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识秦朔,开始写作  朋友说  第174说

 

他偶然的出现让我发现了写作是一件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个可以跟很多人交流的渠道。...

从小到大,写作对于我都不只是一件困难的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

上初中的时候,每次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我都咬着铅笔半天想不出来,这个题目我该写点儿什么。我写的文章自然也像挤出的牙膏,干干巴巴、别别扭扭的。幸运的是坐我前排的好邻居是班上的语文高手,我时不时可以请教她资助一些好词儿。比如不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些常用的词儿,怎么形容干事情能坚持呢?靠她赞助我的“执着”一词,我的作文成绩也能提高两分。

高中的时候没有那么幸运,周边邻居没有语文学霸。挺长一段时间,我的作文成绩停留在72分。一次课间,语文老师问全校的数学物理竞赛我们班有没有人获奖,有同学跟他说我获得了数学竞赛第一名。老师记下了我的名字,从此我的作文成绩上了一个台阶,每次都能得82分了。我那个时候已经知道分数的重要性,然而,任凭我怎么努力,我的作文成绩稳稳地待在82分了。只有那么一次能得92分,我更倾向于相信不是自己那次写得好,而是老师弄错人了。(看官且留步,男神秦朔同学就要登场了。)

1986年夏天高中毕业,我的闺蜜获得了全市高考理科状元。她说有一个别的学校的男生要采访她,她不知道说什么,问我能不能跟她一起去。我同意了,于是认识了同一年级刚高中毕业就在《开封日报》实习的秦朔。不久,通过秦朔认识了他们学校的一群理科生。



秦朔同学是个文科生,可他似乎很喜欢跟理科生混在一起,而且他在理科生的群里能成为主角儿。他比理科生们善于表达,长于沟通,历史和社会知识丰富渊博。在一群上了北大清华的理科学霸中,秦朔经常侃侃而谈,我们只有认真听秦老师讲课的份儿,跟他还真学了不少文史哲的知识。秦朔的围棋也下得很不错,到不了拔尖的程度,中游没有问题。

上大学期间的几年暑假,秦朔似乎一直在《开封日报》实习着。他一开始发单篇文章,后来已经可以负责一个版面了。一次在跟另一个闺蜜聊天儿的时候谈到秦朔,她说秦朔小学的时候是她妈妈的学生,也是她的小学同学。她说秦朔可不是一般人,其他同学一个作文本能用一个学期,秦朔一次作文就用完了。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我想也难怪秦朔这么早就去报社实习了,用那么多作文本多费钱呀!

有一次,秦朔跟我说他因为时间冲突,跟一个高考状元约好的采访去不了了,让我代他去采访。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作家和记者才会去采访,好歹也得是个语文学霸吧!我跟他解释自己作文写得不好,写不了能出版的文章,可他说没关系。我越是诚实,他越是觉得我谦虚。争不过他,最后只好答应去了。采访完我写了一篇稿子,交给秦朔,被他改了三分之一发在了《开封日报》上。9月开学后的一天,我收到了《开封日报》寄来的十几元的稿费。做梦也想不到啊,这就是我人生第一笔收入,不是靠写电脑程序获得的,是靠“写文章”获得的!

上了大学虽然不需要写作文了,还是时不时要写一点儿什么哲学题、实验报告什么的。这些东西毕竟不需要作文那样的篇幅,我的日子也就没了写作文的苦恼。我选过一门叫《中外音乐名著》的选修课,很火。这门课的考试形式是听几段音乐,写感想。期末系里把各科的考试成绩都贴到了教务科门口的墙上。我吃惊地发现几十个选了《中外音乐名著》的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得了100分。这对于别人可能说明不了什么,对于从小视作文为洪水猛兽的我来说着实是一个巨大的鼓励,我想应该是我写的什么感动了老师吧?

最后一次见到秦朔应该是1989年的暑假,那是全国的大学生都得提前过的一个暑假。那个暑假也是秦朔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暑假。同学们都有些迷茫。秦朔是文科生,现在想来他可能比我们理科生更加不安。可以肯定他将来是以写作为生的,他好像提到他的父母很担心媒体行业是一个不容易把握好风向的行业。第二年的春天,听说秦朔放弃了研究生的保送,他想远离政治氛围一些,去了商品气息浓厚的广州。

工作以后暑假没有了,再也没有见到过秦朔。几年后听说他成了《南风窗》杂志的主编,我也偶尔买这个杂志看看,上面时常能看到秦朔的文章。我的高考状元闺蜜出差去广州跟秦朔一起吃过饭。她说秦朔骑一辆摩托车载着他太太一起去吃饭的。当时我心里暗想,如果是解放前,秦朔应该会成为一代文豪吧?当时的文人都是穿着长衫,带着眼镜的,像陈寅恪、朱自清、胡适那样,斯斯文文,谁会想到一个挺有名气的杂志社主编会骑一辆摩托车呢?



2007年以后我在国外生活安定下来,孩子也大一些了,有了一些空暇时间。那个时候写博客很流行,李亚鹏的博客很有名气。既然人家一个演员能写博客,作为一个理科女,跟前沿技术产品有关的应用自然也应该去玩玩试试。我考察了新浪、网易、文学城和谷歌的博客产品。谷歌的博客功能最多,一个账户可以建多个博客,每个博客可以自选网址,每篇文章可以输入写文时间,可选的模板简洁大方,于是选择了谷歌。

选择了谷歌博客后,刚开始不知道写什么,还是继续挤牙膏。写着写着慢慢有感觉了。可能因为写的不是命题作文,都是自己想写的东西,而且也不需要追求思想境界了,挤牙膏的感觉渐渐消失了,思路就像泉水,自然而然缓缓流出来了。有时候自己还被自己想到的趣事逗乐了,被自己通过写作重新悟出的事情感动了。几个月时间,我一口气写了“野玫瑰之乡”“闲话北京”“品我小茶”三个博客几十篇文章。

码字几个月后,一次发现别人评论谁的博客用了点击次数这个词。搜索一下我的谷歌博客,也找到了这个计数器,这才突然发现我的文章原来只有我一个人读! 看看谷歌博客首页推荐的文章,猛然发现原来在谷歌的博客平台上,别人都是用英语写文章的!

2013年我在新浪开了微博,关注一些朋友后一次偶然看到一个朋友@秦朔,原来他已经是《第一财经》的主编了。看看他的微博,当时的他已经有了220多万粉丝。2015年夏天秦朔从一财辞职的新闻刷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当年10月他的创业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上线的消息再次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不清楚秦朔辞职创业的具体原因,同为奔五的人,知道现在的精力没法儿跟年轻的时候比了,曾经跟朋友一起几次创业的我也知道这条道路是注定不会平坦的。开始几个月看 “秦朔朋友圈” 发的文章高朋云集,很为老朋友多年的人脉积累感到高兴,也很想给他投篇稿子助个兴。

在2016年的4月,我得到了一个跟马英九一起跑步的机会,连夜写完稿子给“秦朔朋友圈”投了过去,很高兴被采纳了!我战战兢兢对比“秦朔朋友圈”的其它文章的访问率,找到了几个跟我差不多的,心里松了口气。几个星期后收到“秦朔朋友圈”主编邀稿的信息,我把一篇当年写在谷歌的新移民初到加拿大职场的文章投了过去,没想到发布第一天的访问量就突破了一万!这个记录又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些比较熟悉的朋友,几个了解我的朋友认为是因为写的真实,所以读者们愿意读。

已经二十几年没有见过秦朔了,我越走越远,离他的距离已是万里之遥。读秦朔的文章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初心不改,充满情怀和梦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写作跋涉,我也有了帮他一点儿小忙的能力。如果当年没有偶然认识秦朔,如果他没有执意给我那个采访的机会,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主动给任何媒体投稿,也不可能挣任何稿费,更不会拥有上万的读者!幸运的是我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恰好地认识了秦朔这样一个朋友,他偶然的出现让我发现了写作是一件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个可以跟很多人交流的渠道。



作者文章推荐:

《移民加拿大,我最难忘的“第一桶饭”》

《同一个清华校庆,和小马哥一起长跑》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关注 秦朔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