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百念读书会 社科组

 

这里是社科组同学阅读《道德情操论》的心得...


《道德情操论》

心得

对于这本亚当·斯密著作的《道德情操论》,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与阐释,就像全书开头的那一句“人性中总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他把怜悯与同情作为人许多感受的基础,辩证地看待了人的利他行为与利己行为,从而建立起了人的情感道德的一套伦理类研究体系。与研究经济学的《国富论》不同,《道德情操论》是作者试图构建起的“合宜”的个人品质与人际关系的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不读《国富论》不知道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作者所处的时代,正处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资源分配以及阶级分离的问题显现了出来,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不能忽视内在的品质,而应拥有亚当·斯密笔下的正义感等基本道德。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但是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它的机会,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来反观自己的道德思想,从而获得提升。
    《道德情操论》,只是看这本书的名字的吧,论谁都会觉得这本书或许说的是些什么关于什么我们有哪些美德,我们应该遵守什么道德原则的吧。确实是这样,但这本书却也不知

仅仅是这样。说起作者亚当斯密,可能他的另一部作品《国富论》会更加为人们所熟知一些,不过,让亚当斯密投入了更多心血与精力的,却是这本《道德情操论》,如果说《国富论》讲述的是这个由市场构成的社会与世界是如何运作自我调节的的话,那么《道德情操论》所讲述的则真正是一个由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社会。或许《国富论》是对的——人都是自利的生物,而整个社会的市场,整个资本主义也正是因此得以运作,但是——“一个人决不应当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要,以致为了个人私利而伤害或损害他人。以损害他人利益来增进自己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更是天理不容的。”如果说《道德情操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那就是亚当斯密已经开始思考“是什么促使人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的问题,这是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无尽智慧——将人心的问题纳入理性的思考。

中世纪以来的哲学家大都将人性看作是恶的,是人类的原罪。而斯密并不否认这一点,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在恶之外还看到了“同情”,这并非一定是利他,而是“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一切道德判断的心理上的基础,从而消除了“同情”的道德内涵。在18世纪的诸多思想哲学家之中,这样的见解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这其中的惊艳,更是只有读过之后才能慢慢得以体会。

伦理存在于经济的内部,社会整体福利只有在个人自由的经济活动中才能实现。《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研究的并非是两个世界,并非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方面,而是同一个人类社会。而两者所想要呈现的社会也是相同的社会——一个自由的自然社会。
早在高中时候,就在政治课上听老师讲过市场是调节经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当时就觉得好奇——到底是谁提出一个这么有趣的比喻?直到进入大学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这个理论是作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另一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这就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使用自己的天性——同情,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别人的悲欢,用一种利他的高尚境界去融入这个社会。

斯密随后在书中又从激情的合宜性、以及各种影响合宜性的因素来继续展开第一卷。里面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论由钦佩夫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在这一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斯密说到“我们渴望有好的名声和受人尊敬,害怕名声不好喝遭人轻视。但是我们一来到这世界,就很快发现智慧和美德并不是唯一受到尊敬的对象;罪恶和愚蠢也不是唯一受到轻视的对象。”,野心和好胜心让我们在冲向目标的时候,往往可能会不择手段,丝毫不在乎道德情操。这也不难解释假论文频出、考试作弊等的不诚实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也警示着我在日后奋斗的日子中 千万不要被野心和好胜心冲昏了头脑。

其后,斯密又谈论“优点和缺点”“责任感和我们评判自己的基础”“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习惯和风气对道德的影响”以及“美德”和“道德哲学的体系”全面的向我们展示道德对一个社会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其实道德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无形中拉住我们的手,牵引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义务和责任不断打磨自己的道德情操,让自己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利己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净土。


    关注 闵行小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