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士下山》热映,谈文艺创作中盛行的「娱僧戏道」现象!

 

陈凯歌的一部《道士下山》火热播出,这部娱乐电影虽名为「道士下山」,除了演员衣服装扮像道教以外,其内容剧情对道...





陈凯歌的一部《道士下山》火热播出,这部娱乐电影虽名为「道士下山」,除了演员衣服装扮像道教以外,其内容剧情对道教教理教义及积极的哲学思想没有任何诠释,甚至还歪曲事实,究竟这部电影会为道教带来怎样的影响还不好判定,毕竟阵容宏大,群星云集的去塑造一个描写道士的作品,在国内尚属首次。



▌为什么文艺创作者喜欢僧道形象呢?

「娱僧戏道」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居直至明清小说现代文学,道士形象或主角,或配角,或龙套层出不穷。

首先道士喜好隐居与社会鲜有接触,加之修炼、符箓、养生,等等,略显神秘。

其次宫观内道士长袍阔袖,顶冠带巾,神情肃然,给人以不好接近的感觉,又加重了神秘感。

探求未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爱好,文艺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胃口去描写道士吸引读者观众也就容易理解了。



▌艺术创作可以接受,但是恶意编排则令人愤怒

作家们为了刻画人物搞一些虚构的故事是可以理解的,搞得玄幻些也能接受。问题就是在于有些「不良」作者为了卖书、为了吸引票房、提高收视率,把道士塑造成反面人物,甚至有些恶劣编排就更让道士群体很难接受了,例如金庸大师笔下的「尹君」。



▌「娱僧戏道」现象出现的原因

道教是道德之教,是弘扬道德思想、导人向善之教,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道教应该得到相应的尊敬。但是自民国以来西学盛行,传统文化日渐衰落,西方学者对道教了解甚少,故而他们在一些分析中国社会的文章中直接给道教扣上「迷信」帽子。

紧跟西方脚步的新学者也全盘接受了这一观点,导致道教的「封建迷信」帽子一直未能摘除,再加上一些非道教人士冒充道士,行不正当之事。



在这种思想及行为指引下,世人一提起道教就是算命看风水、「降妖捉鬼」的,而忽视了道教诸多积极的思想和《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忽视了黄老思想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很多人对道家不了解,以为就是画画符水治治病,看看风水算算命,或者驱个妖邪捉个鬼。其实那只不过是修行中的一些下乘之法,混口饭吃罢了,算不得真本事。

道家高人大部分都隐在民间,深藏不露,不怎么出来显摆。即使是传法,也多是隐秘传承,流水先生就是这么一隐师,也是一位明师,不为人所知,不像佛门四处传教,知者甚众,信众也多。

大家去看看庙宇和道观就知道了。庙宇多半是热闹的,和尚们忙个不停,而道观总是冷冷清清的,道士们只管自己清修,对游客大多是爱理不理。

正因为道家长期隐而不显,所以世人对道家的认识非常肤浅。其实,佛门有成佛之法,道家亦有成仙之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家的元虚奥妙,并不比佛法逊色。

只不过佛法虽然传得广,影响深远,但传的也只是一些普法,一些方便法门罢了,真正的密法也是密而不传的,尤其是密法,更是万两黄金都难换。有几个人能靠一些方便法门成就的呢?就好像天天念佛的人很多,有几个真正往生了?道家的法不广传,只寻找有缘之人来传承法脉。其实,这一点上,佛道都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法不轻传。

当然道士本身也应该自律,不要抹黑「道士」群体的形象,要发挥「道士」群体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劝人向善、引导正能量的作用。

我是明明德,这篇文章很值得反思,加我微信haoribg,领取道门“霞客云行步”功法,
传承古道门走路心法,通过走路,接地气,真正走进天地之间,明了中华“气道”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国人不要再误解道家了,感恩。






    关注 來我背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