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  邮票上的生活,静心之旅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不出乐山市也能游尽兴。...



第一站:乐山
| 乐山大佛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邮票上的乐山大佛
| 乐山大佛 镇妖之宝 




海通和尚雕像
乐山大佛的开凿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远离家乡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此处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直捣山壁好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因此大佛开始修凿。佛像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开凿,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 佛像构造有玄机,妙!


| 隐而不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 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第二站: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邮票上的峨眉山
| 报国寺 游峨眉山的起点




报国寺坐落于峨眉山脚下,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是峨眉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



远看报国寺绿树掩映,红墙围绕,金碧辉煌,香烟袅袅,走近报国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它就像是峨眉山的左右护法,守护着报国寺。



再看眼前的这“报国寺”牌匾三个字,这可是当年康熙爷御书的牌匾哦~

报国寺内佛像


圣积晚钟
| 雷音寺 绿色的海洋






雷音寺位于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明嘉靖年间(1552至1566年)由白无暇太师所建。



雷音寺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





雷音寺面积约1700平方米,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
| 洪椿坪




洪椿坪位于峨眉山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处的山腰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是一座林木葱茏、环境清幽静雅的山间古刹。



洪椿坪上,云低雾浓,古木葱茏,涛声殷殷,山鸟长鸣,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树,每当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细雨向庭院洒落,令人感到清爽,人称“洪椿晓雨”。



寺前的数株椿树,传说是春秋时代所植,故有“撑天不老”之誉。历经风刀霜剑,椿树仍旧根深叶茂,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 洗象池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1699年)改建为寺,乾隆初年(1736年),月正和尚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







“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云收雾敛,月朗中天,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云霄,令人气爽神怡。
| 卧云庵  


卧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因其位处摄身岩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得此名。







卧云庵始建于唐代,明嘉靖时由性天和尚重建,因风高雪重,以锡瓦覆盖屋顶,因其坐落在波涛云海的“银色世界”之上,故又称“银顶”。



清康熙初年,可闻和尚再建,康熙皇帝赐诗:“何处问津梁,行行到上方。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
| 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之所在。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年间改为光相寺,明洪武年间由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代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被称为“金顶”。





本期编辑:苏思雪
本期责编:王淑贤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


    关注 温职院阳光心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