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标榜真诚,别那么坦诚

 

对这个充满“背叛”和“失去”的世界保留点耐心,不迁怒,不贰过。...





昨晚闲来无事,看了最近大热的意大利影片《完美陌生人》。片子很好看,叙事流畅,演员的语气神态配合的相得益彰,个人认为影片的配乐也是很不错的,很能烘托气氛。

片子的场景非常简单,主要在一张七人的餐桌边展开,片中大段的对白,就是朋友间的聊天,像极了《The Man From Earth》。影片的剧情也很简单,讲述了三对夫妻和一个好友,一共七个人因为相约一起看月食而聚在其中一对夫妻家聚餐。作为主人的妻子提议玩一个游戏:七个人都把手机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期间任何的短信和电话都要念出来或者公放,在这一晚所有人都没有隐私。接着,好戏上演了。出轨、暧昧、婆媳矛盾、青春期女儿的教育、朋友间心照不宣的排挤、同性恋一系列隐藏在“和谐”关系下的种种不堪被摆在了桌面。七个人从开始的还能在尴尬中挤出点笑容到彻底的撕逼,最后影片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导演给出了另一版结局——当初的七个人没有玩这个游戏,于是,所有人都度过了一个“快乐、温馨”的月全食之夜。这个结局堪称神来之笔,免去了影片落入俗套。

抛开影片中的出轨和背叛,我想来聊聊“坦诚”。

就像影片中说的,手机现在变成了每个人的黑匣子,它藏着我们的秘密,手机里的那个你才是真的你。把手机毫无保留的展示在别人面前,就好像被扒光了接受别人的审视一样。在这个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judge别人,也被别人judge。

影片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桥段是其中一对夫妻中的丈夫被质疑是gay,妻子彻底奔溃大声质问丈夫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是不是因为他是gay。他们结婚多年,有一对可爱的孩子,可是妻子不知道丈夫是不是同性恋,也许对她来讲,如果丈夫是gay,她才能理解丈夫对她的冷淡,才能从因为丈夫顶替她醉酒而坐牢的内疚婚姻中解脱。你瞧,本来应该是最坦诚的夫妻,结果我们对对方一无所知,我们对对方没有信心,我们对对方不够信任,堪称“完美的陌生”。

和朋友谈论过坦诚的问题。她说在男朋友面前都没有做到50%的坦诚。我心惊,暗自掂量,默默盘算下,发现自己也差不多。也就释然了。能做到百分之分的坦诚的人是幸福和幸运的,但是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甚至是亲情,有几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坦诚?那些百分之百坦诚的都是稀少的,那些做到80%、60%坦诚的人就虚伪了吗?就不配得到幸福了吗?我们从小被教育待人要真诚,可是虚伪真的有那么恶劣吗?

也不尽然吧。

设想下,假如朋友圈加入了匿名的“踩”和“评论”功能,人们在这是可以摘下虚伪,任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judge别人,然后标榜自己“是个坦诚的、真性情的宝宝“。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世界只会更差。因为人的本质是利己、懒惰和嫉妒的,这是人性。我们努力的压抑这些丑恶的一面,努力做个正能量的宝宝,努力做一个好人,是因为我们有道德、法律的约束。

我们呼吁真诚,但又回避真诚。我们标榜自己”真性情“,无害的、大大咧咧的行事,却又小心翼翼的藏着秘密。这样的我们真的就不真诚了吗?是不是我们太了解别人会怎么judge,才会有选择的坦诚?

影片中三对夫妻在得知他们的朋友是同性恋后,表现出的不可理解和愤怒。同性恋朋友问道“你这么生气是我没有告诉你,还是因为我是同性恋?”。我们太多人伪装的很多元、很包容、很open,但实际上呢?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当真的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暴怒、我们指责,我们戴着有色眼镜,我们对别人指指点点。这个“别人”可能是我们多年的好友、可能是我们尊敬的老师、可能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选择不那么坦诚,是因为我们想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很喜欢这个同性恋朋友的话,他说他知道这些朋友会怎么看待他的同性伴侣,即使不说话,一个眼神就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态度。所以,他选择不带伴侣来参加聚会,选择善意的欺骗他的朋友们,说他在交往的是个女人,他选择让朋友们认为他正常。因为他“要为他爱的人挡下所有的子弹”。



有时候,太过坦诚,却没有考虑过那个被坦诚对象的承受能力,或者是,被坦诚对象也根本无意背负着坦诚背后的重量。

要知道百分之百的坦诚就是把自己剖开,没有盔甲,只剩软肋,一个小小的病毒,你就死了。所以,何必呢?保留点自己。

每个人都有点伪装,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知道彼此都有点伪装,也不必太介意这些伪装,可能会让生活过得更轻松些。经历过一些之后,你会知道你的痛苦,别人也同样经历。你的欢乐,也不是独一无二。不必着急去揭穿别人的假象,因为你也有所隐藏;不必着急给自己立flag,可能不知道哪一阵风就吹倒了。

看过一段话:“有时候不对一段关系抱太大期望,正是维系关系最好的方法。“ 我不敢说这话完全正确,可是也有一定道理。要知道,当真实摆在眼前时,真实和期望间的落差越大,你会跌倒的越惨。

不对爱人抱特别的期望,但感恩他给过的温存,暗自努力经营这段关系就好。不对朋友做任何的束缚,平静愉悦的相处,也允许他/她在某一天离开。

对这个充满“背叛”和“失去”的世界保留点耐心,不迁怒,不贰过。





P.S.:很喜欢这个父亲在面对17岁女儿第一次在男友家过夜时的态度。


    关注 隔壁小王的异想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