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学成后我一定要回内蒙古”——牧仁等蒙古族留学生群像(一)

 

【关于本栏】辽阔的草原孕育了无数儿女,我们的家园也因生命的多样而更加丰实精彩,希望能够用拙笔努力记录自己身边的各个年龄不同身份、职业用心生活的族人的日常与体悟,平凡与不凡,也希望能对我们自身有所启迪。...





有这样的一批蒙古族青年,他们既学识渊博,又术业专攻,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求学在异国他乡,牧仁姐夫就是其中的一位。而立之年的他现在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学专业的一名博士后,和牧仁姐夫的相识源于我同样很敬佩的一位师姐——他的妻子迪更妮姐姐,今年她也已经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在一次的聊天中,我们聊到以后的就业,我说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迪更妮姐姐提到说“我老公一直很坚定,他学成后一定要回内蒙古工作。”这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对年轻有志的夫妇更加肃然起敬。

说道牧仁这个名字,这还是牧仁姐夫自己给自己起的。他的本名叫德志,父母给他起的蒙古名叫萨仁满都拉,只是周围这样称呼他的人很少,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大隐隐于市了。后来他去美国读书,蒙古国的朋友觉得叫他的本名很困难,于是他索性给自己起了“牧仁”这个名字,因为这是他一直深深思恋的家乡——“通辽科左中旗协代苏木白音牧仁嘎查”的名字,没想到这个名字用得越来越广泛。

谈起成长经历和学思历程,牧仁姐夫的分享更是朴实而真诚。80后的他出生在一个半农半牧的家庭,自小学习蒙古文。童年生活,在他看来充满乐趣,有太多难忘的回忆。而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帮着家里放牛。有一次,他还在寻找小牛的路上看到成群的燕子在坑壁上筑巢,这在幼年的他的心里看来无比神秘,后来充满好奇心的他还会去寻找燕窝的踪迹,就像是如今的他怀着好奇去做一个个实验。而这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想必也与他日后所致力于从事的生物学的学习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从小学到博后,牧仁姐夫的求学经历也是几度坎坷。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在嘎查里的学校读小学。后来伴随着撤点并校,这个学校也被撤销了。那时的义务教育并不存在强制性,于是班里的同学从最初的五十多个人到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退学,毕业的时候加上降级的同学只剩下17个人坚持在求学之路上。而在那时,考上了中专的表哥是牧仁姐夫心中最大的学习榜样。

初中生活,甚是艰苦。“每天三顿饭都吃高粱米,其中有一顿还没有菜,有菜的时候也只能喝汤才很少,菜里经常出现虫子司空见惯的事”,牧仁姐夫回忆道:“当时在班里排名第九,板报的小红旗也有我,虽然是在下面。可惜我没有考上高中,那个暑假特别煎熬,父亲想要通过一个朋友让我去跟着一个乡医学医,我差点就去了。但舅舅建议我让我去复读一年,我就跟着另一个刚考上高中的哥哥,他从保康蒙古族实验学校考上了师大附中,于是我就去蒙实验复习了。那一年我很努力地学习,也遇到了非常欣赏我的班主任和特别优秀的数学老师,代表学校在各种竞赛中拿了奖励,那几年我妈妈最骄傲的就是她柜子里的我那一大叠奖状,每次亲朋好友串门都要摆出来炫耀一下。当年我被免费保送到了保康蒙中还能免三年学费,但我还是选择考到了通辽蒙中。”

最初时,他对师大附中充满向往,后来对于各种名校、奖状的态度他也慢慢开始淡然。甚至在牧仁姐夫看来,在蒙中他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转变:“我在通辽蒙中的那三年姐姐也在蒙中,我们家庭很拮据每次学费都需要凑,但是我很欣慰那是我的母校,我的人生观在那里,在那个时候开始形成了,蒙中在我心里是最好的蒙古族高中。”

“小时候吧自己总想着当什么政治家、军事家,最低也是科学家。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才发现蒙古族学生可以选择的学校少得可怜,所以我保险地选了内大,上了预科班。预科毕业选专业的时候本来想学数学,数学系要特招我但班主任没通过,于是我选择了生物。

“后来我决定考研究生,我的英语一般所以选择了继续读内大的研究生,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离开过内蒙古对省外充满陌生感。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很欣赏让我硕博连读,接着我就读博了。毕业的时候因为岗位问题我正准备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快要毕业的时候美国的导师在招人,院长推荐了我,而我自己也想继续深造,于是我就来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博士后了。”



聊到这两年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和对未来的打算,牧仁姐夫这样说道:“我们的工作非常艰苦甚至有些枯燥,其实很多人逃离这个专业往往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体力问题。如果说在科研方面,我们充满自信,我们相信自己在细菌基因表达调控这个领域是处于世界最前沿的。对于我来说我就是出国来学习的,我想念我的家人,朋友和我熟悉的一切,所以我肯定会回去工作,并且相信在自己的家乡把工作也一样做得很好。于我而言,我的快乐就是用自己有价值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与自己的亲人生活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学识回报家乡。”牧仁姐夫的一番话真挚感人,而在微信语音里听到从美国高校发来的母语语音也深深地为他、为每一位求知、奋斗在异国的族人而骄傲。他们在一个个陌生的国度,用自己的努力和言行诠释着什么是蒙古人。

就在我听着挚爱的蒙古歌谣,写下这篇文稿的时候,一位叔叔走过来奇怪地问我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一篇篇文字,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看到,就像是曾有同学好奇地问我做那些志愿者既不能赚钱也不能加分但我还是宁愿在课余熬着夜乐此不疲地做着一样,可我还是想笨拙地努力,因为那片承载着我短暂生活的草原,给予了我太多的勇气、温暖与力量,也从未离开我的心间,更从未离开每个她孕育的孩子的心间。即使是行走在发达国家、繁华都市的那一颗颗心灵,也都渴望着在充实自己后回到这片朝思暮想的土地。

相信一路坚定又坚持的牧仁姐夫定能实现他的理想,在深爱的家乡施展他的才华。在与家乡远隔重洋的国家的另一种生活一定不易,愿他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切顺利。“妮妮很快就会来看我,我们一起看亚利桑那的太阳最柔和的那一面,它会把云彩做成红红的棉花或者红叶,献给我们。”在姐夫于结婚纪念日写给姐姐的日志上,充满了对妻子的爱与思念以及早日团聚的渴望,也衷心祝愿他和美丽善良的姐姐永远幸福、甜蜜。



【关于平台】“追寻梦土”会就草原文化生态所了解的各方面(有欢乐,有悲伤)做专题分享,努力成长。同时,每个人心中的梦土都不一样,可能会是草原,是大海,是故乡...可能在远方,也可能就是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的分享也会很广泛。您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加以关注,期待您的各种分享与建议。另外,凡平台中转载的内容都会加以符号或者文字上的标注,但一些图片无法标注,望能谅解,在此感谢。联系方式:除直接留言外,您还可以添加微信TaliinHair。联系qq:1762772042;邮箱:anrhtdnmg@163.com.


    关注 追寻梦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