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真的管用么?...



从某药厂几年前开始密集投放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宣称它补肾之后,但凡认为自己“肾不好”的患者十之八九都吃过。甚至经常听人说“没事常年吃点六味地黄丸吧,保养一下”。俨然已经把此药看做保健佳品了。

为什么这个在中医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方,顷刻间成为“国民药方”了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药厂的宣传抓住了患者的痛点。咱们中国人有个传统思维模式,都怕“虚”,尤其是“肾虚”。如果说女人只是怕肾虚,那么男人绝对是恐惧肾虚,所以不管真虚假虚,也不管为什么虚,总之只要听到什么东西能补肾,大家马上趋之若鹜。

第二,六味地黄丸价格便宜。只要和“肾”有关的药总是价格不菲,普通收入的“肾虚”们还真消费不起,谁让钱包比肾还虚呢。而六味地黄丸价格几乎任何一个消费层级的患者都能接受,这也是它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因素。

那么,六味地黄丸真的管用么?

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八味地黄丸。到了宋代出现一部儿科的专著叫做《小儿药证直诀》,正式推出六味地黄丸,将仲景八味地黄丸去掉了两味药,肉桂和附子。可别小看去掉了两味药,在中医里看就是另外一个方剂了,与八味地黄丸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六味地黄丸原本就是个儿科方子,治疗的是小孩子发育迟缓现象。小孩子被称为纯阳之体,一旦肾阴不足,就像小苗缺水了一样,长不好,六味地黄丸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可能是因为六味地黄丸能够滋阴,所以传来传去,居然演变成了成人的“补肾”药。这其中隐藏了一个国人对“肾”的一个重大认识误区。

我们一提到肾,或者肾虚,都下意识冒出“补一补”的想法,好像对于肾来说,只有一个方法能让它好,那就是补。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肾虚,指的是肾的功能弱了,这种弱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而“补”只是诸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比如有的人长期喝酒,喜好生冷食物,造成中焦(可简单理解为身体中间那一段,大致在胸以下肚脐以上)寒湿阻滞,导致上下阴阳不调,表现出肾虚。这种情况治疗的思路是“通中焦、健脾胃”,打开中部的阻滞,让下上沟通顺畅了,肾功能自然就恢复了。这种治疗方法与补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并不影响治愈肾功能。

肾在中医里被称为先天之本,是启动我们生命的原始力量。而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靠肾的能量启动起来之后,需要脾胃的运化来帮助补充肾所消耗的能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能量循环。假设脾胃十分虚弱,不能很好的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精微,长此以往,必然无法及时补充肾所消耗的能量,造成肾亏。这个时候,如果用六味地黄丸之类的滋阴药物试图补肾的话,脾胃根本无力运化,反倒变成障碍停滞在体内。所以这类患者吃六味地黄丸,会发现自己的腰比以前还疼,肾功能比以前还差。

可以说,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肾病。尤其是六味地黄丸,它只对肾“阳盛阴亏”的患者会有一定作用,所以被编在小儿方证里。大家也千万不要看到这个之后认为给孩子吃六味地黄丸很好。古代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有些父母自身营养都不是很好,生出的孩子也比较亏,发育不良的情况高于现代,所以用它来治疗。

如今情况大不同,很多家长是营养过剩,孩子生下来不缺营养,在喂养的过程中也都竭尽所能的吃好的,所以没必要再吃什么六味地黄丸来滋阴了。相反,因为家长们太在意孩子,往往喂了太多孩子根本消化不了的东西,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填鸭式的逼孩子吃水果、海鲜等,或者纵容孩子贪食生冷的食物,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这是导致很多儿童病的根本原因,具体会表现为肥胖,挑食厌食,抵抗力差,动不动就感冒,动不动就过敏等等。所以当下治疗孩子的疾病一般都是健脾为主,滋补类型的疗法反倒很少了。

总之,六味地黄丸绝对不是保健品,不是补肾圣药,更不是平民的伟哥,它只是针对某种病况所拟定的方剂。除非你确定自己就是那种病况,否则就是吃错药了,而这种吃错药和别的吃错药没有任何不同,都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所以,哪怕是为了你的肾,也请谨慎服用六味地黄丸。


    关注 三石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