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第三讲

 

中国资本账户管制和人民币汇率...



“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第三讲
中国资本账户管制和人民币汇率


2016年4月15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复旦大学货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林曙教授为暨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资本账户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公开讲座,此次讲座是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的第三讲。



林曙教授首先介绍了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等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汇率目标制关注汇率的稳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分别将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2005年之前,我国采用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制度安排;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我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接下来,林曙教授阐述了我国采用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原因。人民币盯住美元可以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同时稳定的汇率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基于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对一个国家而言,维持汇率稳定、资本跨国自由流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无法同时达到。我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选择了资本账户管制。

林曙教授认为,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固定汇率结合资本管制的政策安排无疑是成功的。我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成功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稳定的汇率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开展。但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却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固定汇率制自身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受到自我实现预期(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的影响。例如,某个利好冲击带来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引起资本流入。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会增加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扩张,带来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造成人民币高估和经济过热。同理,负面冲击会带来反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从而造成货币危机。其次,贸易开放和外资进入使得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断削弱,成本不断上升。许多投机资本以贸易和FDI的形式跨国流动,根据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网站的报到,中国在非法资本流动方面排名全球第一。最后,在资本管制有效性削弱的情况下维持汇率稳定,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最后,林曙教授针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他认为,可以适度增加人民币的波动性,适度放松资本账户管制。但是为了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国仍然需要资本账户管制,但是需要更好的资本账户管理工具。林曙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很多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向林曙教授请教,林曙教授一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


    关注 IES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