是留下了一丝遗憾。这遗憾就是未能亲自到位于哀牢山褚老的褚橙果园里看看,看看那些承载了“褚时健精神和气质”、酸甜有度、鲜活顽强的褚橙。他知道,褚橙和褚橙庄园也是作为和他同时代的一个可敬兄长在人生的巅峰跌落后再次崛起、一个近90岁高龄老人延续生命的动力和心脉所在。作为见证者和旁观者,我也深深地希望和祝福:或许因为这点缺憾,在此后两位老人都将是可见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再次相聚。而这第一次的伟大相见,李克首当其功。

行业津津乐道。这次,围绕这两位老人的伟大相见所引发的关注和热议,再次证明了“包括褚时健、季克良在内的企业家群体的独特价值和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如何强大,企业家精神永不过时和永不磨灭的不变”的铁律和真理。我们永远都需要迷茫中为我们举起火把、照亮道路,在僵化和躁动中勇于革新和打破,在疯狂奔跑中保持理性和严谨以及对常识和规律永怀敬畏、对技术的进步和实践近乎于痴迷和偏执的那些少数独特的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次相见,我们还组建了一个名为“中国烟酒茶顶级群”的“小群”,而我们可爱的季老爷子在开始也熟练地使用微信阅读信息、收发照片的同时,也加入了这个群。

岁月是一条河,企业漫长的经营更是如此。很显然,褚时健、季克良、王石、任正非、柳传志这些不同行业中的优秀的企业家就是这条河中最鲜亮的浪花,而我们这些追随者,宛如簇拥在他们身边、堆积力量的细小的水流,他们永远吸引和洗涤着我们……

(整理于7月16日、7月17日昆明柏联酒店和旅途中。)

摄影:王安石

原创作者名片:




    关注 酒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