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美食,才是人生最大的正能量

 

小林新书《等一朵花开》正式上市...





从记事开始,我就是个吃货。

小时候家里穷,有得吃就不错,吃什么都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可能经常没什么吃的缘故,舌头对食物的味道,被训练得异常敏锐。

每次吃到美味的食物,那种幸福感,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长大以后,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

比如要出去玩,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那里有没有什么好吃的,为了美食而旅行,才是最纯粹的旅行啊!

据说,明星里面逼格最高的梁朝伟,会打个飞机去英国,在伦敦的广场一言不发喂一下午鸽子,再一言不发坐飞机回家。

我觉得这样的旅行,更有诱惑力的,还不如是:一言不发坐个城轨去顺德中山,点两只脆皮烤乳鸽,一言不发蘸着椒盐粉吃完,再坐个城轨回家。

吃顿好的,这是许多人生大问题的解决方案。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友,可以吃顿好的来叙旧。

和所爱的人闹矛盾,可以焖个红烧肉来解决问题,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抓住胃就抓住了心。

喜庆或悲伤的事情发生了,可以吃顿好的,来庆祝或解忧。

特别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吃顿好的来解解闷。

吃之所以能让我们幸福,合适的口味当然必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寄托于食材之上的种种情怀与悲喜,口口都是心的修炼。

所以这些年,喜欢到处寻觅最正宗的美食 ,也喜欢逛菜市场自己下厨烹饪,如果不是吃货,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厨师的。

也经常会写美食,画美食。

但很少拍美食,主要原因是,太着急要吃,所以忘记拍了。。。

  今天的这组小画,是十年前画的江南美食。


  用国画的食材,配上拍摄的风景,而文字,是流着口水写完的。。。



江南的美食,一直最爱的是大闸蟹,初秋的季节,六月黄会上市,蟹膏软滑嫩黄,剥开壳就会自己流出来,待到一两个月后的孟秋,膏黄就会慢慢充实起来,塞满了蟹壳,剥开的时候沉甸甸的。

如果是大湖大江里长大的螃蟹,吃完后手上的腥味会停留很久,洗也洗不掉,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都产螃蟹,阳澄湖固然不错,但太湖和洞庭湖产也不太差。有时秋天若是去江南的话,在些没太大名气的湖边,吃到的螃蟹反而会更惊艳。

吃大闸蟹当然要配红酒,我比较偏爱绍兴一带的太雕或者加饭酒,酒色深黑味浓如酱油,醇厚的口感更能烘托出蟹肉鲜甜和蟹膏丰腴。



竹笋在中国的分布更广,各地做法也大异其趣。春笋鲜嫩,夏笋肥厚,冬笋味淳,用法也各有不同。

比如广西的冬笋,挖出来后并不马上吃,要腌成酸得辣眼睛的酸笋,吃螺蛳粉的时候,薄薄撒上几条,整碗粉就酸爽生动起来,平淡的米粉也就有了丰富的味感。

而浙江湖州嘉兴一带小清新的春笋,则最宜搭配重口味的老腊肉,小火慢炖,汁水缠绵,成为一锅最美的腌笃鲜。

竹笋更常用的做法,比如安徽江西客家一带,则是切成细段,在秋日干燥的阳光下晾晒至干硬黑黄的笋干,存在竹筐里默默无闻。待遇到一锅老鸡汤,在金黄的汤色里,慢慢舒展柔和起来,吸足了鸡肉的鲜味,绵而不烂,韵味无穷。



皮蛋是最让外国人惊吓的食物,但煲成一锅绵香的皮蛋瘦肉粥的话,许多外国友人也是会欣然接受的。

当然,皮蛋更好的境遇,是与豆腐小葱的美妙邂逅,豆腐当然必须是在娇白软嫩的青春好年华,在洁净山泉水里洗漱过凝脂,小葱扶起软无力,红帐里酒桌上,含羞相问一句:“夫君怎么办?”

皮蛋果断答:“凉拌”。



小时候,能给人最大幸福感的,非土鸡莫属。

家里养了几只鸡,平时舍不得杀,只到了逢年过节,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节,中秋,冬至,才会杀一只拜神祭祀。

那只土鸡,整只在小火温水的浸泡里,鸡皮慢慢鼓胀金黄起来,里面的肉也刚好熟透,然而口感还是鲜滑软嫩。

好不容易祭完祖,放过鞭炮,眼巴巴地瞪着那只桌子上煮熟的鸡好久了,母亲手起刀落,砍下一只鸡腿递到手里,抹点熟盐巴。

第一口,总是要咬在大腿内侧最软滑的位置,连皮带肉大口扯下,皮肉一分钟吃完,剩下的鸡骨头要啃五分钟。



莲藕一身都是宝,莲子可以炖汤炖糖水,莲叶可以包糯米鸡,细嫩的莲梗,在汉江平原一带,可以加入干辣椒猛油爆炒,清脆爽甜,是我在武汉吃过最赞的美味。

莲藕自然不必说,岭南会塞入绿豆,江南则是酿进糯米,八月的杭州,桂花开时,撒入一点,做成桂花糖藕,甜而不腻,一口下去足以解决大部分的人生纠结。

莲藕炖汤的话,我喜欢用大筒骨,带油的瘦肉,被细火慢炖得从骨头上滑落,莲藕或粉或甜,都是大和谐的滋味绝配。



太湖的银鱼,肌肤如雪,细腻清甜,许多条清蒸成一小盆,来杯小酒,夫复何求。



乡下的油菜,就是跟城里不同。

我疑惑了这个问题很久了,在大城市里买青菜,再贵炒出来也没什么菜味,而且质感总是软绵绵。

但一到乡下,油菜就硬挺浓厚起来,嚼下去哗哗做声,如果用的是刚榨好菜籽油爆炒,翠绿之外便蒙着一层淡淡的金黄,焦香扑鼻,细嚼却清脆爽甜,有种让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愉悦。



湖南乡下的厨房,墙和天花无一例外都是黑乎乎的,若是细看,便可以看到黑暗中藏着的几条巨大腊肉,每日三餐的烟熏火燎,让腌过香料的五花肉,逐渐黑硬。

切时要用大砍刀,细细薄成半透明的大片,小火寡油,逼出熏肉的香味,等到半卷时,加入野生的茼蒿,浓烟伴浓香冲天而起,这一道茼蒿炒腊肉,最好是用粗糙的大海碗盛出,米饭也可以再来一碗。



菱角尖尖,剥开好难,然而吃起来却宛在水乡。

像烟波里弯弯的小船,像古镇马头墙上的那一弯明月,像小巷深处玩耍娃娃胸前的长命锁。

恍惚间,小桥下的流水慢慢滑过舌尖,啊,对不起,是口水。



河虾之美,不同于豪迈肉多的大海虾,而在藏在红壳里那一点肉味的清鲜。

小时候,在石桥下摸索一会,就能抓到一大兜的小河虾,飞奔回家让妈妈炒韭菜来吃,壳有点硬,肉有点鲜,可以全部慢慢嚼碎吞下。

若是杭州的春天,虾仁剥出炒个龙井茶的春芽,或是蒲扇西瓜的夏天,用油慢慢爆香成为油爆虾,又或把虾子筛出晒干,洒在细汤面上成为虾子面,都是人间绝味。



小笼包之独特,与饺子馄饨靠皮和馅取胜,完全不同。

小笼包的精采,在咬开时涌出的鲜汤,这鲜汤,让小笼包的皮和馅都成了配角,只是为了装载这一点汤而存在。

上海城隍庙有名的蟹黄小笼,早已价格昂贵滋味平淡,真正美妙的小笼汤包,在江南乡下的清晨,吴侬软语里的早餐店,若是冬日,热气腾腾,那包子里就有期待已久的春风暖流。

以上,是十年前的旧作。

近几年来,小林关于美食的绘画文字,都收录在新书《等一朵花开》里。

若有兴趣,欢迎订购一本:

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可直接跳转到微店购买小林新作《等一朵花开》,完美支持微信支付,请留意购买时选择签名本或普通本,两者价格不一样。



购买《等一朵花开》满五本,手机拍下书的照片发给我,并留下地址和手机号码,将送出小林水墨小品画一张(尺寸33×33cm),如果满二十本,将送出小林正楷手书心经原作一幅(尺寸133×33cm),以感谢诸位多年来的关照和支持!

(购书赠画活动不限于签名本,赠品全由小林包邮,所有的寄送工作都由小林独力完成,可能会有疏漏,请多催促我)

也可直接点击左下 “阅读原文” 购买


    关注 小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