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著名画家陈飞翔作品赏析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艺术简历

陈飞翔
安徽长丰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徽省书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文联国画院副院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合肥市美术创作院院长。

山水作品欣赏



春夏秋冬

山水之思:论陈飞翔的绘画
陈忠村


徐复观讲过:“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①]”。可见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它排在科学之前。艺术当然离不开艺术家和艺术品,静观和近观陈飞翔近期创作的《琴音幽居图》、《雨后峰翠》和《散峰入云》等,这些作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主观地向我们传达笔墨精神的完美。水墨精神的高度要求向我们展示出作者的审美追求:“绘事水墨为上”(王维)。陈飞翔在宋元山水里“囚禁”15年,从卧薪尝胆式的深入传统再到苦思冥想跳出传统的藩篱。多元化艺术语境的构成、水与墨的文化属性形成了其“陈家山水”

“纯水墨”的独特面貌,水墨的“高山”境界,令人仰止。陈飞翔的作品在创作上赋予了一种主观的生命激越。



高林春思



古林幽泉

一、山水传承之“思”

艺术的存在只能借艺术家作为实体来表现,否则就不可能有存在。这种存在有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安徽拥有徽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在徽文化中“新安画派”尤其突出,成绩斐然。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就提出“新安画派”这个名称,在张庚之后世人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徐卫新在《黄山画人录》讲:“明清以降,因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诸种因素,尤其以徽商的兴旺发达,在黄山脚下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徽州土地上,众多的先贤为丰富中国文化艺术宝库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其中尤以书画篆刻艺术最为突出”。“新安画派”的前辈们悟出了山水之精神,善用笔墨,貌绘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

陈飞翔作为安徽籍当代画家,其作品不可能不受“新安画派”诸家的影响,他早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就创作出32米巨幅中国画长卷《黄山颂》,作品艺术地再现了黄山迎客松至太平湖的全景,如果说这幅宏篇巨制描述的是“真山真水”借景抒情,那么后期他不断“变法”的创作就是以情绘景!应该说这时的飞翔受近现代大家黄宾虹、赖少其等对他的直接影响,其作品“在空灵、飘逸和气韵生动之中,处处漾溢着徽文化的气息[②]”。对前辈的研究、学习,使陈飞翔领悟了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文化精神,使其创作更富有文化原创的精神性、艺术材质美感的独立性,以及笔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性,陈飞翔以献身的勇气用灵魂与“黑白”碰撞,内心世界的文化独白诠释着自我追求的审美特征,在《皖山雨霁》和《云溪静道》等作品中浓淡湿干在“黑白”色彩中呈现出结构、张力与气息,在虚实、疏密、含蓄与幻化中呈现阳刚之美的“气”和阴柔之美的“韵”,体现浑厚华滋的水墨韵味,作者“活在”传统艺术与现实的山水之中,正如徐复观所讲“文化根源的心,不脱离现实;而有心而来的理想,必融合于现实现世生活之中”。陈飞翔的作品正如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体现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文化精神,他拥有虚、静、明的思想境界。陈飞翔不断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

从史学的角度对“新安画派”诸家的评价为:“渐江得黄山之逸,梅清得黄山之魂,石涛得黄山之气[③]”。而陈飞翔画出了“山水之思”,他把色彩缤纷的自然提炼到用精神去存在。用作品把人们从烦躁的生活中“悬置”,回到生命的宁静、阳光和善,使生活充满诗意。



何处是秋霜

二、山水自然之“思”

已过40不惑之年的画家陈飞翔,自然山水已经烂熟在他的心中,通过作为经验的自然山水而存在的风景在纸上宣泄,纯水墨的思考是基于自然对绘画的不断尝试和无限接近,在画面中“体现了他对于山水画理想彼的追索过程[④]”。它是意识下的直觉意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这种内在的存在无意是对存在意义上的存在,原则上它已经不依赖于任何物便可生存,再也没有比直觉艺术接近艺术了,真正的艺术来源于内心的真实,一位哲人讲过艺术是“一种表现作用,就好象语言的本质是在我们面前,用可认知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或者说来把握那些混乱杂陈的事物”。焦、浓、重、淡、清在飞翔的思考中就如横、竖、撇、纳、点,它可以组成无数个汉字和词语,但这些词语是属于陈飞翔艺术语言的存在,如《碧波塔影》和《古道清风》等艺术作品。

“其他”的绘画技法,肯定不能发挥飞翔自我对艺术的创造精神,反而以自身的规定限制和扼杀艺术家的生命力,“纯水墨”特征表现出他“信念”的“意向性”,这种被经验的“内在之物/山水”提炼出一种高品的艺术价值,生活不解释艺术家的作品,但肯定作品和创作者的生活相通,飞翔的生活与艺术精神层面相通就是他自己对自然山水之

“思”的结果。



廊桥夏月



琴音幽居图

三、艺术本质之“思”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讲过运墨而五色具。五色是指焦、浓、重、淡、清,在陈飞翔的作品里呈现的浓就有三种之多,重色可以用“微克”来记量,淡色就像晴天中的云彩有无数种,它们有万种色彩的灵性。陈飞翔很自然的让生活中的“彩色”与“墨色”碰撞呈现在纸上,又通过人的视觉把“墨色”变成“彩色”出现在观众视觉里,正如在《忆江南》和《空翠新霞》作品中墨的种类越多,描绘的越精确,当墨达到他的“理想化”时,形象就丰满、滋润和完整,飞翔所追求的正是用墨色来诱导出的深度形象和多维度的空间感。

正如赖昌平评价陈飞翔是“睿智的山水新变的思索者”,他的艺术仅服从它自身的定律/思维之外,绝不服从任何指挥。它是孤立的,但任何一个孤立都不是孤立的,它和其它孤立一起构成非孤立的结合体,通过陈飞翔的思考后呈现出统一。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讲过:“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的产物,这种哲学在本质上具有人的特点,美使人的价值得到升华,并曾在神的圣体上以鲜明的形式显示出来。艺术与宗教是自然中的理想化,特别是人——自然发展的顶峰——的理想化[⑤]”。陈飞翔是在这种理想化中飞翔。

艺术家承担着重建文化的使命,它是神圣的,要有不可复制性和创新性,正如梅洛-庞蒂讲“艺术家的再现,就是为了在无声的孤独经验的基础上意识到这种东西,文化的、思想的交流也正是建立这种基础上的[⑥]”。社会需要这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陈飞翔用他作品的思想,来唤醒他人沉睡的意识,来经验这种山水之“思”。在笛卡尔语系中的“我具有我面前的世界”,“我在”和“我思”等,我们常用“我思(cogito)”来标志,笛卡尔对它作了这样的解释,包括所有的“我感知,我回忆,我想象,我判断,我感觉,我欲求,我愿望”以及所有在无数变动着的特殊形态中类似的自我体验。我思“在自然的朴素生活中我始终生活在所有现实生活的这个基本形式中,无论我是否同时陈述这个我思,无论我是否‘反思’的朝向自我和我思[⑦]”。飞翔艺术本质之“思”是笛卡尔式的,他在他自己的体验中以各种方式行动着、呈现着,承着累和受着苦,我在,山水在,生活在,我的艺术在,我主动生活着:我思。飞翔主动的朝着他的自我和我思进行反思,就这样一个新的我思就参生出——陈飞翔的艺术本质之“思”。



皖山雨霁

结 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心灵上和肉体上现存与生活中的人,是心灵生活的主题,艺术家更是主题心灵中的心灵主题,艺术家应为“我们”而存在,陈飞翔经验了主体性的理智后呈现出“超越并自我”达到了“山水之思”。

这里的“山水之思”是三种“思”的重合,首先是山水传承之“思”,是对新安画派的不同时期先辈的学习后的思考;再是自然山水(特别是对黄山)之“思”,它来自自然深处,在这里他找到打开艺术大门的金钥匙;最后是艺术本质之“思”,是对绘画艺术的本质思考,既在他自己的艺术责任中思索自我。

陈飞翔的绘画是“思”的山水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更是哲学的世界。

陈忠村:原名陈忠强,美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美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瑶台玩月



幽林琴音

水彩作品欣赏



背影



残存的记忆



记忆



惊涛骇浪



痛觉残留



紫色的云

花鸟作品欣赏



春秋向日



清流



秋水听雨声



相映花落去



笑隔荷花共人语



雨中唱莲



月色听雨


    关注 艺术百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