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海:从山村里走出的打工者,到风雨彩虹里的公益人 公益人记

 

与大多的同龄人相比,我没房没车,不能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女儿,也没有丰富的经济来源孝敬父母……然而……...



栏目介绍

公益人记,专注呈现当下公益人的状态与思考。栏目欢迎投稿,投稿请联系微信号:hongfengkay。这是本栏目第11篇文章。

即使在这个扶人也要经过三思的时代

也请您一定要相信

会有那么一些人

他们保持着一颗真诚纯粹的心

去帮助他人

哪怕他们知道会改变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王瑞海,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坝上的一个小山村,长大以后和很多农村娃一样来到北京打工,当过煤球厂工人、送水工、保洁员。2007年,他的人生开始拐了个弯,加入南京协作者,结束打工生涯,成长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从此找到热爱的事业和人生价值。他从默默无闻的打工者转变成帮助和关爱打工人群的社工,并非偶然,而是他的选择。
漂泊北京打工,孤独又迷茫

2002年,第一次去北京打工,在一个煤球厂生产煤球。生产煤球的工作很辛苦,两只手每天都要将冰冷的煤球从传输带上搬到库房,全身除了牙齿露出了是白的,其它地方都是黑的。

然而,这些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并不算太苦。只是由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常常被其他外地同事羞辱,当时感到只有孤独和无助。

2003年,我在北京清华园对面的一个小区当保洁员,每天与装修垃圾、餐饮垃圾打交道,活儿脏累,工资少得可怜。每到晚上同事三五成群去逛街、上网、喝酒,我感到最孤独。于是,我报了电脑学习班,喜欢上了从垃圾桶里捡来的那本《三毛作品集》,充实自己。

2003年,我第一次认识北京协作者。当时是非典时期,那天北京协作者的志愿者专门来地下室宿舍了解打工朋友情况,开展探访救助。当时我既惊讶又感动,原来有人在关心我们这些漂泊的打工者。当即对他们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协作者创始人李涛握着我的手,跟志愿者说:“把我们的宣传页给他一份”。后来,即便我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学摄影,一直保留着那张宣传页。

因为有了它,我就可以随时联系到协作者。其实,当时我就很想加入,因为他们让我有种很温暖、很想融入的感觉。但是又觉得自己没什么特长可以做志愿者,这个小小的愿望就放在了心里。

成为社工,找到自信与方向

2005年底,我从老家学了摄影后再次来到北京,在北京一家婚纱影楼当摄影助理,便主动联系协作者,鼓起勇气主动提出了做志愿者的想法,没想到当即就得到了允许。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骑着自行车直奔北京协作者小院。刚开始我因为自卑和内向,大多时候不说话,做啥事也比较被动,但大家没有嫌弃,更多的是鼓励。
王瑞海参加《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演出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有了第一次参与《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民众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机会。在创造过程中,大家鼓励我将自己打工的故事演出来。这让我既期待又紧张。通过一次次排练,我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并走进了长安大戏院。

记得我第一次组织开展摄影兴趣小组时,需要写工作计划。当时我不懂小组工作,更不知道怎么写计划。通过社工督导的指导,我逐渐理清了思路,经过了半年的修改,形成了一份完整的系列小组计划。




王瑞海教孩子们学摄影

在北京协作者的志愿经历,让我初步认识了社会工作,突破了性格的局限,变得更加自信,为我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南京协作者的成立,开启了我走上社会工作道路的大门。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学过社会工作知识,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正是因为对社会工作一无所知,使我更加开放地接纳意见,学习社会工作知识。

在南京协作者工作9年多来,我经历了太多人的不理解,包括父母和朋友。父母有时会跟我抱怨:“别人问我们你在做啥,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

说实话,我能体会到父母在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时感觉,就是“很没面子”。但我热爱的工作就要去坚持,它带给我改变和成长。我再也不用经历打工的孤独,而是享受助人的快乐。

帮助他人 成就自我

从事了9年的社会工作,我有时候也在想我到底为服务对象的改变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价值?

2007年,我们第一次走进流动人口社区,看到很多孩子在废墟上玩耍,趴在装饰城的长凳上写作业;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的家庭、孩子面临这样的困境。

2008年,一个打工朋友喝了酒,与我聊到半夜,因为他的儿子被学校认为是问题儿童而劝退;今天,依然有家长带着正在哭泣的孩子无奈地找到我们,因为学校不让孩子上学了。

2009年,一个打工朋友在工作中从高架上摔下来,为了讨回他的工伤待遇,我们陪他走了两年;而就在前天晚上,一名安徽的打工朋友说自己的亲戚在工地上从楼上摔下来,工地老板目前催着他们尽快出院……
王瑞海与农民工商讨讨薪计划


或许,我能改变的很少,但至少尽所能在改变在协作者遇见的打工者。

2010年,一名40多岁安徽籍大姐找到协作者。她在一家食品厂工作,单位平时不给她们足额支付加班费,还说要辞退她们。她为此投诉到劳动监察大队,但遭到拒绝。

于是,我们鼓励她学习法律知识,最后她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找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拿到了赔偿,之后还接连帮助了20多名工友维护劳动权益。

这个真实案例让我体会到助人自助带来的变化,也意识到运用专业知识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打工朋友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激励我继续努力前行。
王瑞海组织农民工开展法律知识交流


保持努力,为了雨后的彩虹

如今我依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工,与大多的同龄人相比,我没房没车,不能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女儿,也没有丰富的经济来源孝敬父母……

然而,我非常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坚定所做的事业,用自己的成长影响他人的成长,让人生充实、有意义、有价值。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没有上过大学,未来我要在学业上提升自己,尤其是学习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每次下过雨后都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对于一个每天面对着黄土地、石头山的农村娃来说,那是生活中最美丽的画面。

虽然当前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面临着不同的难题与困惑,但是我相信风雨过后会看见彩虹。
微访谈


03年你在北京打工时,其他同事每天逛街上网,你又为什么要去报电脑班?你怎么看待你的同事?你那个时候对未来有什么规划?为什么后来又回老家学习摄影?

大海:其实我也没有一些特别的对其他同事的看法,因为当时做保洁的时候,大部分同事年龄都还比较小,比较贪玩。而我自己因为当时年龄相对大一些,就想着既然出来了,还是应该学习一点儿东西。觉得如果没有一些技术和能力,只是这样出来打工,就可能没有一个好的前途。

当时的我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因为在我自己因为生病没有念书之后,其实我对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比较迷茫,想着难道以后自己就这样了?因为之前的自己也是有一些理想的,比如说想做一个老师,可是当我不能读书,就觉得理想好像都不能实现了。

当时出来算是有一个目标吧,希望自己在五年之内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所以当时就想着去试着学一学电脑,因为当时电脑学习还是比较热门。

在学习了电脑之后却发现,想在北京找到一个可以边打工又可以去其他领域锻炼自己的工作可真是不容易,与电脑相关的工作英文水平要求也很高,对于我,因为只学了两个月计算机而且技术还不怎么样,文化水平也比较欠缺,所以权衡了一下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这方面的工作,之后就回了老家。

回老家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后来因为参加了我一个哥哥的婚礼,里面有有婚礼摄像,我之前对这个是不了解的,看到原来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职业,我就想着自己也去尝试一下。



在北京打工时,除了协作者,你是否有接触过其他公益组织?那时候你是如何理解公益?如何理解志愿者?大海:在最早打工的时候,我是没有接触过任何公益组织的,那个时候连公益组织听都没听说过。

第一次见到协作者的时候,那会儿对志愿者的工作就是特别羡慕,觉得他们都是一些有优势有特长的人,而且又有爱心,专门来帮助别人。

因为当时回到老家学了摄影之后,就想着自己可以凭这个去北京找到一份工作。在北京找到工作后,时间比较宽裕,就想着既然自己有了摄影这项技术,那我也可以做志愿者了呀。

在正式踏入公益后,遇到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困难是什么?可以举个例子吗?

大海:困难还是挺多的,家庭和工作上都有,但最主要的困难还是工作上面的。

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尤其是我们的团队也都是刚从北京来到南京,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是夏天,天气也特别热,一行人因为刚从北京过来,对南京的湿热的天气觉得很难适应。再者,第一次到南京,对南京的整个环境包括流动人口的情况和社区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我们做了南京协作者第一个针对社区的需求调查,当时是分小组进到打工朋友居住的这种边缘社区的,可当进到社区,却不知道该访谈谁,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有时候是突破不了自己,张不开口,不知道该问谁该怎么问。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张开口跟人家聊,人家就觉得我们对公益是不了解的,或者直接认为我们是卖狗皮膏药的。



加入公益行业后,你从事的主要是哪方面的工作,有一些职业未来规划吗?

大海:当时我主要做的是一些后勤的工作,比如说买买物资,平时的一些物资管理......然后,也会开展一些针对儿童的活动,比方说儿童摄影小组,主要的就这两方面。

当时应该是没有什么规划,更多是可以说是一些期待。因为当时还是在协助做一些儿童的活动,自己对社会工作这块也不太了解,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觉得很难,当时觉得最大的期待就是,如果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很好地开展一个儿童小组活动就好了,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工作者了。



你觉得社会工作这个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海:对我来说的话,我觉得社会工作也不仅仅是社会工作,比如说协作者,它能够让我将自己本身的一种善良或者说理想,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实现其价值,另外,它也帮助我自己获得了更大的成长。



如何看待社会工作这个职业?你觉得它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大海:我觉得社会工作,它是把人善良的本质或者说是爱心,通过一种标准变成一种专业的方法,然后再去帮助到别人。它不是一种感性的行为,说我要去帮助别人或者我要去奉献爱心什么的。它除了感性的这一层面,更多的是一些很理性专业的东西。

对于发展来说的话,我相信它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因为公益现在毕竟是在向职业化的这个方向在推动。首先从人这样需求来说,人们在社会服务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再一个从政府推动的角度来说,政府也是越来越重视更加专业的社会服务,所以我相信它是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

可能这个发展的过程会比较慢一些,但是我觉得只要说它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而且是一个正向积极的发展,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是会越来越好的。



基于你从事公益的经历,你对那些想加入公益行业的青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有什么建议?

大海:那我就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一些东西吧,首先的话,就是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想做这个工作?你是不是真正的热爱这份工作?如果确定热爱它,首先自己就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一个准备为了它去冲破各种困难的准备。

其实说句实在话,不管是做公益,还是做其他任何职业,我觉得都要有这种敢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品质。因为人的一生,不管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总是说是顺顺利利的。不要错误地以为因为是做的公益,所以才会面临这些挫折,然后就放弃这条路转而做别的,这种想法其实是把自己的受挫强加到了公益的头上。

再一个就是,在做的过程当中,还是应该去看到自己的一些价值。因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能你的期望会很高,尤其是在公益领域,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会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帮助到别人,但是在现实当中,有的时候就算你花费心力做的事情,也未必可以马上看到改变,但是那并不代表你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坚持下去,看到它一点一点的在改变。其实最终你做的事情,你不光是帮助了别人获得改变,更多的在你自身的变化。

还有就是,在做事情之前,应该要对自己面向的这个领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了解了,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有时候感性的冲动还是要有的,如果说只是强调过于理性的的东西,比如发展前景什么的,把自己本身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些东西压下去,也不太好。

— 完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金蜜蜂",王秋蓉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访谈部分由“erheideba"团队完成

责编 | 洪    峰

访谈 | 付    欣

排版 | 石敏诗
“小白成长记”栏目原创文章
做公益的善良有伪装吗? | 小白成长记
当助人成为一种职业…… | 小白成长记
公益,是一种让人上瘾的病 | 小白成长记

公益圈莫名的闯入者,有没有happy ending? | 小白成长记

就在今天,我要向你表白!| 公益人记

转行到公益是怎样的体验?听TA们怎么说!|公益人记

“公益爸爸”的悲喜人生:为他人而战,为女儿落泪 | 公益人记

公益小鲜肉们的逆袭之路 | 公益人记

投资经理?首钢员工?物理学博士?他们也在做公益! | 公益人记

莫凡:创造金色麦田的那个男人 | 公益人记


    关注 二黑的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