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儿也要善“鸣”

 

《马说》,也许不仅仅是对千里马有借鉴意义,对我们凡人也有着无数的启迪。“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笨鸟先飞,笨马也先行吧!...



推荐阅读

学习也是一种责任

变道的联想

有用与无用之间

 善“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多少人于高台楼阁,拍栏杆,怆然涕下,然而天公何曾重抖擞?又有多少人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山人常常想,我们曾经学习的文章中,有多少还残留在记忆里?有多少先贤的真知灼见与高尚品格,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人生智慧与人品的一部分?仿佛一切背诵默写都是浮云,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离我们渐行渐远。

我们身处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太多的信息扑面而来,淹没了我们原本还有些明了的心智。阅读之中,可曾慢慢地从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马说》,我们慢慢咀嚼,慢慢回味,感悟颇多。

探讨每一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这是我们的必然节目,也是先生瞎掰的最佳时机。

启示,往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站在不同的人物的角度来思考。

从食马者的角度来讲,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我们任何启示,都要紧密地联系文本,并且最好引用一些原文词句来表述,这样可以彰显对文本的透彻理解。)我们找到了三点。

“策之以其道”,就是说,对待人才,应该有着正确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要善于任用人才,通俗的说法叫做知人善任。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处于不知人的状态,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善任了。实际上,作为管理者来说,那就是多给予他们以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干。即使他们目前没有这样的才干,在实践活动中,在你的指点之下,也有可能培养出才干,提升自己的等级呢。

策之以其道,也意味着我们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地培养自己识别人才的直觉,更要培养自己任用人才的本领,当人才被伯乐发现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人才,才能做到人尽其用。其实人才分为很多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任用方法,作为管理者来说,还真有研究的必要。最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就意味着你应该懂得不同岗位的特点,熟悉不同性格的人才可能存在的优缺点,从而量才录用,野无遗贤。

“食之尽其材”,不是简单的喂养人才,让他吃饱吃好,最好光盘。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把对人才提供的一切物质的条件,都称为“食”呢?比如,我们的薪水,我们提供的社会福利,都可以归之为“食”。要想那些特殊的人才能够安心工作,积极奉献自己的智慧,那么提供特定的物质条件,也是一种必然。当然,不仅仅是物质的提供,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也非常的重要。人不仅仅是“喂养”,更需要一种社会的支持系统,特别是我们要提供适合工作和生活的氛围,让人能够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给予适当的、恰当的物质与精神的支持,目的就是让人才有着足够的精力,足够的勇气,去实现日行千里的宏愿。想想,“食不饱,力不足”,如何表现自己“才美”的一面?当然,这是人才生存的基本需要,或者稍高一点的苛求能够实现。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以喂养为目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的目的是为了特定时候的用。如果成为养尊处优,如满清末年的八旗子弟,也就失去了“食”的意义了,“食”是手段,“尽其材”才是目的。

“鸣之通其意”,管理者懂得有才之士们的话语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凡有那么一点点才干的人,其内心深处都有着某种渴望,也自然有着某些不同寻常的语言。比如,有些人总是有着与管理者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就是老是唱反调,或者表现出对规则的不满。当然,牢骚满腹的人不见得有实践的才干,但是一定有着对现实现象的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因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才可能看到别人所没有观察到的东西,也因为有着改变的意愿,才会“不平则鸣”。

对那些“鸣”的人,管理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来审视,是真有才,还是仅仅是思维比别人活跃一点,你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形,来任用,来达到人尽其才。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一言堂,觉得这是一种最和谐的状态。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产物,矛盾是必然的,和谐只不过是矛盾斗争中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且,如果没有矛盾了,那么事物也就消亡了。也可以说,和谐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团队中,有不同的意见,这才表明团队是有着活力的,压制了言论,扼杀了与管理者不同的声音,最终的结果将是扼杀了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我们常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兼容并包,才可能真正的洞悉事物,做到多种方案来应对事态发展,解决问题。

那作为“马”呢?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有驰骋千里的机会?

先说说“鸣”吧,这个我们都会的,而且有时候还“鸣声上下”,叽叽喳喳个不停。其实,这是很不善于“鸣”的表现,鸣的“嘤嘤成韵”,那才能让“经纶世务者”们流连忘返,酌而用之。

“鸣”的要点之一:抓住时机,一鸣惊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里面有着一种积累,一种厚积薄发的的过程,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只有你细心地观察过现象,深刻地思考过背后的本质,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向错误的人发出了信息,很可能让你的完美计划胎死腹中。

这里先强调的是时机,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就不要乱鸣;在方法还极其粗糙的时候,也不要乱鸣,否者因为鸣得过多,太吵而让人讨厌;或者因为别人几次试用,效果不理想,那么以后你的鸣声就没有人理睬了,“名声”倒是臭得远扬。

“鸣”的要点之二:善鸣,巧妙地传达我们的意思。要善于纳谏,我想是每个管理者都很清楚。但是真的面对下属的意见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就不见得很乐意了,因为有些意见是很刺耳的,特别是不合管理者的胃口的意见。作为马,为什么不鸣得让食马者懂得呢?比如,将我们的方案设计多几种假设,能够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考虑到不同利益之间的均衡;或者我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善于通过不通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大声疾呼式的宣扬自己,以此夸能。

“鸣”的要点之三:不抱怨,随缘自适,乐于助人。能人往往爱鸣,而且是炫耀式的乱鸣,往往把管理者映衬为傻瓜,仿佛不如此不足以表现自己的能干。而且,一旦所提意见不被接受,就到处嚷嚷,损毁管理者的形象,也破坏了团队的团结。我认为抱怨式的提意见,成为祥林嫂,是一种自杀式的生存方式,不仅不能让管理者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反而会让自己被冷落,成为团队中的负能量,起着负作用,最终人见人弃。抱怨,是一个人对自己最不自信的表现,是对生活充满悲观的表现,最终是一种因为无力改变环境也无力改变自己的懦弱的表现。我觉得,把意见,变成积极的建议,是最好的方式,有时候也是建设性的意见。这是努力从正面去改变环境,是散发正能量,所以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理解和关注,并最终一起推动方案的实施,获得团队的整体胜利。

其次,主动寻找伯乐,“毛遂自荐”,这也是让自己作为千里马被发现的方式。主动寻找伯乐的方法自然很多,我就不多说了。这里想拓展点点毫无边际的东西,也算是伯乐吧。那就是,现代社会职业中特别需要的各种技能,各种考级证书。其实,考级证书,也是彰显你在某个方面有特殊技能,也就是你的伯乐,当你把它拿出来的时候,也就是伯乐在推荐你了。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再次,让自己“食饱力足”,待机而动。看人家姜太公,前80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等待周文王的出现。在我们出发之前,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储备,更是身体精神的储备。不要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来折磨自己,而要找到适合的养活自己的职业,稳中求进。想想,连减肥都需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做,更何况我们还有鸿鹄之志呢?准备好过冬的粮食,才能够安心过年。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前方的天空才会更加的辽阔。

《马说》,也许不仅仅是对千里马有借鉴意义,对我们凡人也有着无数的启迪。“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笨鸟先飞,笨马也先行吧!


    关注 善学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