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南方洪灾”,新旧媒体都在说啥样的话

 

导读:重大的灾难报道,是检验一家媒体甚至一国媒体发展水平的最好契机。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所有媒体会齐齐上阵。...



导读:重大的灾难报道,是检验一家媒体甚至一国媒体发展水平的最好契机。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所有媒体会齐齐上阵。在灾难报道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各自发挥作用,又如何相互作用?在一个健康的传媒生态圈中,它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相互融合?

一、不同本质决定不同特性

传统媒体

本质上,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决定了新闻媒体承担着信息和宣传两种基本职能。对于灾难报道,媒体不但要及时报道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且要安抚受伤的心灵,维护正常的社会及救灾秩序,引导各方面妥善处理事件,解决问题。多年的公信力和专业性积淀,让传统媒体有能力对灾难报道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延伸,这也是相对新媒体的优势。

但其短处也显而易见,在传统媒体对此次“南方洪灾”事件报道中,我们能看出,现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部分:第一,灾情如何、能否妥善安置灾民;第二,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削弱负面消息,而通过正面事迹和人物的树立来报道负面灾情。



新媒体

1、新媒体的大众参与性,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汶川地震是一个分水岭,之后的几乎所有大灾,第一时间发出消息的都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此次“南方洪灾”的现场情况呈现方面,在网络通信未受影响的情况下,居于第一现场的“拍客”们,利用手机摄像头等便利终端,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几乎可以辐射全国的传递现场受灾情况信息的任务。从时效性角度来看,迅速信息传递对于后续专业记者的报道及抢险救灾而言,都有重要价值。这样的速度和规模,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第二个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去中心化、多元价值观、小叙事等特点,这让它对信息的发布和处理手段更加灵活,不仅可以视频、文字、图片全方位出击,而且其在传播能力、传播速度以及覆盖面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H5、文字/视频直播、VR,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轮番上阵。

网易H5
新浪文字直播
VR全景直播
互补大于竞争

纵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种特性,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两者之间并不构成竞争。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权威性和深度报道,这正是新媒体的短板,但新媒体即时性和广覆盖的特点,传统媒体也望洋兴叹。事实上,从以往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良性互动的例子。

1、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楚天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主动联系了发布第一条相关微博的19岁大学生王凯,而后期许多媒体也多是通过微博了解信息并进行采访。在微博的密集转发期过后,传统媒体的优势开始凸显,甘肃日报推出的“泥石流之殇”特刊,每天以三四个版的规模,将灾难造成的损害,以及社会各界的救援行动给予了充分反映,满足了公众在短暂的震惊、悲伤后深入了解事态发展的欲望。

2、2013年雅安地震

雅安地震发生后,在前方记者还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四川卫视采取了主播间与微博控制室联合播报的方法,以微博发布的最新消息为线索,向观众传达各种求救、找人信息和地震的最新进展,也为电视台后续的实地追踪采访安排出了大致顺序和路线。记者赶到现场后,也对微博提供的各种求救线索和事件进行了后续追踪,微博发布者与电视台记者完美地进行了任务的交接。

小匠说



媒体就是媒体,没有什么纸不纸的。”抛开不同的传播介质、渠道、受众,单从核心意义上讲,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各自背负什么使命,履行这个使命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信息传播。两者没有“种族”的区别,只有发展阶段的前后。时代发展至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高水准的媒体从业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传统媒体在信息整合、传播、引导舆论方面的主导地位仍然坚不可破。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事实上拓展了传统媒介对已有技术的利用范围,借助网络平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只会变得更强。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也在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涅槃”的过程,在保持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又要以互联网的思维看待问题。

编辑:付淑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 实验室里的小工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