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建设预制构件工厂!产业发展思维要转变!

 

从2014年建筑业深化改革全面启动,到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两年时间里,建筑业在生存环境、生产方...



  • 从2014年建筑业深化改革全面启动,到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两年时间里,建筑业在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接受这些新变化,在新变化中找准自身定位,是全行业迎来新发展的关键。进入2016,建筑产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全产业链戮力同心、全面改革,转型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 当前,建筑产业化热潮涌动,部分企业与地区出现“大干快赶”、“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作为推动建筑业变革与转型的建筑产业化,也应该确保“质量时代”。开发、施工等企业虽然已经逐渐形成产业化意识,但还远远不够,不能用传统开发商、建筑商的思维来对待产业化,推进产业化还面临严重的意识阻碍。眼下,更需要用工业化思维方式、产业化思维方式,认真思考建筑产业化“干什么”、“怎么干”、与现在提倡的“互联网+”等理念如何结合,如何转型?”的问题。


  • 因为发展形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不少公司都开始体会到一个痛苦的教训:在政策引导以及为满足建设的需要,上马投资新建一家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以实现工业化的建造模式,结果却是工厂的产能得不到释放,或是生产效率极低。人们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工业化的建筑施工需要一种全新的思路,仅仅建设一个预制工厂是不够的,建筑工业化的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不单单是设备,它需要7成的技术准备和3成实施工作。
  • 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建筑是一个过程,它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建筑设计规划—建筑体系优选—载荷力学计算—匹配建筑设备—构件产品预制—物流运输规划— 现场装配施工。所有的步骤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这意味着每一个阶段都会影响到其它的阶段。因此在规划和实施时都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建筑体系会影响到生产产品的模具和构件的安装。
  •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建筑工业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还停留在以往的单一的工业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层面上,还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装配化。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要素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在房屋建造的全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并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产业化的基础是标准化设计,产业化要求设计前移、管理前移、价值前移、成本控制前移,在现场作业中采用一体化整体方案,在整体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再引入外部资源。


  • 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目的,就是使尽可能多的部件通过预制的方式批量生产,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而成建筑物。这是确保高质量建筑前提下,快速和经济的满足住宅和商业地产巨大需求的唯一途径。工业化建筑的不同不仅是一个设计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对复杂工艺、细节精良的解决方案,并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边界条件的思考。有非常多的案例表明,仅仅提供一个预制混凝土产品生产工厂并开始实施工业化建筑的项目,失误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 为了充分保证工业化建筑的显著优势,对项目的整体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综合规划需要在结构设计、建筑培训、制定相应的施工体系和各个组件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适当的合并,以及施工现场的后勤和组装的要求和限制。


  •  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技术流,这是产业化的思维。产业化行业为何难做,因为过程艰难。既要会讲故事,又要做出产品的体验感来,不能为了做产业化而做产业化。因此,第一步,还应该是标准化再提升的问题。2016年,相关的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等逐步完善,产业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凸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继续引领建筑业发展航向。




远大住工

微信:yuandazhugong
技术的远大 制作的远大 合作的远大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远大住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