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HR跟你谈谈转行这件事

 

...


点击上方

“测试课堂”

可们!

【职业发展】HR跟你谈谈转行这件事

本来接下来准备写面试的,睡前看了大家的提问,很多朋友想转行,但不知道怎么操作,在此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我必须强调的是,转行是必须付出相当成本的事情。当你的职场生涯发展到成熟期,也就是大概40岁左右的时候,复合型的行业和岗位经验可能会带给你更多优势,但在前期,尤其是转行过程中或者刚转行的几年,必然是失大于得的。所以一旦做了这个决定,就要勇于接受沉没成本,平衡好心态,可能你需要从头做起,可能你的薪资会比同龄人落后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一边从事新的行业,一边愤愤不平,那基本可以说,这个转行是绝对失败的。

鉴于转行的巨大成本,我的建议只有一条:要真的确认现在从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并真心喜欢你将要转入的行业,这种情况才适合转行。听起来好像教科书上的论调,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为什么这样认为。

1、发自内心的喜欢是快速适应新的行业并取得成绩的基础

想必大家都听过扎克伯格辍学创建face book、比尔盖茨醉心技术不爱管理,他们之所以能在自己的领域作出巨大的成绩,都源于他们是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从事HR工作后,每每有亲朋好友的孩子面临报志愿征求我的意见,我都会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家长总会觉得我的问题太没意义,总是积极的建议好像金融行业收入比较高,现在做数据很热门,可我总是坚持再问一遍:你喜欢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喜欢什么,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个人的一些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这些都是与生俱来或者已在后天固化的,并不会由于哪个行业赚钱而改变。硬逼曹雪芹这种文学天才去考状元,曹公恐怕也只有空叹奈何了。人只有在从事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时,才会把工作内化成自身的需要,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从而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拿我自己举例,我从小思维模式偏文,我母亲却笃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中文理分科时硬逼我选了理科。我从小就是不用逼着读书的好孩子,分数低了,自己这关都过不去,于是自然努力学习。但却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却不得不承认我与班上的同学,尤其是几个男生,存在思维上的差异。好在念书,只要够努力,总有方法可循。大学时阴差阳错的学了机械,毕业后又顺理成章的从事了汽车研发。工作跟念书不同,不再有教材题目供你参考,你必须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时我开始觉得吃力,仅凭毅力,已经不足以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做出什么成绩。退一步讲,即便我解决了某个研发难题,也并未带给我什么喜悦。这时候我开始反思,我究竟喜欢什么。

还记得第一次面试人力岗位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技术是核心部门,人力是辅助部门,你这么换是亏得啊!我很坚定的告诉她,是的,我知道,但我喜欢人力。转行之后,我发现我学习人力工作的速度远胜于学习研发,因为真心喜欢,晚上睡前都不由自主的在想方案。我必须承认,如果我现在还在做技术,薪资也许会比现在高,但我可能永远体会不到什么叫做工作的成就感。

2、社会形式的变革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变革

下面所说的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并没有什么数据资料或者官方报告作为支撑,只是自己琢磨的一点东西,请朋友们有甄别性的阅读。有高手予以赐教讨论,就更是我的荣幸了。

个人认为,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会将从纺锤型向M型转变,收入分配也是如此。在美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在中国是否还有成长的土壤,还能成长多久还有待商榷。中产阶级是信息流通不充分和区域化竞争产生的,比如,你在A市从事培训工作,那么只要你比A市大部分人课讲得好自然就可以接到足够的工作,获得不错的薪水。但随着网络和交通的高速发达,企业要培训效果好,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要便宜,可以找网络课程,于是,牛叉的人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能力和薪水都会更牛叉,而平庸的人的生存空间则被进一步挤压。当今的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不会陌生的一个词就是:外包。把工作按性质划分,外包给不同的专业公司,省钱省心。把事务性的工作进行梳理,使用业务流程代替,这就使单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对操作事务性的工作岗位需求也会减少。简而言之,重复性的工作划分单独的群体去做,创造性的、管理性质的工作则由另一部分人来做,那么薪资水平也会随之演变为两个极端。

这又回到了转行的话题,你真心喜欢这个行业,是你擅长这份工作,做出成绩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去进一步展望更有前途更丰厚报酬的未来。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行业,短期内的大环境优势也许会带着你的薪资逐步走高,但限于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后再想提升就难于登天。而且那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非往上走不可的压力和个人兴趣能力的巨大背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焦虑,当工作不能获得愉悦和成就感,这不仅是一种极大的痛苦,也是不再具有职业上升空间的明显判断标志。更可怕的是,没有兴趣的工作,短期还可以的薪资会使人具有一种麻痹的、混日子的心态,等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井底之蛙做了太久,不知不觉被挤到了行业的下半段,然后再想奋起直追,那难度可就大得多。




    关注 测试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