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宁波的词作家陈民宪眼中的灵桥 摇啊摇 摇啊摇 唱支歌 给灵桥

 

聆听这首歌亲近这座桥...





灵桥俗称老江桥,是中国桥梁史上唯一一座采用三铰拱钢结构形式的城市桥梁,被视为宁波的城徽与地标。

《故乡的灵桥》
作词:陈民宪
作曲:罗晓峰
一座桥 两座桥 五座 十座 一百座桥
故乡的大桥么佬佬
鼎鼎有名是灵桥
爷爷对我讲起你神奇的故事
妈妈为我唱起你古老的歌谣
你是我心里一弯最美的微笑
你伴随着我成长是我的骄傲
望着你,我总是思绪滔滔
想起了乡贤造福一方的辛劳
望着你,我总是回忆如潮
忘不了当年背起行囊的清早
望着你,我总是梦飞云霄
扬起了风帆驰骋蓝色的航道
啊,心里那座桥,故乡的灵桥
你连接着记忆的美好
你是百年沧桑的写照
啊,心里那座桥,故乡的灵桥
你连接着未来和希望
你是我一生一世的自豪


元吉文化采访了《故乡的灵桥》的词作者、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词作家陈民宪,听他娓娓道来这座桥的故事。

她从唐朝来

她的历史“长麻麻”

灵桥的起源,来自一位州官的悲悯。唐代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明州刺史应彪看到老百姓过奉化江很难,就在当时的东渡门外(现在东渡路位置),造起了宁波历史上第一道横跨奉化江的浮桥。

相传,建桥之初,江流湍急,突然天降暴雨,雨后天现彩虹。工匠便在出现彩虹之处打下桥桩,将桥建起。因而桥梁得名灵见(现)桥,又名灵桥。


传说中的灵桥浮桥
“一人一块”造大桥

她的故事“么佬佬”

灵桥凝聚了“宁波帮”和普通宁波百姓热爱家乡的拳拳之情。

1931年,改建灵桥获宁波旅沪同乡会支持,整个工程由德商西门子洋行总承包。除了靠宁波乡贤筹谋擘划、醵赀输力,宁波老百姓也承担约20万银元的建设资金。在当时的宁波,普通人家一家四口一个月的生活费12块银元足矣。1934年,宁波城区人口是20多万。这20万银元的建设资金,相当于每个宁波人都拿出了一块银元,每一个人都为灵桥的建造出过力。
灵桥设计图


她的倒影里

有你有我

“灵桥牌普通话”是宁波人独有的语言,宁波人把语言交给了灵桥,也就把心交给了灵桥。

灵桥承担着甬城交通枢纽的重任,连接着海曙与江东之间成千上万的车水马龙。1936年5月灵桥完工,同年6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固定的灵桥建成后,江东倍添人气,百丈街、药行街一带呈现出摩肩接踵、市声鼎沸的热闹景象。“灵桥门”则成为宁波人口中热闹繁华的代名词。



许多宁波人的儿时记忆是这样的:生长在河网密布、桥梁众多的宁波,最喜欢一家人手牵手一起走过灵桥,从灵桥东到灵桥西,到宁波最繁华的中心地带逛一逛;长大后出远门归来,看到灵桥,就知道“到家了”。

桥是通往海上、世界的纽带,很多宁波人从灵桥踏上闯荡四海的路途。渐渐地,灵桥成为了乡愁的符号,在异乡他国的游子,想起宁波总离不开:灵桥、汤圆、臭冬瓜。只要在脑海中浮现起灵桥,哪怕远别家乡几十年、遥望甬城千百里,亦能呯然唤起故土的温馨回忆。

灵桥不仅作为标志性建筑成为近代宁波城市的象征,更是宁波人的情感坐标。



灵桥还承载着宁波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忆着宁波城的百年沧桑和百年荣辱。

抗日战争中,一颗颗炸弹凶残地摧毁着城市的安宁,也给灵桥留下了累累弹痕。


桥上的弹痕
1956年,灵桥首通公交车。每当夜幕降临,灵桥上的灯是最亮的。



灵桥于2012年年底开工大修。

从那时起,灵桥就开始了长达4年的整修,从宁波人的生活中渐渐淡退,许多年轻人似乎都不曾记起这座承受了硝烟炮火的轰炸、见证了宁波风雨飘摇的百年大桥……

但不管宁波城市的脚步如何变迁,灵桥就如一轮弯弯的微笑,永远在宁波人心中,继续伴随着甬城人民走过风雨岁月,继续见证甬城历史变迁的美丽风景。




    关注 元吉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