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说话不累“的人

 

—...



和说话不累的人交往特别舒服
文/ Qing
(一)频道不同,不必强聊


我的朋友A,性格挺好的,但我很少单独和她呆在一起。因为我慢慢发现,我们两个好像不是一个频道上的人。

有一次,她看到我的手机壁纸是某明星,好像很吃惊地发出疑问,你喜欢她呀。我点点头说是。她的表情瞬间变得很微妙“你怎么会喜欢她啊?我很讨厌她的。”我笑了笑,因为她给了我很多正能量呀。

A立即说,她能有什么正能量?工作努力?那是每个人都该有的职业精神呀。你不知道她有很多负面消息的吗,像什么整容啊,离婚啊。

我马上停止了关于这个话题的交谈。

以前听小山羊找朋友的故事,明白世界上只有同类才能够做朋友的道理。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说话时可能就很累。他们会比其他时候付出更多而收获更少,还浪费时间。

有句话叫“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其实说话也是这样,频道不同,不必强聊。
(二)奉行和而不同的原则


从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到决定全面放开二胎,生不生二胎成为了社会近两年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家叶萱,儿女双全。她时常会分享一些关于此的快乐片段,也写过一本书谈及自己要二胎的原因与心得。

尽管书的销量不错,尽管很多人来询问她对于生二胎的意见,但她时刻告诫自己,再感到幸福也不要竭力劝说别人生二胎:

“那些所有由两个孩子带给我的无限欢悦,是在属于我的这种情境里,通过我自己的方式,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压力后才拥有的幸福。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我的生活,不是所有人的。己所欲,也要慎施于人。”对此,我深以为然。

表姐曾和我抱怨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七大姑八大姨开始边叫她妈催表姐快点生二胎边罗列了两个孩子作伴的好处。

可是表姐现在事业正忙,老人们身体也不好,都没有能力再带第二个,因此她是真不想生第二胎。但她每次和她妈聊天都会被劝被念叨,久而久之,她现在都不太敢回去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说话的“暴力“表现。

说话作为最便捷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能让双方很快知道彼此的三观。但这也造成了一种潜在的危机,那就是很可能会导致双方因为偏见或不理解而引发的辩论,甚至是吵架。

你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适合你的未必是适合别人的。说话时,分享经验或提供建议都是好的,但如果附上强加的目的,那最后双方只会不欢而散。

很多人对同一件事的观点也许会大相径庭,此时我们需要奉行“和而不同”的原则,即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哪怕是至亲至密的人,也没有必要争出个结果或说服对方遵从你的观点,又不是什么严重的大事,何必如此认真呢。
(三)听和说都重要,关键是态度
每段对话里都必有听和说,哪一个更重要呢?

我觉得,这各是能力,都值得好好学习。无论何者,态度决定效果。

以前,我很欣赏一个师兄,因为他极佳的辩论能力。慢慢地,我却发现他有着对方辩手还没陈述完观点就急着打断来发表己方意见的习惯。这迅速拉低了我对他的印象分,从那以后我很少再去观看他的辩论赛了。

我始终认为,能等别人清晰顺畅地说完话后再发言是一种良好的素养,这反映了你的家教和胸襟。

当然,有时候,仅仅是认真地倾听也不够,你还需要给出别人想要的反馈。从小时候老师的课堂点名到现在的面试官询问,都是如此。

前些天,舍友和初恋男友分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发展轨迹逐渐不在同一个方向,已经渐行渐远了。而这些,都是从他们的说话中透露出来的。

每次约会时,舍友都会和男友分享最近看的好书好电影,借此希望男友也会有所思考,能和她一起讨论,从而各抒己见,共同成长。但男友听完后都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嗯,真不错“后就没了。此时,舍友就感觉是自己在唱单曲,收获的只是噼里啪啦的掌声。其实,她想要的不是掌声,而是合唱啊。可惜,男友不懂,也不愿意去改变。

对,每个人的沟通能力是不同的,对方也不一定能和你心有灵犀。但无论是倾听者还是倾诉者,你都要深谙好好说话的重要性。

总之,和说话不累的人交往特别舒服,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晚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乐:Juline - Getting Closer
今日作者
Qing
孤僻且长情 经常不靠谱


扫描二维码,和我们一起走下去
投稿邮箱 littlenotion@163.com
 合作请联系微信504489299
◤渴望成为有独立想法的我们◢


    关注 LittleNoti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