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味 闽南人眼中的泉州和厦门

 

趁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三天时间穿梭于泉州、厦门的我有感而发,谈谈一个闽南人对泉州和厦门两地的感受。本人系泉州...



趁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三天时间穿梭于泉州、厦门的我有感而发,谈谈一个闽南人对泉州和厦门两地的感受。

本人系泉州郎,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度过了整整一个学年,对这里的环境和伙食也都非常满意,它总会给我种家乡的感觉。华侨大学是由“中侨办”于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创办的一所中央部属高校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学校的本部当然是位于中国著名的侨乡,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的泉州,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务院侨办将华大的半壁的校区搬到泉州的毗邻、有“海上花园”、“鹭岛”之称的经济特区——厦门,于是便形成如今华侨大学两校区张相辉映、共同发展的景象。

作为一个身居泉州、却经常出入于厦门的闽南人,我仅发表自己近期对泉州和厦门的观与感。

前不久,尼伯特超强台风袭击福建沿海地区,预先直指厦门,最后一个急转弯在泉州晋江登陆;于是有心人就拿厦门鼓浪屿上的郑成功雕像同泉州大坪山上的郑成功做对比,得出泉州郑成功因再次抵挡不住台风而完败给厦门郑成功,虽说郑成功在1650年占领统一了厦门,收复了厦漳泉和金门台湾,但其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泉州人,骨子里的流淌着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热血。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

泉州和厦门本就是福建两个不可缺少的沿海经济主体,本就应当在经济文化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说饮食文化吧,泉州和厦门都是吃货们的美食天堂,闽南人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多样的地域特色,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也大同小异,但大概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这一点从华大两校区食堂的伙食状况便可洞察一二,但两地的文化总体还是有很大的共同性。

在我看来,泉州不仅小吃美食多多,泉州闽南人大多是热情好客的,尤其是底下的县城,做生意的不会拖泥带水,一般能答应的条件都会满足,不拘小节,人们比较注重亲朋好友的关系,如果遇上些沾亲带故的事便会非常热闹,但感觉这里的人们法律合同公共意识稍微欠缺;而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从来不缺大鱼大肉,休闲娱乐的地方,不同的是,厦门融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市区人流量也比泉州市区多不少,但厦门市民也非常注重礼仪,守规则。比如上个医院,泉州的大部分医院还有收红包的习惯,泉州人也习以为常,感觉没有红包或是礼品会缺乏诚意,不好办事似的。然而在厦门的医院,本地的患者可是时刻准备投诉那些白衣天使,医生一旦口气不好或是违纪行为,就难逃患者家属的追责。但在两地都极少有医闹的事情发生,这足以见得泉州和厦门本地人都是有素质有教养的好公民,而泉州更像是中国人的缩影,办事更讲究关系罢了。

厦门是经济特区,又与台湾隔海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中央政策的照顾,使这里成为资本家蜂拥而至的好地方,经济,旅游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再观泉州,它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和中国民营经济的龙头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GDP虽高居福建省第一,但人均仍不及厦门。诚然,泉州作为文化古城在城市建设方面上比不过重点开发旅游业的厦门,但这并不能说明泉州就比厦门差,两个地方的美是不同的。在我的感受中,不同于厦门走的小资路线,泉州的美在于朴实无华,却暗藏一千多年的文化和深入骨髓的古典浪漫。就如同泉州华大的砖瓦式建筑和厦门华大的现代化建筑一样,它们有各自撩人的地方,因为听过它们的故事,身临其中,所以爱上它们。

但亲身经历后,身处两地的你会发现,在厦门你会有种处处被照顾贴心的感觉,而在泉州这种感觉就有所欠缺,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坑人。显而易见的,在厦门坐公交可以说是方便快捷又省钱,到处都是柏油路,车开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颠簸。而在泉州,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坐电动车,导致有的路段交通不畅通,拥堵,同样的距离坐公交车的价格是厦门公交的两倍甚至更多,这也恰恰体现了其政府的利民政策不够到位。除此之外,医疗补贴,工资房价,待遇教育……种种因素也决定了厦门这座由小渔村发展过来的小地方能吸引到更多人前来学习居住。

两座城市的风格各异,但作为一个泉州人,我还是更喜欢泉州这座弥漫着悠久文化韵味的城市,无论是老城区的红砖红瓦,还是各个县城朴实无华的人文风情,更或者是游山玩水的闲庭雅致,美丽乡村,都能勾起我对这片净土的美好记忆。它不够现代化,它没有为了挣钱而专门规划过的景点,也没有拥挤的旅客来衬托它的知名度,它完全不像人们印象中旅游胜地该有的样子。但它不需要去改变什么,因为每个真心为这座城而来的人,都不是为了拍照而走形式的旅客。

我由衷地希望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和厦门校区能齐头并进、越办越好,也希望泉州和厦门这两座闽南语共通的城市能取长补短,为闽三角的繁荣发展缔造辉煌。

——两委办公室

郑伊杰


    关注 商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