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朋友圈里的朋友。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不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跟 你 说 个 秘 密  千 万 不 要 和 别 人 说
“ 酷 的 人 都 关 注 了 阿 司 匹 林 博 物 馆 ”
▼
2016.8.10| No.369




1.

我手机里住了各种各样的人。

因为工作认识的,在学校里一起上课的,朋友介绍的朋友,家里大大小小的亲戚,大家以大家以昵称的形式存在在彼此的微信通讯录里,平时在对话栏里没怎么出现的名字,可以活跃在朋友圈的评论和点赞里。

每一张照片,每一条状态,那前几个点赞的人,恍惚中还会误以为两个人有多么过硬的交情。有些人,点开聊天对话框,如果不是一片空白,躺着的也只是寥寥几句礼节性的问候,“新年快乐”“劳动节快乐”“儿童节快乐”“母亲节快乐”,交流戛然而止于“谢谢”“同乐”“你也是”。

2.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发布会活动,碰到一个认识的姑娘。我们其实在很多活动上都见过面,拥有各自的联系方式,也有共同的朋友,也能聊到一块儿去。

姑娘开朗好说话,我也不是喜欢摆架子的人,我们聊天的时候打趣着说,认识这么久怎么就没有过单独约出来喝喝茶的机会?

散场的时候,姑娘给我比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和我说有时间一定约一个下午茶。回家的时候,微信收到了一个笑脸。尔后的几天,姑娘的朋友圈时常刷新着动态,我想着是时候主动一把。

第一次约女孩子,紧张地在措词方面斟酌了很久,等到回复是说她最近不在温哥华,过一段时间再约。等她主动发短信来问我近况的时候,正逢赶上期末最忙碌的时间,约会计划又泡了汤。一来二去,在几个“下次再说”“下次一定”“再约”的微信里,两个人的热情都消磨殆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

朋友圈的朋友,是不是放下手机,

你们就会全部不见了呢?

这些人活在你的朋友圈里,像生生不息的火苗,让你有一瞬温暖的错觉。可是屏蔽了朋友圈,再也不点开对话框,这个人可以轻松地消失在你的生活里,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以前有人批评我说,为什么每到一个新地方,以前认识的人都不再联系了,回想起来,的确是这样。

我不擅长和人交流,也不喜欢主动联系,我坚信所有好的关系都建立在双方都感觉愉快的前提下。对于朋友忽然消失不见的错愕,只会维持须臾。分别是每一段关系的必然结局,孤单才是生活的常态。不需要在一段关系里赋予太多的期待和希望,除非你能告别也思而有备。

4.

我之于所有感情,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波伏娃之于爱情。

在《越洋情书》(Lettres à Nelson Algren)里,她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不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身边的朋友来了又走,有些人驻足时间甚至不过一个下午。也许每个人都活得小心谨慎,深怕自己的热情被辜负而付之一炬。可能是每个人都心里清楚,人总归是要一个人离开的,一辈子不过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周而复始回环反复。

现在,很多人的关系都是用“以前玩过一段时间”来形容,和谈恋爱一样,那是你前朋友,那是你前前朋友,你们谈了一年,半年,甚至更短。

越热闹,越孤单。

住在朋友圈里的朋友,如果有时间,一起吃个饭吧。
- END -
文/莉莉安
插画/拖延征
音乐/评论第一条


晚安,你和世界。

Goodnight , you and all .


[ 存留百分之十二的回忆,用一剂阿司匹林镇痛。 ]

合作请联系邮件:584496411@qq.com

投稿请联系邮件:aspirinmuseum@yeah.net

想找我聊天就来微博:@_缺席小姐/@阿司匹林博物馆工作室等你来遇见,不要认错微博哦。:)


    关注 阿司匹林博物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