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格式与录音效果(兼评Blue Note在售再版)

 

个人心得,非严谨表述...



首先申明,本人非传统意义的“发烧友”,器材是名副其实的入门级,不值一提,可能还没有一年买唱片花的钱多,兴趣全在音乐和音乐背后的故事。

但是每次看到黑胶和CD以及如今的高音质数码文件的对比,总有些话觉得不吐不快。明明在再版后面,有母带失而复得的奇迹、有音响工程师之间暗自的较劲、有发自内心对音乐的尊重、也有难以掩饰的商业企图……这些都少有人关心。拿不同音响师remastered的再版录音进行“音效”比较,是常有的事,而对不同音响师处理风格的讨论,国内论坛鲜少涉及。

我仅举自己近几年购买Blue Note公司录音的经历,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吧。

Blue Note作为著名的爵士乐唱片公司,录制了数千张经典的唱片,由于早年的黑胶版本早已奇货可居,所以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乐迷,再版几乎是唯一选择,而Blue Note唱片的再版,写本书绰绰有余。我本来想把市面上Blue Note再版情况捋一捋,写了3页,还是放弃……


五花八门的Blue Note再版

拍张照按图说话吧,照片里基本包括我手里的Blue Note各种再版黑胶,CD另外还有几种。这里面黑胶包括:

官方75周年复刻版黑胶:采用24/192母带,前期品种由XRCD御用音响师Alan Yoshida主理,压片又分欧洲版和美国版。量产,售价在20美金左右。质量靠运气。

Music Matters 33转系列复刻版:跟Blue Note有密切关系的复刻厂牌新出的复刻系列,由音响师Kevin Gray主理,专注立体声版本母带的重新发掘,音源来自Blue Note官方资料库。限量3000张,售价35美金,现在涨价到40美金,质量一流。

Music Matters 45转系列复刻版:MM最先推出的版本,采用当时流行的45转2LP形式,音响师Kevin Gray和Steve Hoffman主理,新的33转系列,Steve Hoffman被踢走,此人有一个烧友论坛,但是有人认为他徒有其名。限量,售价50美金。质量一流。

Analog Productions 45转系列复刻版:著名复刻厂牌AP的Blue Note复刻,同样由Kevin Gray和Steve Hoffman主理,应该是两家厂牌形成默契,各自复刻不同的唱片。限量,售价50美金。质量一流。

Heavenly Sweetness 复刻版:法国厂牌的复刻,音源和音响师不详,但是法国曾经成系列再版过Blue Note的CD,口碑不错。售价25美金,质量一般。

Scorpio廉价复刻版:此厂牌确切的说是一家黑胶制作厂,再版了大量各种黑胶,而且,最流氓的是,不注明任何再版信息……但是,它家东西便宜啊,9.99美金一张,就当买CD吧!反正音源也是CD的……最近,它家又揽下了亚特兰大公司爵士唱片复刻的活,继续廉价的贩卖情怀。质量极差,几乎每张都有变形,我大概买过20多张……

Classic Records单声道复刻版:已经关张的复刻厂牌,存货一直没卖光。但是非常好的单声道复刻,音源音响师不详。Blue Note早期很多唱片先发行单声道版,虽然是以立体声方式录制(也就是Music Matters复刻的卖点)。特价25美金,200g重胶,质量一流。

日本Disk Union单声道复刻版:不清楚与上述复刻的联系,但是非常像,也是200g重胶。5000日元,质量一流。

CISCO Records复刻版:日系背景的美国复刻厂牌,已经关张,现在以Impex厂牌重生,新推出的三盲鼠复刻很屌,当然也很贵……特价25美金,质量一流。

顺便也简单说下CD的情况吧:

Blue Note RVG系列:Blue Note的经典录音基本都是Rudy Van Gelder录制,老爹在1997到2009年,重新Remastered了近两百张经典录音,但是,RVG在这次再版中,对声音处理风格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他的解释是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的播放设备,最直观的感受是音场变小,很多再版的录音被人批评压缩过渡。由于这批再版发行量非常大,也是大部分“新乐迷”最熟悉的版本。

Blue Note RVG日版:有为数不少的RVG版只在日本发行。

Blue Note普通版:Ron McMaster负责母带处理,延续黑胶时代的声音取向,但是听起来稍单薄。

Blue Note法国Jazz References系列:现在看起来,这个系列相当有趣,其再版时期与RVG重叠,但是又并非完全采用McMaster版本,有些注明RVG负责remastering。

Blue Note东芝EMI日版15004000、决定盘等:按黑胶时代编号推出的再版系列,未注明音源音响师,听起来跟McMaster版差不多。

Blue Note 75周年SHM-CD:采用24/192数字母带,Blue Note将母带全部数字化,以后只提供数字母带供再版使用,这也是采用此母带的第一批CD,效果非常好,1500日元的定价,唯一遗憾是,推出太晚了!

Audio Wave XRCD:XRCD在美国最大的推手ElusiveDisc老板建的专门厂牌,由Alan Yoshida打理,Music Matters有参与提供音源,原计划25个品种,可惜最后5张迟迟没有消息,也许永远不会有了。是最能代表音响师理解的版本,如果喜欢JVC XRCD爵士系列的风格,毫无疑问这是首选。

官方SACD:我只有一张Blue Train,至今没拆封,无法评价。

Analog Productions SACD:夸张的立体声声道分离,同时发行的45转黑胶再版也是一样的特点,如果戴耳机听,会非常明显。典型的美式风格处理,日版在混响上往往比较克制。

另外,现在还有基于官方24/192的高音质数字版销售,其中与艾利和合作的礼包里的75张流出,很多人都有听过,和SHM-CD一样,代表最官方的声音。

…………………………

以上是些非常简略的观点,但是如大家所见,各个版本之间,并非是简单的“音质”就可以取舍,事实上我也没有纠结,绝大部分唱片我不会重复购买。

连RVG这样著名的录音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的风格产生想法,重新处理母带,我们区区听众,又怎么敢说哪个才是“正确的声音”呢?

而所谓载体,在这种情况下,起到的影响微乎其微,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可比性,甚至连最不靠谱的Scorpio复刻,也有超级便宜的优势……载体更多成了唱片公司进行销售控制的手段,例如Music Matters就不推出任何数字版,想听不一样的Blue Note母带,唯有买黑胶。例如Blue Note官方借75周年推出的庞大再版,在日本以外只有黑胶和数码版本销售,只有日本出版CD。

以上~~~敲太多了,就先这样吧

第一个中文黑胶文化社区


    关注 胶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