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如何学会思考?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如何学会思考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和意识四种。其中,人的大部分意识都是处于无意识之中的。设想一下,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眼前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心里所到想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之所以用“紧密”这个词,是为了与松散相对,事实上不管人的意识有多么散乱,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联系。举个例子:坐车的时候你看到身边的树不断往后退,你可能会因此想到逝去的时光,而这些内容与你所看到的树并无太大关联,只是树的后移使你联想到了逝去的岁月。如果你看过意识流的小说,譬如《尤利西斯》,大概就能明白无意识是一种什么状态。       简而言之,我们平时很多的思维活动都处于一种“胡思乱想”的状态中。从思维的能动性来讲,这种状态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它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某些无逻辑、无规律的联想。这种状态我很难将它称为“想”或者“思考”。于是,我把它称为意识的自我呈现,而“想”或“思考”则是思维的自我探寻。从意识的自我呈现到意识的自我探寻,除了可以经过逻辑思维的训练之外,就需要通过冥想来实现了。佛道两家的打坐,其实就是一种冥想。通过静坐的方式,使自己处于冥想的状态,直面自己脑海中那些杂乱无章的意识,并围绕某一个主题使这些意识集中起来,驱使它进行分析,而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思考,或者说佛教所说的“悟”。
那么如何使那些游荡的意识组织起来呢?或者说如何达到思考呢?这里不做任何的理论分析,也不列举一些思考的诀窍。对于我来说,那些都是“套路”,大多数人其实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如何迈出这第一步,这是才是最关键的。笔者没有什么宏观大论,只有简单的个人经历给大家提供参考。

虽然曾被一些朋友谬赞为有思想深度,但这所谓的“深度”却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如果要追述源头,我的思考史应该从初二开始,在那以前我基本上是个天真的书呆子,所谓“尽信书”,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没有思考,只有记忆和背诵,许多基础的东西就是在那时积累的。初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历史老师在批判课本的虚伪。那一刻起,我觉得许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所读到的那样,真相从来都是需要探索的。思考,或许就是从听到不同的声音开始。如此一来,性格孤僻的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冥想,然而最初的冥想总是痛苦的,不是因为想不出答案,而是不知道自己在想着什么。第一次冥想的时候,一闭上眼睛脑海里便会出现无数杂乱无章的意识,有些是最近的烦恼,有些是随意蹦出来的想法,整个脑袋乱成一锅粥,既静不下来也找不到方向。这种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到了初三,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但至少养成了冥想的习惯。而我第一次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便是在初三,那年我十五岁,正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我找到了思考的主题,随即在冥想过程中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有意识的思索。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有了主题,脑海里的意识还是杂乱无章,这需要一个控制的过程,漫长而缓慢。首先要做的便是静下来,清空大脑,就这一步便需要耗去不少时间,然后找到主题,慢慢地控制大脑里那些跟这个主题相关的意识慢慢地呈现,这是一个过滤意识的过程。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做到了这一步,那段时间常常为人生的意义而痛苦。空虚、无价值等各种观念充斥着头脑,然而我却没有能力去探索答案,仅仅只是有目的的呈现。
真正的思考是从大学开始的,而高中三年,我完成了从意识有目的地呈现向各种意识的自我分析和相互碰撞的转换。思考是一个分析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呈现的过程,即便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出答案。当所有跟主题相关的意识都呈现在脑海中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指挥”它们进行分析,或者说“对话”。思考就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把每一种意识都当成一个发言者,让你的思路变成针线一般,将所有的意识都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性。举个例子,你大脑里的那些相关的意识就好比是一堆作文素材,所谓将意识串联起来,就是根据文章立意把所有的作文素材写成一篇文章,并得出结论。当然这种思考是需要导向性的,你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能找到那根线。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阅读给了我一把钥匙,一把将自己身体内的意识组织起来的钥匙。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里面的石破天,在看石壁上的蝌蚪文的时候,与自身所积累的气产生呼应,从而悟出了石壁上武功的秘密。阅读也是如此,使自己的意识与阅读的内容产生某种程度的呼应,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当你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基本上就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抽象思维。思维跟身体一样,都是需要锻炼的,身体不锻炼会垮掉,思维不训练就会生锈。保持思维的这种状态,首先要养成冥想的习惯,时间长度可以随意,但必须要坚持。其次,要多读书,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钥匙”。最后是要多写,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天都逼自己与自己对话,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人之所以优于其他物种,大概就是因为它会思考,而不仅仅满足于生存。       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孤独之书

微信ID:guduzhishu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
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孤独之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