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匠专访】“十点读书”的神级吸粉运营

 

"微信公众号在恶化"?来看看他坐拥960万用户日均涨3万的神级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被不断切割,信息接收也越来越碎片化,“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另外,娱乐至死的年代,一板一眼的叙事鸡汤、励志美文也越来越不受欢迎。然而,这样的背景下,文化阅读类自媒体“十点读书”依然火了,近两年一直是自媒体领域的翘楚。

十点团队自主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有 “十点读书”、“她读”、“十点电影”、“十点读书会”。上个月底,“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达到了700万,目前仍以每天3万的增量在快速增长。三个小号的粉丝量也在向百万冲击,目前,“她读”粉丝数80万,“十点读书会”粉丝数100万,“十点电影”粉丝数80万。 不只在微信,十点读书还活跃在荔枝FM、腾讯视频、今日头条等多种平台上。内容产品有文字、电台语音播报、视频等多种形式。他们还投资了小柚子童书、书单、疯狂鸟窝、旅物等新媒体项目,试图打造一个涉足电影、音频、动漫等领域的媒体矩阵。

本期,我们采访了十点读书的创始人林少,和他聊了聊“十点读书”的内容生产机制,读书会社群建设以及盈利模式,林少也谈了谈他对目前阅读环境的判断。

Q

A



&

"早期我们很像《读者》,现在越来越不像了"

Q:“十点读书”的文章多来自于你们的四五百位约稿作者,你们是怎么一点一点积累起这些资源的?

A:最开始,我们的用户基数没这么大,找作者投稿确实很困难,很多人也没时间理我们。那时我们就从微博、豆瓣等平台寻找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作者,慢慢和他们聊,建立相互之前的信任与联系。后来我们的品牌起来之后,很多优秀的作者也渐渐主动找上我们,这样就轻松了许多。我觉得就是靠时间一点一点积累的吧。

Q:会付作者们稿费吗?

A:没有稿费,但我们会帮助作者宣传他们的微信、微博或者新书等。

Q:很多人说你们像是网络版的《读者》,这个说法你怎么看?

A:确实有一部分像,比如在文章的类型上,也确实有很多人说“十点读书”就是新媒体的《读者》。我觉得可能早期的时候我们更像《读者》吧,后来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内容的升级,寻找更多类型不一样的文章,更多样化的产品形式。

目前,我们的每篇文章都会附带我们的“十点电台”主播的语音播送,十点读书的电台在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上也有上百万的听众。

我们也在尝试短视频的形式,在腾讯视频等很多视频平台推出了“十点电影”,目前用户和播放量也在稳步增长。

Q:这么多文章都是由谁来读的?

A:我们只有一个全职主播BOBO,其他的主播都是志愿者,很多人本身就是广播电台主播。

Q:“十点读书”现在这种内容生产机制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A:优点就是我们有大量的文章可以筛选,这样选出的文章就是精华中的精华,我们就不会缺优秀稿件,现在我们每天能收到几十封作者投稿。缺点就是我们十点自己的价值观输出较少。

Q:有考虑增加原创文章的比重吗?

A:我们现在正在快速增加原创文章的比例,比如公号“她读”和“十点电影”推送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我们原创的了。“十点读书”也在快速增加原创的比例,比如我们做一些书籍的推荐以及一些作者人物采访等。
“没想直接利用读书会社群赚钱”

Q: 基于对读书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的建立起社群吗?

A:读书会这种社群在很多以前就有,十几二十年也一直都有,是一种相对天然的社群。基于这种基础,相比其他社群建设会更容易一些。

Q:读书类社群会比其他社群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吗?

A:读书类社群空间确实会比较大。读书会本身就一个挺普遍、挺成熟的社群,有很多过往的经验可以参考。

Q:很多公号在做付费社群,你们有想过效仿吗?

A:付费社群没有想过,但是我们在尝试一些付费项目。比如我们的网络微课“十点课堂”,当然十点课堂不只是在社群中推广。

Q: 有在社群这一块探索一些可能的变现模式吗?

A:目前,没有想直接利用社群去赚钱,但是社群会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品牌。

Q:社群维护方面有什么经验?

A:在社群维护方面,我们主要是和各个城市读书会的班委建立连接。然后,通过他们的力量去带动各个城市的读书会。

Q: 对你们社群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划?

A:我希望我们的读书会规模能够更大、持续时间也能更长,三年、五年大家一直在里面玩下去。目前线下读书会覆盖了30多个城市,以后会是100个城市。
“其他业务营收和广告营收要打成5:5”

当下,自媒体虽然很火爆,但是变现方式少、变现能力弱,一直是被诟病的一大问题。“十点读书”作为一个逐渐壮大的自媒体,在变现方面有很多探索和尝试。其目前的商业模式大概有四个板块,一是品牌广告,这是比较常规的一种变现模式;二是电商,推出了“十点小店”;第三块书籍出版,出了两本书;第四块就是在线课程“十点课堂”。

Q:您曾经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十点读书是一个媒体属性较强的公号,可能不太适合做电商。那么你们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A:之前的采访可能已经很久了,当时新媒体的电商氛围,以及各种支付手段也没有养成。现在我觉得,我们当然是可以做电商的。我们已经进行了尝试,在微信公号上推出了“十点小店”项目,目前增长还是挺快的。

Q: 营收这一块,各个变现方式大概占有多大比例?

A: 广告营收占了8成,其他占了2成。我们的目标是,其他业务和广告营收比例可以打成5:5。

Q:5:5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A:首先,虽然我们的广告业务也在增长,但是其他的业务增长更快。这是算是对趋势的预判。另外,也想让我们的盈利模式更多样化一下,自主性更强一些,不过分依赖广告。

Q:品牌广告的文案都是由你们自己来写的吗?读者对品牌广告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A:也有广告主自己写的,也有我们写的,现在我们写的比例在增加。我们的品牌广告会有多种形式,比如讲故事,聊情感,普及知识等,我们策划了很多的广告形式。
读者对我们的广告接受程度也蛮高的,还有很多人专门留言说,今天的广告不错,我很喜欢,之类的。其实,我们不只是在做广告,也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一种传播,是在输出优质的内容。

Q:你们出版的两本书,现在卖出了多少了?

A:第一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卖了8万册。第二本《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出版了四个月,已经卖到了4万册。我的预计是超过10万册。出版图书会变成我们的一个常规机制,计划每年出三本左右。
“人们读纸质书的机会少了,阅读的机会多了”

Q:十点读书”一开始叫做“每日好书推荐”,但是当时粉丝增长很慢,您觉得是为什么?

A:早期增长慢也是正常的。另外,原来的名字也长了一点,没有辨识度。“每日好书荐读”也限定了我们必须推荐书籍,文章类型上太过于局限了。

Q: “十点读书”为什么很少发荐书的文章了?

A:有啊,但是形式不再那么呆板了。比如,我们会摘录一本书的精彩片段,当作一篇小文章推送给读者,文章附上书籍的简单介绍。荐书形式比较多样了,不再是生硬的去推荐了。

Q:您曾说“十点读书”推送的更多的是治愈类的文章,而且读者对这类文章有很大的需求。您觉得是为什么?

A:首先,我认为大众对这类文章是一直有需求的。人总会碰到困难,无论是情感的、工作的,还是其他什么。
另外,这些类型的文章大多数人都看得懂,也都喜欢看。一些深度的、垂直窄化的文章,很多大众用户是不买账的。十点读书的传播方向是基于大众的。

Q:您对这个时代的阅读环境,有怎样的判断?

A:以前我们对读书的理解是,捧一本纸质书,静静地去读。但是现在传播介质在变, 人们看纸质书的机会变少了,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面。而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啊,说明每个人阅读的机会变多了,可能加深了更多人阅读的习惯。

Q:您认为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吗?

A:我觉得挺好的。以前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来阅读,只能是看到书的时候才能阅读。现在手机是不离身的,大家随时随地有机会来阅读一些东西,电子书也好,微信里面的碎片化的文章也好。读者没有时间一本一本看,还可以一篇一篇看。
“没感觉到微信公众号在恶化”

Q:最近,罗振宇说微信公众号正在剧烈的恶化,感觉可能要不妙了。你们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微信上,对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号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判断?

A:我们觉得还好,虽然我们有700万用户了,但是用户每天增长的速度是比以前都快的。
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展了3年了,从很多自媒体平台来讲,微信公众号还是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的。我有信心说,未来的两三年微信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能随着短视频越来越火,用户有可能转移到一些其他平台。

Q:有想过要自建渠道或者平台吗?

A:一直在考虑,去年年初我们已经做过自己的APP。但是感觉这个产品用户并不是特别需要,我们也没怎么去推广。后来分析,其实用户手机上经常打开的软件就那么几个,其他APP的打开率是很低的,做APP的门槛是特别高的,获取用户也特别难。
作者:晁星

编辑:张婧琪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 实验室里的小工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