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布勒森的文化交流

 

德布勒森(Debrecen),匈牙利东部城市,豪伊杜—比豪尔州首府,是匈牙利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布达佩...



德布勒森(Debrecen),匈牙利东部城市,豪伊杜—比豪尔州首府,是匈牙利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布达佩斯以东匈牙利的最大城市,人口约20万,是匈牙利人口最稠密的居民区之一。历史上的德布勒森主要产业是农业。这座城市也被称为“加尔文教的罗马城”。加尔文教(Calvinism),又称“归正基督教”(Reformed Christianity)是基督教的新教三个原始宗派之一,泛指完全遵守约翰·加尔文《归正神学》及其长老制的改革派宗教团体。早在十六世纪上半期市民们对新教相当感兴趣,加尔文的学说因此被普遍接受,在1567年的宗教会议上匈牙利新教教会就在这里成立。德布勒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世纪,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展工业。有铁路分别通布达佩斯及乌克兰、罗马尼亚。工业以机械制造、制药、食品加工为主,还有家具、陶器、制鞋等工业。有医科及农业大学。在匈牙利人占领现今的匈牙利前,一些不同部族曾在该区聚居。德布勒森当初是由小村落结合而成,在1235年首先被称为“Debrezun”,这个名字可能源于斯拉夫语“dobre zliem”(意为“良好土壤”)或土耳其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布勒森几乎被摧毁,70%的建筑物受损,50%完全倒塌。战争结束后,该城的重建工作展开,并再度短暂成为匈牙利的首都。今天德布勒森市容主要是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纪的建筑。

德布勒森有一所德布勒森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538年建立的德布勒森学院,于2000年1月1日由原有几个独立学院重组而成。学校现有约3万多名学生,其中16000为全日制学生,有1700余名教师,奠定了其匈牙利最大高等学府的基础。拥有13个系和2个独立学院,学科覆盖文、理、农、医、管理等多个领域。音乐系开设有“作曲”专业,学制3年,授学士学位。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德布勒森大学学习。

西华大学艺术团“飙之梦”合唱团于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在德布勒森进行赛前训练,由匈牙利广播电台首席指挥Zoltan Pad先生对合唱团分别进行了两次2个小时的训练,把三首参赛曲目反复练习了N遍,重点对如何唱出精准的节奏和歌曲情感的强弱处理、声部的层次感做了细致的训练。Zoltan Pad先生自2005年起一直在李斯特音乐学院教授合唱指挥课程,他还曾到过北京,指导过(我国)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个合唱团。

在团长和导游不太懂音乐专业术语的翻译下,在Zoltan Pad先生反复用表情或肢体语言以及唱腔示范下,同学们基本理解老师的用意,圆满地完成了赛前训练的任务。

7月23日下午,合唱团全体成员再次来到Simonffy Emil音乐学校音乐厅上匈牙利舞蹈和匈牙利民歌文化体验课,2个小时的课上下来,全体团员(包括带队老师们)一起在匈牙利Hortobagy 民歌舞蹈团老师(一男一女)和Biro乐队(一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低音提琴)指导和音乐的引导下学习了两种匈牙利民族舞和一曲匈牙利民歌(其中四句)。这首匈牙利民歌的曲调是:

Hortobagy 民歌舞蹈团的女舞蹈家特意为我们写下匈牙利文的歌词:

歌词大意是:“秋天葡萄熟了,葡萄藤和葡萄叶粗壮繁茂,两个年轻小伙子收获葡萄后还要将地翻耕一遍,但他们没有面包,饿着肚子没有力气干活。”合唱团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只是跟唱了两三遍,他们用中文替音的方式,很快就记住了匈牙利语的发音。歌曲分男女声部,女声唱:一里克哦苏路,哦一里哦位苏,莫多咯了位了;男声唱:给赛给耐蒂,桑多里满耐,班尼qai耐耐耐。

在乐队的伴奏下,他们用洪亮和清晰的“匈牙利语”唱完“摘葡萄”这首匈牙利民歌(片段),让几位匈牙利音乐人不由得树起了大母指,连连称赞:perfect!

这节课拍了大量的资料照片和视频,以供回国后编辑“飙之梦”匈牙利音乐之旅的纪录片。

通过上这节匈牙利民族舞蹈音乐课,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证实匈牙利人是来自于东方草原游牧部落的民族(匈奴族的可能性极大)。一男一女舞蹈老师均穿民族服装,特别是男教师上穿紧身夹克,下穿马靴和马裤(膝盖以上裤脚肥大,膝盖以下裤脚紧身),头上戴的帽子一旁还插有一根羽毛,一身标准的骑士行头打扮;舞姿完全是为骑马累了放松的动作设计:叉腰、摔手、摆腿、蹄踏步伐,就连吹的响亮的口哨也像是在呼唤马匹似的。

合唱团入住的森特鲁姆酒店(Centrum Hotel)旁是著名的归正大教堂,建于1821年,已经成为德布勒森的代名词。

(标题配图:归正大教堂)


    关注 朱晋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