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游记(一)

 

家乡是一个人的怀想,一份无法割舍的守望。...



2007年7月2日11:00脑袋边上的电扇拖着老化的电线发出巨大的不成比例的响声,有一点风,但是车厢里还是很热,一个晚上过去了,窗外的景色也从淡黄过渡到了黄绿色。我们乘坐的列车将从中国北京开往蒙古国(MONGOLIA)的首都乌拉巴托(Ulan Bator)。




其实有时候觉得车厢是个铁罐头盒,是个监狱,你要是踏踏实实呆着不胡思乱想,透过罐头盖的缝隙或者监狱的铁栅栏,看看外边的风景也还不错。郁闷的是车窗不能打开,外边多数时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除了车厢的晃动之外,看着窗外你可能感觉不到列车是在行进当中的。总感觉一次旅行要从出发的前一晚开始算起,那时候该是最享受的时候,你可以期待,是那种完全崭新的,跳出来置身之外的期待。一旦到了早晨要出发的时候,这种期待就开始降低了,直到最后结束,开始了就必然会结束。所以有时候,我很怕开始,怕去展开一些事情,这倒不是我的先天性格,该是后天使然。窗外草更绿了,有了猛禽和灰鹤,还有人看到了黄羊,没错,乌兰巴托更近了……



2007年7月3日 18:30终于到了乌兰巴托,到了临时落脚的宾馆,一路过来,乌兰巴托的街景还是那样,很透亮的感觉,空气清新,但是城市并不干净,有些脏乱。街上跑着各种各样奇怪的车,好的,不好的,左驾的,右驾的。很多在中国少见的好车在这里被毁得不成样子,经常看见车的前挡风玻璃碎得很艺术,但似乎没人理会,见怪不怪。走私车多,车很便宜,没人在乎。没人在乎就会破损,破损之后很多奇怪的车还没有地方修理,那些零件和玻璃在这里根本买不到,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几年前看到很好的大奔后挡风玻璃碎了,只是用胶带糊上塑料布,开起来呼呼作响也很拉风的……虽然出生在这里,我对这个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也并不喜欢蒙古人。小时候的记忆早就模糊了,只是听爸爸讲起,我躲在他背后指着蒙古孩子说:“爸爸,他要打我…”。当然,对于这样的的事情我是一点记忆都没有的,不是我不愿意承认,真的是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现在想想,也许说我的是,“爸爸,我能打他吗?”不过这个故事还是被爸爸以他的记忆给我的几个朋友讲过,于是经常被这几个家伙拿出来取笑。后来回了中国,特别说明一下,正常手续,不是偷渡回来的。回来开始上学,从学前班到小学,同学们倒是完全把我当成蒙古人,一个会说中文的蒙古人也挺牛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根本不会说蒙文,那时候还会一两首蒙古歌,当然,是儿歌……),毕竟从外观上和他们也不一样,我天天都穿着衬衫和一身西装,而且每逢大考都要加分,所以我也没去解释啥。我记得小时候和一帮同学在跳远的沙坑摔跤,一下一个就把他们撂倒,要是赶上胖子就两下一个,反正全都撂倒,一个不落。其实并不知道为啥会这样,我小时候也很瘦,而且我之前从来没练过摔跤,几乎都没怎么看过,估计和从小吃羊肉、喝奶茶、吃黄油有关吧,骨头里边全是肉,再借着几分蒙古人的名声跟气势,所以才能把那些瘦子和胖子全都撂倒。



蒙古,一个天空永远都飘着奇怪云彩的城市,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那些泥泞的路,那些破旧的木板围墙,还有我永远都怕的狗和蒙古酒鬼。还有就是,之前对蒙古mm的印象并不好,也可以说是忽略了这一重要部分,毕竟那时候还小,还单纯得很,就算不单纯,对美女的概念也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这次算是稍稍补习了一下,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蒙古也是有美女的,并且美的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她们大多身材匀称,个子高挑,城市里的美女皮肤保养得也不错,再加上受韩国的影响比较多,经常能看到一些穿着时尚的美女在破旧脏乱的大街上溜达,当然,这样的景象看起来有点不协调,但从某方面也更加突出了美女。我来到窗前,已经下午七点多了,外边还是很亮,太阳依旧很高,丝毫没有要落下或者减弱的迹象,它只是偶尔被奇怪的云朵遮住,把云朵的边缘照得贼亮,像是镶了一层金边。我总是望着云的间隙中那些蓝色,很假的蓝色,我突然觉得天很远很远,远得让我看不到尽头,远得让我禁不住思念……

觉得不错,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关注 绿镜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