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急性发作期慢性膀胱炎验案

 

姓名:何XX。性别:女。年龄:36岁。婚况:已婚。单位:苏州。职业:教师。初诊时间:2016-4-8...



姓名: 何XX。性别: 女。年龄: 36岁。婚况: 已婚。单位:苏州。职业: 教师。

初诊时间:2016-4-8 科别:针灸科。节气:春分。气温: 15度。

主述: 尿频尿急18年,加重3天。

现病史: 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左下腹痛,经某院诊为“急性膀胱炎”,与口服抗生素(不详)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比发病前尿频、且健忘。约同时期发现左下腹痛,经某院诊为“左侧卵巢囊肿”,予口服药物(不详)未效。婚后2年不孕,5年前接受试管婴儿技术成功育一儿。4年前出现每逢排卵期白带有血丝。三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时膀胱、尿道不适感。因患者20天前右侧坐骨神经痛活动受限十余天,经余三次寸口针治疗痊愈,故此次发病仍来请求针灸治疗。现症见:面色绛红、急躁,健忘、应答总跑题,尿频、尿急、无尿痛,尿后5分钟就又有尿意,能憋1小时去排尿,色清,尿量尚可,无血尿,左少腹阵发性刺痛,排尿时和排尿后小腹部有酸胀不适感,夜尿4-5次,彻夜不寐,白昼亦神情亢奋,毫无睡意,但脑浊头重,鼻塞,心悸、疲乏烦躁。口不甚渴,渴喜热饮。怕冷、便秘、纳呆3天,今晨出现恶心欲呕。腰不酸痛,双下肢无水肿,素来少汗、双脚冰凉。脉:右寸肺沉寒壅寒上溢至鱼际,下覆过右寸脾右尺三焦,直至右肘尺泽穴;三焦沉冰寒,三焦后一寸脉温微涩细沉寒。心沉冰寒、心包寒、肝肾沉寒、膀胱经寒郁、膀胱濡大壅寒。 舌:舌中央至舌根黯黑色,舌两侧青紫有齿痕,舌尖中央部有齿痕,舌尖两侧绛紫色胖大水润。苔:中央至舌根黄厚腻。

既往史: 无特殊。

体检:小腹部膀胱处可触及直径约14CM左右团块状软大结节,伴压痛,轻压即痛(++++)。左少腹耻骨左上缘可触及条索状结节,伴压痛,轻压即痛(++++)。

实验室检查: 2016-4-9 10:26尿液检验示:细菌(沉渣)25↑(正常值0-7ul),酵母菌(沉渣):4↑(正常值0-1ul),其它结晶(沉渣):37↑(正常值0-28ul),余无异常。

妇科B超示:左侧卵巢囊性增生。

初步诊断:中医:劳淋。

证候:少阴阴盛隔阳于外

西医:细菌性膀胱炎。

治则: 祛逐阴寒,迎阳归舍。

处理: 1.寸口针 qd.X5天

取穴:心包、心、三焦下覆至尺之路线、肺上溢至鱼际之路线。

操作:捻转泻法,寒气得出后留针1小时。

2.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qd.X5天




二诊日期:2016-4-14。 节气:春分。气温:16度。天气:晴。

病情变化:依上法针灸治疗1次后,膀胱拘急感消失,尿频尿急好转。夜尿减少到3次,仍便秘。5次后尿频尿急进一步减轻,夜寐安,今日凌晨2:30醒,夜尿一次。仍便秘。左少腹耻骨上缘仍刺痛。

新体征:小腹部膀胱处触软,稍压痛(+)。左少腹耻骨左上缘可触及条索状结节,伴压痛,轻压即痛(++++)。舌:中央至舌根黯黑色消褪。两侧青紫有齿痕。苔:中央至舌根苔黄厚腻。脉:肝脾寒。

处理:1.针灸 qd.X4天

取穴:寸口针法 :肝阳被寒逼脱之路线、脾阳被寒逼脱之路线。

操作:捻转泻法,寒气得泻后留针1小时。

2.中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qd.X4天




三诊日期:2016-4-18 。节气:春分。气温:17度。天气:晴。

病情变化: 急性症状消失,恢复到急性发病前慢性膀胱炎状态,工作时总想到要小便,比旁人小便次数稍多些。耻骨左侧肌肉刺痛明显减轻,大便亦正常。今日突觉全身无力,头脑昏沉。

新体征:舌:舌尖中央部有齿痕,舌尖两侧绛紫色胖大水润。苔:薄微黄腻。脉:肺心寒。

处理:1.针灸 qd.X3天

取穴:寸口针法 :心包、肺阳被寒逼脱之路线,心阳被寒逼脱之路线。

操作:浅刺斜刺,捻转泻法,寒气得泻后留针1小时。

2.中药:生姜桂枝汤加味  qd.X3天




四诊日期:2016-4-21。节气:谷雨。气温:16度。天气:晴。

病情变化: 依上法针灸治疗1次后,头脑清楚,记忆力恢复,健忘明显好转。工作时不会想到要小便了。排尿时间间隔2小时。3次后,面色红润光泽,精神矍铄,告知:吃饭、喝水后即刻感觉全身暖洋洋的。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少腹左侧耻骨上缘刺痛感消失,仍有轻微不适感。

新体征:舌尖胖大绛紫消失,舌体两侧仍胖大有齿痕。苔:中央薄白,舌根微黄腻。脉:肝脾肾寒。

处理:1.针灸 qd.X8天

取穴:寸口针法 :肺、膀胱阳气被逼脱得路线,脾、三焦、心、肝、肾。

            操作:捻转泻法,寒气得泻后留针1小时。

2.中药:当归四逆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味 qd.X8天




五诊日期:2016-4-26。节气:谷雨。气温:19度。天气:晴。

病情变化: 患者喜形于色,告知:治疗1天后,月经来潮,经行通畅,全身异常舒服,记忆力完全恢复, 近8天来寐安,晚上10点入睡,一觉睡到5点才醒,醒后排尿一次,感觉身体异常舒服。今天早晨6点多喝姜水、吃稀饭,就诊时7:30直到9:00起针尚无尿意。左少腹不适感亦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舌体两侧仍有少许齿痕。脉肝寒。

处理: 针灸 qd.X1天

取穴:寸口针法 :肝、胆、肾、胃阳气被逼脱的路线、胃、膀胱。

操作:捻转泻法,寒气得泻后留针1小时。




辩证分析:

膀胱炎属中医的淋病范畴,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临床又具体分为热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等。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临床类型和相应的发展变化规律。只有诊断正确,才能确立正确的治疗措施,不可因小便淋涩不通而概用“八正散”之类的通法。主要应辨清病情的虚实:一辨病之新久。一般新病多实,由膀胱湿热所致;久病多虚,以脾虚、肾虚气阴两虚为多。二辨有无尿痛。《慎斋遗书·淋》谓:尿“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三辨小便色泽。黄赤为实,清白为虚。只有分清虚实,才能确定治疗原则。本患者患慢性膀胱炎18载之久,素体肝肾沉寒、心火亏虚,脾胃虚寒,今诊得三焦脉沉冰寒,三焦后一寸脉温微涩细沉寒,实因三焦受寒,相火乘虚被逼注膀胱导致宿疾骤发。

《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黄帝内经·灵枢》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黄帝内经·素问》曰:“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渎者,谓如川如渎,源流皆出其中也。即水谷之入于口,出于便,自上而下,必历三焦,故曰决渎之府,水道出焉。膀胱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气本相依,体同一类,故三焦下腧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也。足太阳经位于后背阳位,主一身之表,多血少气,即寒多热少,凭籍吸取三焦的阳气,实现其将体液由液态转为气态,再由气态转为液态的“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入胞脬(膀胱),变成尿液。所以《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说:“津液之余者,入胞脬则为小便”。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适度,则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三焦者,虽为水渎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是又水中之火府。故曰三焦属膀胱,在《血气形志篇》曰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盖其在下者为阴,属膀胱而合肾水;在上者为阳,合包络而通心火。此三焦之所以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类经》曰:《灵枢·本输篇》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三焦之正脉指天,散于胸中,而肾脉亦上连于肺;三焦之下腧属于膀胱,而膀胱为肾之合,故三焦亦属乎肾也。然三焦为中渎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以水脏而领水府,理之当然,故肾得兼将两脏。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脏焉,气化则能出”,是说膀胱是贮尿和排尿的器官,水液经过肺、脾、肾、三焦、大小肠诸脏腑的作用,尤其经肾的气化作用后,生成尿液,下注于膀胱。再经过肾的气化和膀胱的开合,尿液便可及时排出体外。若肾与膀胱的气化不利,气不化水,水液停聚,则可见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症。若肾与膀胱之气虚损,以致膀胱失于约束,则可见尿频、尿多、尿后淋漓不尽,甚者小便失禁。所以,膀胱的病变多与肾阳有关,临床治疗小便异常,宜从肾阳治之。而三焦通命门元气,为右肾,属阳。

《难经·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就是说,阴气太盛,迫使属阳的寸脉上溢到鱼际,尺脉溢到寸脉的位置,阳气被关在外面,阴气在内格拒,本来是阳的位置却被阴所占。反之亦然。本患者右寸肺沉寒壅寒上溢至鱼际,下覆过右寸脾右尺三焦,直至右肘尺泽穴,概为秦越人所曰之覆溢脉!

患者肺脉冰寒壅塞,上溢鱼际,即肺上溉盛寒之气于头面口鼻,故患者脑浊头重,鼻塞,疲乏烦躁;心脉沉冰寒、心包寒,故心悸、疲乏烦躁,膻中气不和而志不远,故健忘;足太阳膀胱经寒阻,故恶寒;气至水才至,“腹为阴,背为阳”,膀胱经位于一身之阳位,被寒气阻塞,“肺主皮毛”,肺寒壅盛,全身体表无阳气,三焦被寒壅塞,阳气不得通行,故素来少汗。为少阴寒证。

患者肺冰寒壅塞,下覆于右关脾,即下灌盛寒之气于中焦脾胃,故患者纳呆,继而恶心、干呕,舌苔黄厚腻。

患者肺湿寒壅塞,下覆于三焦,而寒湿为阴邪,易伤阳位,肺中寒湿就下而伤右肾命门之火。此火乃三焦所禀,三焦为气之父,盖肾间气动,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十二经,故曰:禀肾间动气以资始,藉胃中谷气以资生,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合胞络为用,宣流气血,分别清浊,运导营卫上升下降,各得其所。脉受胞络之交,乃水中之火也,即坎中之真阳也。伏而不发,受邪则发矣,发则便为邪火。患者患慢性膀胱炎18载,今三焦脉后一寸脉温微涩细紧寒,此相火被肺寒下拒于下焦之出口膀胱,三焦受寒命门相火发为邪火,故邪火趁虚而入下焦,使膀胱湿热,疏泄过度,故尿频、尿急,几近尿失禁。因实寒格拒三焦虚阳外出,证属真寒假热,为下焦阳虚,有寒,不能制水,故患者尿色清,口不甚渴,渴喜热饮;三焦相火尚未冰脱,故尚能憋尿1小时;《慎斋遗书·淋》谓:“尿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痛则血气犹能周流。”患者慢性膀胱炎18载,早已气机阻塞,故尿不痛。肺实寒壅闭腠理,位居后背的太阳膀胱经脉寒,寒邪浸淫久病之膀胱,孳生寒湿,故排尿时和排尿后膀胱、尿道有不适感、排尿5分钟后又有尿意。此症膀胱内寒热夹杂,但肾虚寒,故双脚怕冷,夜尿频数5-6次;“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下司二便”一切灵机急性皆在于脑,肾阳虚弱故健忘;邪火能撼动心君之火,而心亦受伤矣,故心悸、烦燥、面色绛红;兴奋失眠却是阴盛隔阳于外,阳气欲脱之征。患慢性膀胱炎、卵巢囊肿18载,故脉现肝肾沉寒、膀胱寒湿壅盛。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引导阴阳水谷。……其腑在气街。”气街者、气之道路也。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是穴,乃足阳明脉气所发。以气街为腑者,何也?谓足阳明胃,化谷为气,三焦又主三元之气,故以气街为腑也。患者三焦受寒,故左少腹耻骨上缘三焦之府——气街处刺痛。

患者为老师,江南冬季阴冷潮湿,老师们着装得体,不能显得臃肿,夏季又是空调环境,故常年伤阳气,故而心脉冰寒,常年心寒。左侧卵巢囊肿18载,“心肝脾左升,肺胆胃右降”,左侧患病概因患者常年心脉虚寒,肝血寒淤,故左侧气血寒滞,寒痰瘀滞左侧卵巢。心藏君火,心火下降温肾水,今心阳虚,肾水不得温煦,《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肾水寒,膀胱亦寒,一处阳气不到,一处即为死肉烂肉。没有阳气,受损之膀胱不得修复,故而患慢性膀胱炎尿频尿急18载而久不愈。

归纳四诊所得,本病当属阴盛隔阳于外之淋证。病有标本,病位在膀胱、三焦,病性属虚,标火本寒,总因三焦受寒,逼出真火沉于膀胱,以致阴火沸腾,膀胱湿热,下焦无阳,不能运化阴水,至膀胱寒热夹杂,既尿频尿急又胞中拘急、痛引少腹,气化不利,乃成此证。且外寒盛隔肺、心、脾、胃、肾、膀胱之阳气于外,先天真阳衰极,阴寒内生,阴盛则阳微,故卵巢囊肿疼痛加重。

经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假令正气有权之人,无论治本治标,但得药力开发病气,元神自复。《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凡太阳、少阴表里皆寒无汗之病,均宜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发之。”张洁古(金)曰:三焦寒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之。本案例前五天先治标,用寸口针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祛三焦寒,迎相火归宅,使膀胱湿热症尿频、尿急得解,治愈急性膀胱炎。后13天治本,用寸口针,祛逐肝肾、脾胃、肺心阴寒,迎阳归舍;药用当归四逆汤、生姜桂枝汤、附子理中汤加味温肝肾健脾胃暖肺心,扶阳祛阴,使患者十八载之尿频、尿急、尿不尽、健忘、畏寒之症霍然而解,且满面红光,身轻体健、精神矍铄,健忘消失,记忆力大为增强,月经通畅,纳可寐安,全身暖意洋溢,异常舒服。缠绵十八载之慢性膀胱炎向愈,卵巢囊肿亦显效。

故“淋证”中见“火”,当辩清来源,祛逐阴寒,迎阳归舍,不可一昧以寒凉通利法治之。姑且纪此一按,以作今后治“淋”者之借鉴。

版权

声明

ღ本文为姑苏区马岩璠针灸诊所马岩璠针灸博士在二十四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基础上,遵循《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和《难经·二十三难》:“经络者······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难经·三难》:“脉有三部九候,······审而刺之者也。”按照《难经》脉法,自悟审脉后在寸口脉上针刺的寸口针法,应用于急危重症的临床验案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马岩璠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才知道这方法哦!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诊所网站看更多验案。


    关注 马岩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